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三违”成因与防范对策

目前,我国正在经历着建国以来第5次事故频发高发期。据有关部门统计,近两年,全国每年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都在100万起以上,因各类事故死亡的人数,每年都在13万人以上,平均每天就有380多人丧生于各类事故。每年因事故伤残的人数,则在70万人以上。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大体上在1000亿元以上,加上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
安全事故频发,既有物(投入不足)的原因,更有人的因素(安全意识、安全管理等)。美国杜邦公司的研究表明:每30000起不安全行为方式,孕育着3000起被忽视的隐患;每3000起被忽视的隐患,孕育着300起可记录在案的隐患;每300起可记录在案 的隐患,孕育着30起严重的违章操作;每30起严重的违章操作行为,孕育着1起安全重大事故。在杜邦公司看来,事故的发生,4%源于人所不及的不安全状况,96%的事故源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在我国,“三违”(即: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引发的事故也是相当严重的。因此,分析“三违”现象的类型与原因,探求消除“三违”现象的对策与措施,减少和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
1 “三违”现象的类型
据对全国煤田地质系统1992~1998年的近7a间发生的51起安全生产死亡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其中76%的事故是属于“三违”现象造成的。有的甚至是“三违”中的几项违章同时发生、互相套叠、共同作用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如与违章指挥有关的事故20起,与违章作业有关的事故34起,与违反劳动纪律有关的事故28起。通过分析,“三违”现象大致上可分为6种。
(1)鲁蛮型“三违”有的职工认为地质勘探、测量作业没什么大型或复杂的设备,因此,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凭经验操作盲目作业。
(2)无知型“三违”有的职工由于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较低,对学习应知应会技术和施工措施不重视,以至一知半解,违章了还不知道错在哪里。
(3)习惯型“三违”有的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对一些“三违”现象,只要没出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久而久之助长了职工中的习惯性违章行为。
(4)任务型“三违”有的钻机员工,摆不正安全与效率的关系,片面追求进尺、进度,怕麻烦、图省事、赶任务,投机取巧,随意简化操作规程忽视安全防范措施。
(5)管理型“三违”有的基层干部,重生产任务轻隐患整改,重制度制定轻现场落实,甚至在明知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情况下,仍指挥职工强行作业。
(6)工序型“三违”有的单位不按山地工程规格要求施工钻机场地,有的钻机三大件等安装不到位,安全设施不齐全,给后续施工带来诸多不便,留下了安全隐患。
2 “三违”现象发生的因素分析
“三违”的主体是人。人的素质(思想认识,心理状态)是导致不安全行为的主要根源,以及环境、管理等因素。
2.1 心理因素
职工由于个体的文化素养、工作阅历、家庭不和谐等状况,造成安全意识各不相同,影响安全行为的心理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
(1)侥幸心理有些职工几次违章均没出事,就盲目自信以为自控能力强,对作业环境和条件变化能够把握,经常抱着侥幸过关心理。
(2)麻痹心理有的单位好一段时间没有发生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比较稳定,一些职工就不自觉地松懈下来,把规程措施抛至脑后。
(3)习惯心理由于钻探工作内容和操作方式单一重复,有的职工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思想上不以为然。
(4)马虎心理有的职工在工作中一贯马马虎虎,粗枝大叶,当他遇到连续或特殊作业时注意力不会高度集中,依然我行我素,应付了事,易引发“三违”。
(5)蛮干心理有些职工,只顾埋头干活,无视事前事中作业场所有否安全隐患、是否会造成事故,有的甚至发现隐患也不及时处理。
(6)取巧心理有的职工自以为是,投机取巧,冒险违章违纪。
(7)厌倦心理有的职工因长年累月在山区野外作业,精神文化生活贫乏、身体健康或家中急事、琐事等影响原因,或情绪波动,或意志消沉,工作中往往安全意识淡薄甚至缺失。
(8)唯心心理个别职工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抱着“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错误想法,唯心地对待安全操作规程的实施。
心理学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在当时的思想意识、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心理活动的过程,首先是通过自己的感知觉器官,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感觉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大脑的思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形成思想,指挥行动,产生行为。所以,只要有不安全思想,就必然会造成不安全的行为和事故隐患,也就存在着演变成事故的可能性。
2.2 环境因素
(1)作业条件恶劣地质队长年在山区、野外工地施工,常常前不靠村,后不着店,风餐露宿,流动性大,加上作业条件恶劣,生活极其艰苦。职工在生理和心理上很容易产生疲倦,而引发各种不利的安全因素。
(2)社会环境影响随着改革开放,职工接触社会生活面不断扩大。一方面,各种信息大量涌人,造成职工思想活跃,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或操作行为走样;另一方面,:职工对收入期望值提高,与有的行业相比有差距,造成心理失落,引发思想不稳定;此外,职工家庭或亲属发生矛盾或遭遇生老病死等重大事项,也会造成职工思想情绪波动,导致安全行为上的失调。
2.3 管理因素
管理不科学。主要体现在有的经济实体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干部不讲究方式方法,缺乏民主公正,动辄罚款、训斥、高压强管;一些干部不能以身作则,违章指挥,强行要求职工违章作业,造成职工安全观念错乱;有的单位不从作业现场的实际考虑,工作任务安排布置忽视安全,违章蛮干,这些都严重挫伤了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3 遏制“三违”现象的对策和措施
造成“三违”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实现安全管理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多管齐下。
3.1 建设安全文化,自觉抵制“三违”
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在深层次影响职工的观念与态度。通过安全文化的不断熏陶、渗透、影响,使职工提高安全文化素质,形成“人人关注安全,个个珍爱生命”的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从而达到减少以至杜绝“三违”现象,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所谓安全文化,是指安全生产问题在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思想观念上的综合反映包括社会的安全价值观和判断标准,以及每个社会成员的安全意识、安全心理和安全行为准则等。安全文化建设,则是为此而开展的一系列具有教育疏导、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作用等活动。
(1)要加强安全观念文化建设
是指为保障安全生产,企业职工及家属应树立的观念和意识。“三违”的外在表现是行为,根子在思想。因此,要让职工从思想上认识到人的生命权是最基本的人权这样一个道理,从基础抓起,关注职工的安全观念、意识、态度、伦理、道德、修养、情感等方面内在素质的涵养;结合企业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等理论占领职工思想主阵地,教育、引导、塑造职工高尚的情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理性地看待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问题;培养职工健康的心理,用正确的心理支配行为,摆正自己的位置,主动接受管理,把实现自我价值构筑在企业发展的平台之上;激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意识,自觉主动地端正工作态度,履行工作职责,忠诚企业,安心工作,形成企业与个人相互依存、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2)要加强安全行为文化建设
安全行为是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原则。是职工安全意识、业务水平、行为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它是通过长期的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素质培养逐步形成的。愚昧落后从来没有给人类带来幸福,职工如果没有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即便“我要安全”也未必能做到“我会安全”。即使“我会安全”的职工,如果缺乏强烈的安全意识,对违章现象熟视无睹,对事故隐患麻痹大意,那么“我会安全”也会变得毫无意义了。因此,只有在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中浸染,职工才能保持高度的警觉,始终遵章守纪。在地质勘探、工程勘察、基础施工等都处在各种现实环境中,具有复杂性和危险性。如地底下可能铺设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电缆、光缆等管线,有高空作业坠落、施工坍塌、机械伤害和触电等不同程度的客观危险,但有危险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生事故,要使自己的行为安全,就必须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遵守技术规范技术和标准、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所以,提倡行为文化建设是很重要的。
(3)加强安全管理文化建设
推进安全管理文化建设必须从科学制定法规、标准和规章等人手,从而促进管理手段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使职工在生产工作中有令可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通过宣传教育,使职工建立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端正法制态度。使管理人员在反“三违”现象中,责无旁贷地走在前列,不仅要严格管理,制止职工的违章行为,而且要严以律己,做遵章守纪的模范。要依靠管理创新,引进先进管理理念,改进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减少“三违”现象发生;要依靠制度创新,革除安全管理制度中的弊端,建立激励机制,为职工搞好安全生产提供舞台和广阔的空间,形成崇尚先进,人人争当安全模范的风气。
(4)要依靠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力水平
一方面,要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淘汰落后的管理技术,提升技术和生产方式与生产工艺的本质安全;另一方面,要用先进的装备淘汰落后的装备,提高生产中所使用的工具、设备、设施及有关安全装置、用品等本身的可靠性;再一方面,要用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淘汰与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的职工队伍。同时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合理地安排工作任务,科学有效地利用工时,提高生产效率,杜绝加班加点现象,使职工始终保持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改变落后生产作业方式,寻求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增加职工收入,使职工自觉摆正安全与效益二者之间的关系,主动远离违章。
3.2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三违”的发生
(1)用真情善待职工,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管理者对职工的态度往往会起到暗示作用,积极的态度产生积极的暗示,消极的态度自然产生消极的暗示。当人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时,人的思维与动作较敏捷;当情绪处于消极状态时,人的思维与动作变得迟缓,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甚至心不在焉。因此,管理者要善于运用情感激励这一柔性的管理方式,激发职工的潜能,使职工乐于融合到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中来,变刚性的安全生产压力为广大职工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动力,使职工树立起“我要安全”的理念,实现提高反“三违”的实际效果。
(2)用亲情、温情呼唤安全,共同构筑“三违”防线职工亲属、妇女组织是进行安全生产宣传的重要资源。管理者要善于调动妇女组织参与反“三违”活动,以女性特有的温情细腻打动职工,协调职工情绪,愉悦身心。安全生产不仅是企业的一项工作,也是家庭的一份责任。管理者要主动将管理的触角延伸到职工家庭中,动员职工亲属,常吹“耳边风”。家庭是宁静的港湾,亲人的话语最具有感染力。用温情的魅力、“润物细无声”的亲情感化职工,达到潜移默化的功效,使职工常想到亲人的期盼和自己责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规范自己的行为。
(3)关注职工特点,及时解决实际问题每个人的性格、爱好、习惯、素养都是有差异的,因此,管理者要注意观察职工平时在工作中的表现,分析他们在安全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尤其要重点关照9种人:①无视安全规程的“艺高”人;②冒险蛮干的急性子人;③烦事缠身的忧愁人;④遇事凑合的懒惰人;⑤毛手毛脚的粗心人;⑥吊儿郎当的马虎人;⑦技术不精的转岗人;⑧休息不好的疲惫人;⑨初来乍到的新工人。对这些人要进行严格的安全培训,促其改掉自身存在的缺点,弥补不足,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安全意识。
总之,“三违”现象作为安全生产的大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仍将不时存在。因此,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打一场反“三违”的持久战。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雨月风清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