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预先危险性分析在重大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拖集团公司)是一个建厂近50年的特大型国有企业。近年来,为加快发展速度,企业的技改力度加大,工艺布局调整步伐加快,作业场地及设备搬迁工程量大、项目多,设备改造、大修、检修任务繁重,且时间紧、要求高,与生产活动同步进行。高空、地下,多单位立体交叉作业,在客观上存在着多种危险因素,如不采取相应的技术和安全管理防范措施,一旦发生事故,不仅将使企业在经济上蒙受重大损失,还会直接危及职工的生命安全,也影响广大职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影响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通过对一拖集团公司历年来的工伤事故类型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一些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主要发生在设备检修、大型工程安装、新产品试制、新设备的安装调试等活动中,如果在工程启动之前,对其存在的危险性加以辨识评价,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绝大多数的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由于事先对系统危险性分析、评价,几乎不耗费资金,更重要的是可以取得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因此,一拖集团公司在近几年中,对预先危险性分析这种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做法是:
一、科学分析,形成制度
集团公司由安全处牵头,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把预先危险性分析这种科学的方法加以改造,将它从初始应用的产品设计领域引入并应用于工程施工领域,利用其系统原理和科学的分析方法,分析评价工程施工和设备检修项目中由人、机、物、环境组成的系统的危险性,从而指导施工单位和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分析方法,使之更加适合工程施工和设备检修等工作,并纳入一拖集团公司《危险作业审批管理规定》,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二、抓好关键,以点带面
预先危险性分析能否在实践中正确运用,关键在于主管和技术人员的认识和组织水平。因此,一拖集团公司把组织各单位安全及相关部门的主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学习预先危险性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掌握具体的分析步骤,作为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先行抓好。
三、辨识危险,实现“四严”
在工业生产中,各种工艺过程和生产设施,都是为了把资源转换成半成品或成品,而这种转换不可能达到完全的程度,因此,必然会有一部分剩余的能量或物质,形成工业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如氧气生产过程中的液氧排放,如果得不到控制,造成能量横流,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从而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甚至社会灾难。因此,要控制现存或固有的危险因素,首先要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辨识。
在推行这一科学管理方法时,有的干部职工认为,危险性辨识没什么难处,凭经验就行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危险因素的存在有其固有性,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是一个变量,具有潜在性、突发性,在某些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危险性是可以转化的,而没有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系统地去评价它,就可能出现分析不到位、漏项、评价不准确等问题,最终导致采取措施不当,难以达到预防控制事故的目的。一拖集团公司在推广应用这一方法时,着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危险性辨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在组织培训时,重点在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对危险性辨识基础理论的培训
1.生产场所的能量及其转换原理
用能量流动的观点观察生产场所及活动就会发现,生产场所和活动是由能量及其载体构筑的世界。综合生产场所能量的存在或表现形式主要有: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电能(水力、火力、风力、核能、波能等发电)、热能、化学能、生物能、原子能、辐射能(包括电磁辐射、太阳辐射和声能)等。事实上,大多数事故都是能量转换的结果。如2000年12月25日洛阳市东都商厦因施工人员操作电气焊的焊渣(热能)掉在底层存放的沙发(泡沫塑料)上,引起火灾(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致使309人中毒死亡。
所以,了解生产作业场所和活动中的能量形式,掌握其运行规律,分析其可能发生的能量横流及转换规律,是预先危险性分析、危险性辨识的基础和前提。
2.人和环境的影响
除对系统的危险性加以辨识外,人的不可控因素也不容忽视。行为科学的理论表明,人的可控性极低,工作时往往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因素造成误操作,导致事故发生。另外,还要考虑环境的影响。一拖集团公司在推行、应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中,采取了“四严”控制法进行管理,即严格落实责任制,严格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严格安全教育。
四、完善措施,建立体系
进行危险性辨识和事故预测,是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在预测的基础上建立预防保证体系。一拖集团公司在每项工程活动之前,都由工程项目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的每一具体过程按系统进行分析、评价、分级,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认真落实各种安全用具、个人防护用品,如脚手架、安全网、安全带、标志牌等物质保障措施的到位。对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都要落实责任部门及责任人,按照“分级管理,分线负责”原则建立健全分级监控体系和安全保证责任体系,把监控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环节,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近几年来,一拖集团公司第二铸铁厂、柴油机公司等“十五”大型技术改造项目及各类设备大修,在时间紧、任务重,点多、面广,带电、动火、高空、立体交叉作业,危险程度高的情况下,由于较好地应用了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对每项工程都采取了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并落实了安全技术保证体系和责任制,对施工过程实施全程监控,保证了安全,未发生一次事故。
2003年,一拖集团公司为加快实现“百亿工程”,对产品结构进行大力度调整,生产布局优化整合,厂房、设备搬迁,涉及单位多、面积大,参战人员多,且边生产、边拆迁、边搬运、边安装,整体工程纵横交错,情况复杂,危险因素多,危险程度高。由于集团公司领导重视,各参战单位安全部门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危险作业审批管理标准》,在每一项工程开工前积极组织内部和外来施工单位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认真填写《危险作业申请单》、《检修(工程)项目安全防护汇总表》、《预先危险性分析表》,对不同等级的危险因素严格控制,安全技术保证体系到位,安全防范措施责任到人,有效地保证了工程项目的安全顺利进行。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拖集团公司)是一个建厂近50年的特大型国有企业。近年来,为加快发展速度,企业的技改力度加大,工艺布局调整步伐加快,作业场地及设备搬迁工程量大、项目多,设备改造、大修、检修任务繁重,且时间紧、要求高,与生产活动同步进行。高空、地下,多单位立体交叉作业,在客观上存在着多种危险因素,如不采取相应的技术和安全管理防范措施,一旦发生事故,不仅将使企业在经济上蒙受重大损失,还会直接危及职工的生命安全,也影响广大职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影响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通过对一拖集团公司历年来的工伤事故类型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一些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主要发生在设备检修、大型工程安装、新产品试制、新设备的安装调试等活动中,如果在工程启动之前,对其存在的危险性加以辨识评价,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绝大多数的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由于事先对系统危险性分析、评价,几乎不耗费资金,更重要的是可以取得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因此,一拖集团公司在近几年中,对预先危险性分析这种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做法是:
一、科学分析,形成制度
集团公司由安全处牵头,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把预先危险性分析这种科学的方法加以改造,将它从初始应用的产品设计领域引入并应用于工程施工领域,利用其系统原理和科学的分析方法,分析评价工程施工和设备检修项目中由人、机、物、环境组成的系统的危险性,从而指导施工单位和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分析方法,使之更加适合工程施工和设备检修等工作,并纳入一拖集团公司《危险作业审批管理规定》,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二、抓好关键,以点带面
预先危险性分析能否在实践中正确运用,关键在于主管和技术人员的认识和组织水平。因此,一拖集团公司把组织各单位安全及相关部门的主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学习预先危险性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掌握具体的分析步骤,作为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先行抓好。
三、辨识危险,实现“四严”
在工业生产中,各种工艺过程和生产设施,都是为了把资源转换成半成品或成品,而这种转换不可能达到完全的程度,因此,必然会有一部分剩余的能量或物质,形成工业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如氧气生产过程中的液氧排放,如果得不到控制,造成能量横流,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从而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甚至社会灾难。因此,要控制现存或固有的危险因素,首先要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辨识。
在推行这一科学管理方法时,有的干部职工认为,危险性辨识没什么难处,凭经验就行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危险因素的存在有其固有性,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是一个变量,具有潜在性、突发性,在某些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危险性是可以转化的,而没有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系统地去评价它,就可能出现分析不到位、漏项、评价不准确等问题,最终导致采取措施不当,难以达到预防控制事故的目的。一拖集团公司在推广应用这一方法时,着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危险性辨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在组织培训时,重点在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对危险性辨识基础理论的培训
1.生产场所的能量及其转换原理
用能量流动的观点观察生产场所及活动就会发现,生产场所和活动是由能量及其载体构筑的世界。综合生产场所能量的存在或表现形式主要有: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电能(水力、火力、风力、核能、波能等发电)、热能、化学能、生物能、原子能、辐射能(包括电磁辐射、太阳辐射和声能)等。事实上,大多数事故都是能量转换的结果。如2000年12月25日洛阳市东都商厦因施工人员操作电气焊的焊渣(热能)掉在底层存放的沙发(泡沫塑料)上,引起火灾(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致使309人中毒死亡。
所以,了解生产作业场所和活动中的能量形式,掌握其运行规律,分析其可能发生的能量横流及转换规律,是预先危险性分析、危险性辨识的基础和前提。
2.人和环境的影响
除对系统的危险性加以辨识外,人的不可控因素也不容忽视。行为科学的理论表明,人的可控性极低,工作时往往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因素造成误操作,导致事故发生。另外,还要考虑环境的影响。一拖集团公司在推行、应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中,采取了“四严”控制法进行管理,即严格落实责任制,严格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严格安全教育。
四、完善措施,建立体系
进行危险性辨识和事故预测,是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在预测的基础上建立预防保证体系。一拖集团公司在每项工程活动之前,都由工程项目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的每一具体过程按系统进行分析、评价、分级,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认真落实各种安全用具、个人防护用品,如脚手架、安全网、安全带、标志牌等物质保障措施的到位。对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都要落实责任部门及责任人,按照“分级管理,分线负责”原则建立健全分级监控体系和安全保证责任体系,把监控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环节,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近几年来,一拖集团公司第二铸铁厂、柴油机公司等“十五”大型技术改造项目及各类设备大修,在时间紧、任务重,点多、面广,带电、动火、高空、立体交叉作业,危险程度高的情况下,由于较好地应用了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对每项工程都采取了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并落实了安全技术保证体系和责任制,对施工过程实施全程监控,保证了安全,未发生一次事故。
2003年,一拖集团公司为加快实现“百亿工程”,对产品结构进行大力度调整,生产布局优化整合,厂房、设备搬迁,涉及单位多、面积大,参战人员多,且边生产、边拆迁、边搬运、边安装,整体工程纵横交错,情况复杂,危险因素多,危险程度高。由于集团公司领导重视,各参战单位安全部门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危险作业审批管理标准》,在每一项工程开工前积极组织内部和外来施工单位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认真填写《危险作业申请单》、《检修(工程)项目安全防护汇总表》、《预先危险性分析表》,对不同等级的危险因素严格控制,安全技术保证体系到位,安全防范措施责任到人,有效地保证了工程项目的安全顺利进行。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雨月风清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