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风险评估在职业卫生评价中的应用

  职业病危害评价是一个既古老而远未发展成熟的一个领域。记得毒理学鼻祖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剂量决定危险性,任何物质都是毒物,只是剂量不同,有些物质表现出对人健康有害,有些物质则无害。这是最早的含有风险评估的意思。现在关于风险评估市面上有很多方法,大家可以提供文献寻找到,有些研究生也在做这方面的课题,据说这个领域也是今年我国职业卫生标准的热门课题。

  我想风险评估第一步,必须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固有毒性,也即是本质毒性,对人机体的损害作用与类型。

  懒得去查询相关文献,物质与人体之间的关系大概可归类为以下几个类型:

  1、不是人体必须的物质都是有毒或有害因素。在识别有害因素时,先要看看这个物质是不是我们身体必须的,如果不是必须的,肯定就是有害因素。比如铅,我们机体的任何新陈代谢都不需要它,那么它肯定是对人有害的。

  2、即使是我们人体必须的,但也不能过量吸收或储存。如氧气是我们机体存活的最基本物质,但在当氧气超过适用浓度时也会发生中毒。相反,缺氧也会导致死亡。

  3、有些物质不同的价态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比如铬,三价铬离子是人体的必须元素,而六价铬则对人是有害的。三价铬与烟酸、谷氨酸、甘氨酸和含硫氨基酸结合,增强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参与葡萄糖代谢;能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以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还促进蛋白质代谢和生长发育。但六价铬则是可癌症。

  工业上使用的化学物质大多是我们人体所不需要的物质,按照上述原则,可以把他们归类为毒物。但毒性有高有低,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1、分子量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大分子量的物质要比小分子量的物质毒性要低。比如烃类物质。

  2、含有氯原子的化学物质毒性比较强。同样的烃类物质,含氯元素的化学物质比不含氯的要强很多。比如二氯乙烷比乙烷的毒性要强。

  3、含苯基团的物质毒性增强。比如苯C6H6,同样是6个碳原子吗,比己烷毒性要强。

  4、关键性基团的空间或者物理位置决定其毒性的类型。比如上面的提到的己烷,正己烷毒性与类型与其他同分异构体大为不同。

  5、即使同一种物质,其化合价影响其毒作用。如上面提到的铬,六价铬对人体有毒。

  6、挥发性物质比不挥发性的物质容易导致中毒。因为挥发性物质进入人体引起中毒的机会要大很多。

  7、物质的不同物理形态也影响其毒作用。比如铅金属是不会进入人体的,即使去摸它添它都不会中毒,但如果把铅金属变为粉尘或烟,则可进入人体发挥毒性。

  8、有些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比如有机溶剂大多能通过皮肤吸收,也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在分析这里物质的毒作用时,要综合考虑。

  如何衡量化学物质的毒性呢?常用的指标就是量,比如半数致死量、半数致死浓度,也有用无作用浓度等其他量纲的。有专门的标准来判定化学物质毒性的大小。尽管很多人认为限值不是毒性大小的判定标准,但据我观察,如果限值低的物质肯定比限值高的物质毒性要强,风险要大。

  毒作用类型分为几种类型,可逆的与不可逆的,不可逆又可分为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远期效应,远期效应分为致畸、致突、致癌等。有些毒物不仅对接触化学物的人本身有损害,还可以导致精子、卵子或生殖系统的其他环节病变,或直接损害胚胎,引起流产或死胎或畸形或器官功能缺失等。

  人对化学物质有一定的代偿能力。这就是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的关键所在。如果化学物质进入量或引起的功能损害超出了代偿能力,就会导致稳态失衡,出现毒作用。可逆反应有时候是一过性的,有时候要停止接触一段时间后才能恢复正常。另外可逆性的时间长短还取决于毒物的排出速度,排出速度常用的指标有半衰期。5天8小时的工作制度比6天12小时的危害要小,为什么要小?与人体排出时间有关。如果没休息期,化学物质就有可能长期积蓄,本来没多大毒性的物质,它的毒性也会要强很多。另外一个引起大家高度关注的是重金属的半衰期,一般是比较长的。前几年引起人们恐慌的二噁英由于其强分散性,半衰期也很长。

  有些物质由于有刺激性,很容易被识别,人们主动的避开这类环境。有大部分物质没刺激作用,但有其他作用如窒息或其他有害作用。关于这个概念有一个阈值数值,大家可以查文献找到。但如果我们长期在一个环境下接触某些物质,即使浓度很高或很臭的环境,也适应了。嗅觉系统被化学物质破坏了,比如曾经有工人识别不出天那水的气味,把它当成矿泉水喝下去中毒死亡,有人长期守在厕所门口不觉得有臭味。

更多资料请点击:安全评价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红心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