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炼油厂尾气采用( )来净化。
A.燃烧法 B.洗涤法 C.袋滤法 D.开口罩
2.机电行业的苯及其衍生物等有机蒸汽净化方法是( )。
A.袋滤法 B. 洗涤法 C. 燃烧法 D. 开口罩
3.生产性粉尘、毒物和物理因素均来源于生产过程,作用于( )。
A.设备 B.环境 C.接触人群 D.所有人群
4.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粉尘分类别是( )
A.无机性粉尘 B.有机性粉尘 C.人工合成粉尘 D.混合性粉尘
5.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对人体有( )作用。
A.中毒 B.致纤维化 C.致敏 D.腐蚀
6.粉尘的分散度是表示粉尘颗粒大小的一个概念,它与粉尘在空气中呈浮游状态存在的( )有密切关系。
A.形状 B.溶解度 C.稳定程度 D.荷电性
7.( )的尘粒在呼吸道可被阻留。
A.外形尖锐的尘粒 B.荷电性 C.粉尘颗粒密度大 D.溶解度强
8.综合防尘措施可概括为“革、水、密、( )、护、管、教、查”八字方针。
A.风 B.抽 C.通 D.除
9.烟是直径小于( )μ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A.0.01 B.0.05 C.0.10 D.0.15
10.关于通风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风橱是密闭罩与侧吸罩相结合的一种特殊排气罩
B.可以将产生有害物的操作和设备完全放在通风橱内
C.通风橱上严禁设置操作小门,以防止有害物逸出
D.必须对通风橱实行排气,使橱内形成负压状态
11.利用吸附法对排出气体进行净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吸附剂达到饱和吸附状态时,可以解吸、回收,但不得再生和重新使用
B.多用于低浓度有害气体的净化
C.吸附法是使有害气体与液体吸附剂充分接触,吸附效率在90%~95%
D.有害气体与吸附剂发生化学变化
12.凡是接触毒物的作业都应规定有针对性的个人卫生制度,在作业场所可以( )
A.吃东西 B.班后洗澡 C.吸烟 D.换洗工作服
二、多项选择题
1.对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控制应从( )方面考虑。
A.设备 B.医院 C.环境 D.人 E.生活
2.会有生产性粉尘产生的生产工序有( )
A.沙尘暴 B.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 C.金属的研磨、切削
D.皮毛、纺织物等原料处理
E.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和搬运等操作
3.属于有机性粉尘的有( )
A.煤 B.木材 C.骨粉尘 D.炸药 E.石棉
4.根据粉尘化学性质不同,粉尘对人体可有( )等作用。
A.阻塞 B.窒息 C.致纤维化 D.中毒 E.致敏
5.粉尘溶解度大小与对人危害程度的关系是( )
A.主要呈化学毒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增强
B.主要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减弱
C.主要呈化学毒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减弱
D.主要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增强
E.不因粉尘作用性质不同而异
6.在卫生学上,有意义的粉尘理化性质包括粉尘的( )
A.漂浮性 B.化学成分 C.密度 D.硬度 E.荷电性
7.可以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的改革工艺过程有( )
A.多元化 B.机械化 C.隔离化 D.密闭化 E.自动化
8.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有( )
A.蒸气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蒸气
B.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无定形气体
C.落在地上堆积粉尘 D.气溶胶 E.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
9.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是:( )
A.生产过程的密闭化 B.采用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
C.采用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 D.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E.采用无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
10.通风防毒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准则是( )
A.就地密闭化 B.就地排出 C.就地净化 D.就地转化 E.就地吸收
11.可以采用洗涤法来进行气体净化的有( )
A.以金属氧化物(Fe203等)为代表的烟气 B.冶金行业的焦炉煤气
C.机电行业的苯及其衍生物等有机蒸气 D.轻工行业产生的酚类有机蒸气
E.电力行业的烟气脱硫净化
12.除尘器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干式、湿式两大类;按工作原理分为( )等几类。
A.沉降式 B.离心式 C.振动式 D. 冲激式 E. 过滤式
13.开口罩的排气量是由( )所决定的。
A.毒物的质量 B.毒物的种类 C. 毒物的浓度
D.毒源扩散状态 E.开口罩吸入速度场的特性
14.洗涤法是一种工业有毒气体的净化方法,常用的洗涤液有( )。
A.植物油 B.碱性溶液 C.酸性溶液 D.氧化剂溶液 E.有机溶剂
15.工业活动中的电离辐射有( )。
A.α辐射 B.β辐射 C.γ辐射 D.射频辐射 E.x光射线
16.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危害的控制措施有( )。
A.屏蔽作业 B.湿式作业 C.采用密闭、通风、除尘系统
D.采用吸尘器 E.戴防尘口罩
17.生产性毒物控制的根本性措施是( )。
A.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 B. 密闭、通风排毒系统
C.尽可能以无毒、低毒的工艺和物料代替有毒、高毒工艺和物料
D.采取个体防护等措施 E.防缺氧、窒息措施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D 5.B 6.C 7.B 8.A 9.C 10.C 11.B 12.D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BCDE 3.BCD 4.CDE 5.AB 6.BCDE 7.BDE 8.ABDE 9.AD 10.ABC 11.BCE 12.ABDE 13.BDE 14.BCDE 15.ABCE 16.BC 17.AC
更多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技术习题请点击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Munro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