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乡村之问:路通了,安全吗?


泥泞不堪的陕南乡间道路。

  “要想富,先修路”,这个口号叫响了好多年,农村公路对保障基层群众出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农民致富、促进就业的作用无需多说。一些农村公路建设较好、路网健全的地区早已尝到甜头。

  但由于目前还有5万多公里农村道路存在等级低、安全设施建设滞后,以及农村普遍存在的交通安全意识不足、交通管理力量缺失等原因,导致农村道路特别是陕南秦巴山区的交通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加强陕南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刻不容缓。

  村民:这样的公路很危险

  秦巴地区,群山交错,风景如画。放眼望去,一条条乡间的水泥路面如同巨龙般盘卧在此起彼伏的山脉之间。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对于记者这样的比喻,生活在安康瀛湖周边一个叫槐树湾村的村民杨开来并不认同。他告诉记者:“这山路哪里像龙呀,龙的周围是有鳞甲的。它更像是一条光溜溜的蛇。”

  询问其原因,杨开来指着山间的道路解释道:“你看这道路两边既没有啥护栏,也没有水泥桩啥的,就一条光溜溜的道路而已,可不是像条蛇嘛。”对于这样的解释,现场的人都忍不住笑了。

  然而,玩笑归玩笑,杨开来诙谐的话语背后,折射的则是一个日益引起中央和省委重视的话题,那就是乡村道路的安全问题。

  据统计,目前陕西省公路总里程超过17万公里,其中农村公路15.57万公里,而危险路段就有5万多公里。近三年来,陕西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数量已占到全省交通事故总量的30%以上,较大事故占比则高达48%以上。

  陕南山大沟深,乡间道路配套设施的完善与否,更是关乎行驶在其上的每一辆汽车和生活在道路两边居民的安全。

  “我天天从这山上走,就在昨天,我远远看到,我前边的一辆摩托车拐弯的时候差点迎面撞上对面来的一辆皮卡。”安康市流水镇村民王建平说道。他经常骑着摩托车在流水镇旁边的山上行驶。如果不走高速,这条路是从安康市区通往流水镇的必经之地,多年的失修,让这条道路上险情不断。

  为了切身体会乡村道路的路况,记者专门驾车沿着上述路段走了一遍,发现隐藏在这条乡村公路上的安全隐患确实不少。首先是道路泥泞不堪,路面不规整。10月19日当天,或许是近期陕南多雨的缘故,这条路上积水较多,每隔一段便会看见一个“水池”。由于不知深浅,过往的车辆都会小心翼翼地从旁边绕着走。不仅如此,在个别路段,山体滑坡的痕迹随处可见,动辄便覆盖住了一半的路面,造成小范围的交通拥堵。

  其次是道路沿线的安全防护设施缺失。在这条长达四五十公里的乡间道路上,能看到金属或者水泥防护栏的地方少之又少。记者行驶期间,左侧是与道路落差上百米的瀛湖水域,右侧是高耸的山脉,不由心生畏惧。山间道路,弯道甚多,然而在拐弯处,用于观察前方路况的凸面广角镜却并不多见。村民王建平所说的险情,很大程度上便是由于转弯处没有凸面广角镜所致。

  除了道路本身安全建设上的不足,周边村民的随意占用也容易引发交通隐患。在瀛湖镇郭家河村,一户住在路边的农民正在修建自家房屋。记者看到,为了节省地方,该户农民直接将水泥、沙子还有木板等建材直接堆放于道路上,占用了路面的一半还多,经过的车辆只得从旁边缓慢绕过。

  当然,陕南乡村道路存在安全隐患的绝不止这一条,在记者过往两年多对于陕南农村的采访过程中,路况不好的情况时有所见。上述的这段路,不过是陕南乡村道路安全问题上的一个缩影。

  政府:养护是个大难题

  “人走山路猪坐轿,人在流汗猪在笑,不是肥猪想坐轿,而是山上没有道。”未通路之前,这句民间的顺口溜在秦巴山区一直口口相传,形象地反映了秦巴山区的交通情况之艰和人民对于通路的热切渴望。如今,路通了,桥修了,四通八达的乡间道路,让陕南农民享受到了实惠,但与之相伴随的安全隐患的存在,让陕南人民特别是农民群体的出行增加了难度。那么,这样的情况,政府知道吗?在与之相关的养护工作,又碰到了哪些难题?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交通主管部门。

  安康市农村公路管理处总工程师李云祥说道:“平原地区修一公里路可能只需要60万元左右,但在我们这山区修一公里得100万元左右,而这里面国家只拿65万元,剩下的得各级政府想办法。这对于财政情况并不充裕的陕南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

  提起陕南乡村公路修建和养护之难,安康市交通局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有话要说,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管养投入标准偏低。随着秦巴山区农村公路等级逐年提高,所需养护工程费和日常养护费自然增加,而省、市仍然沿用2007年制定的补助标准,养护量较小有时无法进行招标,其他养护形式又缺乏专业养护设备,很难适应养护作业需要。山区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建设平均造价比平原地区要高出3倍以上,而每个项目建设都需地方配套,市县财政都比较困难,配套资金落实难的问题突出。

  二是管养模式不统一。以安康为例,该市各县区的管养模式不统一,有市场化养护、养护中心合同制养护、分段承包养护、村民认领养护、特困人口养护、企业捐资养护、义务投工投劳养护、季节性重点养护与经常性养护相结合等多种养护模式,但受资金、体制等多方面原因养护效果并不明显,未形成规范化统一的管养模式,管养未分离。

  三是安全配套设施严重不足。由于建设资金不足,采取“群众打底子”的策略,农村公路的路基质量存在先天性缺陷,急弯多、坡度大,而没有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通行的安全制约着农村客运的发展。

  四是水毁修复无专项资金。秦巴山区,山大人稀,沟壑纵横,灾害频发,通村水泥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水毁严重。中、省、市均无水毁专项资金安排,导致每年大量水毁道路无法全面修复,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面临较大压力。

  五是路政管理不到位。路政治超面临复杂形势,个别县区政府和部门担心治超影响经济发展,对超限超载对公路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支持力度不够。一些车主、驾驶员受利益驱动,漠视法律法规,违法超限运输屡禁不绝,再加上执法力量上的不足,安康全市2万多公里农村公路,执法人员只有150多人,远远不能适应路政管理的需要。路政管理工作又无专项工作经费,执法装备配置不完善,信息化建设、宣传工作与当前路政管理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等等,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有效开展。

  “你所走的那条路,修建于十年前,那时候修路资金少,养护费也少,处地质灾害多发地段,再加上近些年拉沙子的也多,所以标准很低,只是满足了农民出行的最低需求。”对于前文中所描述的那段路,安康市农村公路管理处处长杨亮并不避讳。他告诉记者,这条路的修补工作,明年就将正式启动。

  “陕南模式”:把养护与扶贫挂钩

  事实上,针对陕西农村地区公路危险路段里程长、交通事故易发多发等问题,在今年8月18日咸阳召开的陕西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现场推进会上,陕西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杜航伟要求,各级政府和公安部门要以今年8月份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为主线,努力提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水平。

  近日,“互联网+公路养护”数字化管理系统试点在旬阳县正式启动,标志着安康市农村养护管理转型升级、服务提质进入了新的阶段。系统通过手机终端、数字化管理平台、后台软件分析,实现公路信息可视化,实时反映每条路和每座桥的详细资料、保养情况,并从日常养护、路政管理、公路安全设施等三个方面进行分类处置各种公路灾害和侵占路产路权等不法行为,确保公路安全畅通。系统运行后,还将定期对重点路段进行监控和数据更新完善,能够有效减少人员,降低养护成本。“互联网+公路养护”是公路养护打破传统,适应新形势转型发展的大胆探索。

  除了技术上的创新,体制机制上的创新也在悄然进行着。从镇坪县城通往4A级景区飞渡峡农村公路全长55公里。该县交通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经过实地调研和充分论证,制定了日常养护与贫困户相结合的实施方案,确定公路日常养护由沿线贫困户承担。贫困户在家门口对公路进行日常养护工作,每公里月养护费760元,每人(家)养护2.5公里,月收入1900元,年收入22800元。此模式下,不仅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有效激励了贫困户建立起自食其力脱贫致富的信心,而且确保了公路环境的整洁畅通和公路沿线群众的出行安全。

  安康市交通局局长江家安说道:“交通脱贫攻坚是一项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而工作重点就在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上,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抓好农村公路建养管各项工作,修好贫困群众通往小康之路。”

  为了修好和管好乡村公路,江家安提出了几条建议,一是加快推进养护专业化进程。在条件成熟的县区,探索推行县乡道由养护公司负责养护的模式;以养护质量为重点,建立养护质量与计量支付相挂钩的工作机制。二是不断提升农村公路路况水平。农村公路优良路率稳步提高,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三是开展农村公路机械化养护工作。在全市建立4个机械化养护中心,提高农村公路机械化养护程度。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Munro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