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安全文化建设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随着重庆电力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越发觉得“以人为本”在企业管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安全生产方面有为关键。沙坪坝供电局连续几年,都是通过用典型教育激发人,严密制度约束人,丰富活动凝聚人的方式,使连续安全天数接近2000天,创出了供电局有史以来最难得的辉煌。然而,回顾安全生产的整个过程,仍有很多东西值得思考:如上至国家电网公司,下到基层班组,无不例外地强调电力安全,并形成了电力企业行之有效的规程、标准、制度等有形的东西,用来规范参与电力生产的人的行为。同时,制度、规定以及多年的安全生产实际工作经验的应用,形成了大量的规范人行为的无形的东西,那就是员工的安全意识。但为什么总有相类似的事故反复发生,即使采取的措施一项比一项更坚决、更严厉,而又始终不能完全杜绝,甚至有时感到 “如履薄冰”。因此,笔者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认为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探索安全生产中的“人”与 “文化”这两个特别强烈的元素,就很有必要。

  一、以人为本是安全生产的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系统中,人是最为重要的元素。要使人的安全切实得到保障,还是要靠人来具体落实那些针对人身安全而制定的安全措施和规范。在开展工作时,要站在保障人身安全的高度,提出电力安全工作的系列要求,其中人的素质又是对工作质量及完成情况起着决定性的因素。从更大的范围来讲,人又是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实现其企业目标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这就归结为一点,所有的安全生产工作,甚至企业目标的实现,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就沙坪坝供电局而言,逢年过节是员工情趣的活跃期,要想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我们始终坚持电力调度、设备检修等工作有张有弛,避免因人的心理因素影响安全生产。

  二、协调发展的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灵魂

  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我们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注重用制度和工作流程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很少顾及员工的心理状态,实质上这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长期以来形成了口头上的安全文化,或者是“聋子耳朵”式的安全文化。所以,我们构建安全文化不仅做到安全生产与电力营销、优质服务的协调,而且要做到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的管理协调。这样的安全文化才有利于熏陶职工的安全情愫,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深刻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增强自觉的安全行为,主动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出谋划策,更重要的是它可极大地强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1、 安全文化可纠正职工的麻痹思想和蛮干行为

  在安全文化中,既有积极的认识,也有消极的观念。如有的人认为“事故不可知,防不胜防”,“事故是不可避免的”等非常消极的观念,通过发挥安全文化的教育功能,能有力地纠正类似认识上的误区,树立起正确的安全思想意识。其实,人类完全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命运,“出不出事故,不能凭运气”,是取决于主客观的防范措施是否落实;是否发生事故,不是不可知,而是能够预防的。在沙坪坝供电局的安全生产实践中,我们始终倡导“安全就是生命”的安全理念,并围绕安全生产开展员工大家谈、员工家属大家谈、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形成了员工、班组、企业共同谈安全、保安全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因此,除了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之外,很多生产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关键是看管理者如何通过教育传播安全文化,来极大地拓宽人的视野,提高员工正确认识安全问题的能力。

  2、安全文化能使职工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安全规程、安全法令、安全规章制度等,都是一种带有严格规范性的文化,成为人们共同遵守和服从的行为准则。它不仅用严格、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阐述,告诉职工在一定的情况下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做是安全的,怎样做是容易引发事故的,而且对每个员工都适用,不会因人因事而异。安全规程、安全法令和安全规章一经颁布,就对任何组织和员工个人都具有同等的规范性和约束力,使组织和职工克服不良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3、安全文化具有极强的协调功能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人与环境、人与机械、安监部门与其他部门、安全思想建设与安全设施建设、安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等所有的人、组织及各环节、各要素之间充满着矛盾,会出现摩擦,可以通过遵循一定的安全文化准则和精神、价值来协调各种关系,解决各类矛盾,使安全管理系统的各方面都能处于有序运行、和谐配合、协调发展的状态,产生整体效应,实现安全目标。

  三、建立安全文化体系,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可持续的发展是指发展进程有持久性、连续性。因此,建立安全文化体系,是对企业安全管理、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起到协调、促进的作用,使其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1、安全文化建设模式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要想实行一个合理的安全文化必须运用系统理论,必须树立以人为本思想。促进企业的安全管理和生产,首先要求充分发挥每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这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从不同的对象群体的具体特点入手,构建一个适合不同群体人员的安全文化运行模式这是建立安全文化体系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安全文化管理要具备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它是一种无形管理,在这种方式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区别消失,有利于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人为的磨擦从而提高管理绩效;第二、这种管理方式是一种全面管理,以文化的方式弥补以往管理的不足;第三、管理是灵活、能动的管理方式,是以精神、价值观为导向。因此这种方式能够体现出现代的、科学管理的全部内涵。

  2、建立珍爱生命的安全价值观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生命有限,安全无限,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安全。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们追求新生活的需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们追求健康的安全的生活是无限的,为此要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安全,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身体更健康。就要企业要凡事多为员工着想,维护员工的生存权力和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知情权和建议权,为员工创造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安全保障。因为安全文化的建设是以实现员工的价值、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宗旨的,充分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关爱。所以企业要通过对安全文化理念的大力宣传和有力实施,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增强员工的防范意识,使员工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并使“我要安全”的意识深入到每位员工的心中,逐步使每位员工将安全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做到人人都能“自主管理”,“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

  3、建立安全文化建设评价系统

  对安全文化进行衡量的因素有哪些,还没有定论。当评价或自我评价单位的安全文化绩效时,应着重考察下列几对关系:不仅考察行政性指令和制度的完善,更要考察这些硬性因素的意识支柱;不仅考察员工们的安全知识,更要考察人们对待安全科学技术的态度;不仅考察事故率及损失率的下降值,更要考察对待这种下降的心理态势;不仅考察有序的安全生产环境,更要考察产生这种环境的感情基础;不仅考察企业领导的安全决策,更要考察这种决策折射出的领导人信仰的安全哲学;不仅考察安全管理各项活动的成果,更要考察这些成果体现出来的安全行为准则。

  4、强化安全文化教育

  建设安全文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丰富安全的物质文化、优化安全的行为文化、建立安全的观念文化,对此,安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安全教育是发展安全文化的动力。一般情况下,应该要对各级管理层进行安全认识和决策技术的培训,对员工进行安全态度、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的培训,对安全专业人员进行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的培训。安全培训所遵循的原则如下: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安全活动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进行安全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对事故和灾害的防范,只有通过生活和工作中实践行动,才能达到此目的。因此,安全培训过程中,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注意现场说法、案例分析等,这是安全教育的基本形式。

  (2)教与学互动的原则。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接受安全培训,利己、利家、利人,是与自身的安全、健康、幸福息息相关的事情。所以,接受安全培训的学习态度应当是发自内心的要求。对此,我们应当避免对安全培训效果的间接性、潜在性、偶然性的错误认识,全面地、长远地理解安全培训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使教学双方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做到教与学互动。

  (3)巩固性与反复性原则。安全知识,它会随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发展而改变。因此,所学的安全知识并不是立刻就能够用上,有时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用上,但是,如果不学,一旦遇上事故就无法处理,则可能导致重大伤亡事故。此外,随着生产和技术的发展,事故发展条件也会变化,员工即使已掌握的安全知识,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退化。“警钟长鸣”是安全领域的基本策略,其中就道出了安全培训的巩固性与反复性原则的理论寄出。

  5、时刻关注员工的心理

  据我国电力企业事故资料统计分析,在事故发生的各类原因中,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绝大部分,而在这些人的因素当中,很大一部分是由思想麻痹、注意力不集中、判断不准确等心理因素造成的。因此在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时,必须特别关注员工的心理。作业者在从事作业活动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多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发展成事故的过程中,其心理现象是复杂多样的,有时甚至十分微妙。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大类非理智行为:

  (1) 麻痹大意、侥幸心理,此类作业者思想散漫、松懈,安全意识差,违章操作;

  (2) 疲劳心理,此类作业者精力严重缺乏,情绪严重低落,警觉性严重丧失;

  (3) 错觉心理,此类作业者不遵守法规、制度,完全靠主观意志作业,盲目操作;

  (4) 取巧心理,此类作业者图“省时省力”,自作聪明,反而弄巧成拙;

  (5) 无知心理,此类作业者对作业项目一知半解,知识掌握不牢,安全认识不够;

  (6) 发泄心理,此类作业者性格偏执任性,在生活、工作中不尽人意,转而对电力设施发泄不满。

  此外,非理智行为的心理状态还有厌倦心理、挫折心理、紧张心理、注意集中于一点心理、烦燥心理、抵触心理等。总之,安全生产工作中必须特别注意观察职工对待工作的行为,分析职工的心理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职工心理进行及时疏导或者干预。

  总之, 安全文化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复杂但意义重大的系统工程。要达到提高员工内聚力和核心竞争力之目的,必须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基层、深入员工,将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中,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更多资料请点击:安全教育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Munro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