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逃生是一门社会科学,是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堂必修课。过去一些年,这一课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有的不以为然,有的以为与已无关,束之高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追求享受观念的提高,歌舞厅、夜总会、放映厅、OK厅、游艺厅、桑拿浴室、水吧、酒吧、迪吧等公共娱乐场所遍及城市的街头巷尾。尤其是大中城市,多功能、超豪华的综合性娱乐中心更使人眼花缭乱,初次进入使人耳目一新,仿佛到了另外世界。这些公共娱乐场所为活跃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出现了新的生活艺术。当人们簇拥在豪华舞厅内和富丽堂皇的KTV包间内,在扑朔迷离的灯光下轻歌漫舞时,谁也不曾想到也不会在意,在这些华丽装修和安保森严的背后隐藏着的危机四伏。譬如,由于管理者的疏忽,或者说设施设备的故障,或者是人们的不规范、不检点的行为可能引发火灾,给人以惊慌,致人于伤亡。
2013年1月27号,巴西圣玛利亚市的联邦大学在KISS酒吧举办派对,500余名大学生参加了派对。乐队在表演中,因燃放的焰火打到天花板上,引燃了屋顶的隔音材料,从而引起一场大火。火灾发生之后,现场浓烟滚滚,人们惊慌失措,肆意踩踏,酒吧的正门紧锁,出口却仅仅只有一个小门。火苗窜出来后,安保人员不但没有正确引导惊慌的人员迅速离开,还拦住大门,让顾客一个个交费后才放行,从而延误了火灾逃生的最佳时机,使233条鲜活的生命因浓烟窒息和踩踏致死。
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馆正在排练,几百名师生和领导正在聚精会神的观看着节目,突然舞台纱幕布因电器故障起火。这天场馆的应急通道被锁死,门窗也用铁栅罩住,仅有的一条日常进出的通道,因紧急状态下疏散无序,加上没有采取破拆门窗等措施加快疏散步伐,而是按照平时退场的方案按部就班,使325人在这里死亡,其中288名是豆蔻年华的孩子。事隔三年,这里变成了光秃秃的西湖广场,设置了325盏路灯,象征着325名遇难者在这里重生。
2012年9月20日23时许,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龙东社区舞王俱乐部发生一起特大火灾。事故发生时正是人们欢乐的高潮之际,突如其来的火灾令人措手不及。这场火灾起火原因是因为该俱乐部为了烘托舞台氛围,俱乐部使用自制的手枪发射礼花弹,引燃天花板的聚胺脂泡沫,进而火势从吊顶部分以惊人的速度飘向墙立门面的软包装,一处火点引燃多处冒烟,大火呈发展态势,两个疏散通道倾刻间被大火封锁,危急时刻,有的选择趴在床下,有的选择头部包上衣物强行穿过楼道,有的选择了从三楼跳下。事故共造成44人死亡,88人受伤。据亲历火灾现场的专业人士介绍,这场火灾现场一片惨象,十多米的路上满街都是丢弃的鞋子和衣物。
据有关方面报道,近十多年,全国每年因火灾亡人达4000人,平均每天达11人。其中公共娱乐场所是火灾亡人的重头。从发生群死、群伤的特大火灾事故致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来分析,烈火不是直接的罪魁祸首,真正被大火烧死、烧伤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在逃生时不懂逃生方法,被建筑物砸死、被人踩死、被烟熏死,或者说是跳楼摔死摔伤的。当灾难突然降临之际,我们应该懂得如何去应对,去保护自己,去拯救他人,去进行有效的引导疏散。这一课题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笔者认为,要在公共娱乐场所成功逃生,主要应注重以下五个方面:
一、了解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通道,熟悉环境,是火灾逃生的前提。进入公众聚集场所时,应首先观察和熟悉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位置,发生火灾时,不要惊慌失措,应及时向最近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方向逃生,疏散时要服从工作人员的疏导和指挥,分流疏散,避免争先恐后朝一个出口拥挤而出现堵塞出口;
二、选择正确的疏散逃生工具,是成功逃生的重要方面。火灾发生后,要选择自然楼梯向下疏散,直通室外,必要时向上疏散,屋顶疏散平台,远离烟火区域。切不可乘坐电梯。也是一个逃生的极好方法。
三、积极寻找避难处所,发出求助信号,是火灾逃生的又一方案。发生火灾后,如不能及时逃生,应积极寻找避难场所,可到阳台、楼层平顶等待救援,同时还要选择便于施救人员发现的地点,发出各种呼救信号并等待救援;
四、学会使用娱乐场所的消防设施,开劈安全通道,实施主动逃生。利用消防设施扑灭身边的火灾,扑灭封锁逃生方向的火灾,是逃生人员的又一选择。若初起火势挡住通向逃生方向的去路,可使用就近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室内消火栓,将火扑灭。若通向逃生方向的门窗锁闭,应寻找相应的工具进行破拆,设法打开逃生之门。
五、就地取材,缓慢呼吸,尽量减少烟气呼入。公共娱乐场所多数部位在装修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海绵、泡沫塑料板、纤维等装饰物,火灾发生后会产生大量的烟气,甚至是有毒气体,对人体带来危害。因为烟雾的主要成分是游离碳、干馏物粒子、高沸点物质的凝缩滴液,同时夹杂着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火灾事故中的第一杀手,因为一氧化碳是一种非常活跃的气体,极易与人体的血红蛋白结合。当它占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百分之一点二八时,人体吸入一分钟后会头昏,两分钟后会跌倒,丧失知觉,三分钟后就会中毒死亡。学会利用要学会利用现场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逃生,如将毛巾、衣服用水浇湿折叠若干层后,作为防烟工具捂住口、鼻,可以有效的防止烟气的呼入;把被褥、窗帘用水浇湿,堵住房门口也可阻止、延缓烟气进入和火势蔓延。在楼道逃生时,行动上要做到弯腰前行,低姿行走,或者在地面爬行,面部贴于地面是最好的选择。因为火灾发生的初期烟雾是向上的,这时有毒气体也是向上的,姿势越低呼入的氧气越多,烟气越少。实验表明,一条普通的毛巾如被折叠了10层以上,烟雾消除率可达90%以上。一条普通毛巾如被折叠了8层,烟雾的消除率也可达到60%,在这种情况下,人在充满强烈刺激性烟雾的十多米长的走廊里缓慢行走,就不会有刺激性感觉。另外,湿毛巾在消除烟雾和刺激物质方面比干毛巾更为优越适用。因而,逃生人员应尽量减缓呼吸,不要大声疾呼,防止过多吸入烟气。
六、坚定信念逃生成功的信念,不放弃任何一个逃生的条件和机遇。火灾情况下,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留意观察身边有利于逃生的物品,充分利用娱乐场所建筑物周边的设施,寻找突破方向,如选择建筑物上固定的落水管、煤气管、电缆线攀登至安全地带,或者利用绳索、布匹、床单、地毯、窗帘结绳自救和逃生人员的协力互救。
总而言之,火灾逃生既是一门综合的社会科学,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要减少和杜绝公共娱乐场所火灾事故发生,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公共娱乐场所经营者应该依法履行职责。首先是应依法设置相应的消防设施,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防排烟系统,并保持完好;其次是保持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经营时不能以任何理由锁闭或堵塞;再次是对本场所的电气设施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不使其带病工作。不仅如此,还要制定一份适合本场所情况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熟悉任务艰巨,相互配合,临场不乱。必要时在公共娱乐场所显目的地方设置逃生线路图,播放逃生照像。第二,监管机构应加大检查的频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的各项行为,避免出现亡羊补牢的故事。第三是对参与娱乐的人员进行基础消防安全常识的教育培训,引导这部分人群员增强安全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逃生自救互救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的合力,预防公共娱乐场所火灾事故的发生。
更多资料请点击:安全教育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Munro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