主题颜色

工程院院士称中国安全事故发生率或在高位徘徊

许多重大工程建设和建成之后,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效益,但因偶然事故、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造成的后果也将非常严重,从而使安全形势变得严峻

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近一半投资将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全国各地展开。

面对这一形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丰峻提出忠告:“要时刻把安全质量放在第一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丰峻

近年来国内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事故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其中,城市建筑坍塌事故时有发生,工矿企业中以煤矿企业的事故最为严重。此外,交通事故死伤人数也居高不下。

中央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中国工程院受国务院委托,2005年成立了以周丰峻院士为组长,钱七虎、王梦恕、卢耀如等12位院士和来自全国高校、研究所的20多位专家组成的咨询项目组,重点针对我国“地下工程与基础设施工程公共安全技术”开展咨询研究。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系统的、大规模进行的公共安全领域方面的研究咨询工作。

经过持续三年的工作,咨询项目组专家认为,在工业化生产、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群逐渐延伸过程中,将有可能导致环境容量过载,由此引发的能源需求过大、交通拥挤堵塞,城市管理难度加大等实际问题都使得诱发各种突发事故和灾害的因素增多;城市地下工程、油气水电等生命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关键设备等重大危险源不断增多,也相应带来不少隐患。所有这些随着城市建设带来的各种公共安全问题,都需要有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去解决。

与此同时,我国已建和在建的许多重大工程,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兴建西部铁路公路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和建成之后,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效益,但因偶然事故、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造成的后果也将非常严重,从而使安全形势变得严峻,增加了安全保障难度,迫切需要发展公共安全科技来满足保障安全需要。

“如何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安全、着眼于长远利益,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这是值得各级政府深入思考并付诸实际的重大问题。”咨询项目组组长周丰峻日前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强调。

事故发生率可能在高位徘徊

周丰峻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公共安全,笼统地讲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地质滑坡、泥石流等引发的公共安全事故;另一类是由人为引起的偶发的安全事故,如由铁路、交通建设、建筑工程和水利设施引发的事故,杭州地铁塌陷事故就属于此类。”

“公共安全问题构成的灾害、事故和事件的共同特点是突发性、灾难性和危害的社会性。在公共安全体系中,地下工程与基础设施领域的灾害事故,尤其具有严重性、群体性和多发性。”

在长期从事和主持防护工程领域研究工作的周丰峻看来,目前我国安全事故总量居高不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安全事故问题会日益突出,而且在未来相对长的时间内,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仍将十分严峻,事故发生率仍有可能在高位徘徊。“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严重性等特点,一次重大灾害可能造成数万甚至数十万人死亡。”

周丰峻强调,这些已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偶然事故都提醒我们,“在铁路、交通、建筑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必须要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牢固树立工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科学规划、科学设计、科学施工和管理,并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工程质量安全必须在工程全过程中得到充分考虑。”

“全国地铁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2008年6月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期间,接受本刊采访的一些院士谈到工程安全隐患问题时也都强调,一些工程设施出现的安全问题,不少都是由于前期准备工作不足、调查研究不够,再加上规划、设计、施工各个阶段工作中有疏漏又缺少实时监测和风险评估造成的。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是地铁)建设正面临史无前例的高潮。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每年都以40~50公里、百亿元以上的投资速度推进,同时还有已经批准的15个城市正在同时进行地铁建设,每年总投入也以百亿元以上的计划进行。在城市地铁超速发展的同时,如何避免杭州地铁塌陷的悲剧发生,值得深思。

2008年11月下旬,中国工程院院士、北方交通大学教授、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在中国工程院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上作报告时,将批评的矛头直指杭州地铁施工塌陷事故中的种种问题。在他看来,工程建设工期不合理、造价不合理是制约安全与质量的核心问题和关键问题。而“就这个问题,没人敢提,因此无法暴露出来”。此前,王梦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把规划风险压成设计风险,把设计风险转嫁为施工风险,这是全国地铁普遍存在的问题,亟须引起重视!”

周丰峻强调,国家出台规模高达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很大一部分投到了基础设施建设上,主要目的是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也是为了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必须要依靠科技进步。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科学决策。尤其是关系长远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经过科学的规划设计,要有前瞻性,绝不能仓促上马,忽视工程质量及公共安全。”

毋庸置疑,违背科学规律引发的质量安全事故,产生豆腐渣工程,将严重抵消政府公共投资的正面效果,而付出的代价将是沉重和昂贵的。那些刚建好不久就倒塌的大桥,新开通不久路面就四分五裂、坑洼不平的公路,重特大事故频发的煤矿,地铁塌陷事故,等等,前车之鉴,无不是沉痛的教训。

受访专家表示,政府基建投资,在拉动消费、刺激经济发展的同时,希望能避免出现争项目、争速度,不顾质量、不顾合理性,既浪费又不安全的问题,真正做到尊重科学,科学决策。

磨刀不误砍柴工

“其实工程建设中的许多安全问题都是可以提前预知和解决的。”周丰峻向本刊记者介绍说,在建的深圳福田火车站是一座深入地下30米、1公里长、80米宽的全地下火车站。它的建设有几个难点,一是地面上80米宽的距离外两边各10米处是数十米高的大楼,地下施工如何保证地上高楼不倾斜?第二,地铁是东西方向运行,而地下的铁路是南北方向建设的,在地下立交,如何防止对地铁运行安全造成威胁?第三,地铁建设要穿过商场,如何保护商场桩基的承载力,进行桩基托换?

“计划于2009年底开工建设、连接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港珠澳大桥,同样是建设难度很大的大型土木工程。”周丰峻介绍说,港珠澳大桥全长30公里,其中有6公里长是海底隧道,还要建两个人工岛。地下隧道要在15米深的海水下面施工,而这15米以下有10米左右是淤泥,隧道要从地下淤泥层倾斜进入并穿出,如何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运行安全?要建的两个人工岛下面同样是淤泥,如何保证人工岛不沉陷?

周丰峻认为,类似这样的大型工程建设,前期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有科学的前瞻性,要充分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详实的工程地质调查和客流量的调查预测等),科学地规划设计和风险评估,还要做好科学的施工设计方案和安全防范事故预案。总之,“要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慎重决策,安全第一”。

周丰峻认为,对已建或在建工程加强监测,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通过对大型水库、铁路、交通等工程地质环境的监测,可以随时掌握地质变化信息,防微杜渐,避免或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而对工程的监测则更应是必备的。通过监测,可以提前发出安全问题预报预警,对应急抢修、抗灾减灾工作十分必要。但“目前这方面的工作远远没有跟上发展的需要。实际上,我国的工程监测水平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精度,我们还拥有快速修复公路、加固水库堤坝的独到技术。”

周丰峻介绍,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路基路面材料特性反演与快速检测维修整套技术”,采用无损检测和高聚物注浆配套新技术和设备,治理修复毁损高速公路快速便捷,避免了开挖式维修造成的资源浪费、影响交通和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能降低成本,彻底治理病害。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各类水库8.7万座,而病险水库达3万座。在国家4万亿元投资方案中,共有1.6万座病险水库被列入治理名单(2008年新增1万座)。日前,“路基路面材料特性反演与快速检测维修整套技术”项目首席专家、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院长王复明教授告诉本刊记者,河南共有10条河流堤防列入治理名单,河南水利厅近日已决定采用高聚物注浆新技术,拿出1公里堤防、3座大坝做示范工程,为河南堤防大坝的修复加固做准备。

接受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基础设施建设关系民生,关系长远,绝不能急功近利,一定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要加强安全监控,运用先进技术,切实掌握工程中有关的工程地质、结构沉降、应力与位移变化等情况和防火防灾设备情况,未雨绸缪;要做好应对不同类型灾难事故的应急预案,常备不懈。

与此同时,国家应加大对公共安全科研的投入力度,鼓励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用科学技术拉动工程建设;要加快工程建设立法,通过立法、制定安全技术规程和建立国家工程抗灾组织,使基础设施公共安全保障机制更加深化,以保障工程建设的规范化;健全培训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加快建立一支专业、快速的应急救援队伍,使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沿着安全质量第一、良性循环驱动、坚实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进。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蓝泽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