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深度关注 今日话题 安全法规
易安评论 工伤保险 下载中心

安全技术 安全评价 安全教育
安全管理 事故案例 安 全 月

职业健康 原创大赛 易安商城
生活安全 安全文艺 展会信息

首页 新闻 专题 标准 论坛 博客 问吧 《劳动保护》 《现代职业安全》 搜索
 
把握安全生产舆论引导关键环节
——访国家煤监局副局长、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
作者:晓讷   文章来源:《劳动保护》杂志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29 10:31:45
 

黄毅

 

    2010年5月5日至6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湖北襄樊召开全国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座谈会。会上,记者对国家煤矿监察局副局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进行了采访,就如何认识安全生产形势,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舆论引导;就其近年来在安全生产舆论引导中的实践经验和应该把握的关键环节等问题进行了采访,以期为安全监管部门经常遇到的突发事件,实施正确的舆论引导,为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系统提供思路。

 

     记    者(以下简称“记”):在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座谈会上,有些地方安监部门同志提出,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和召开新闻发布会时,不知把握哪些重点。请问,安全生产的舆论引导要把握哪些关键环节?

 

    黄    毅(以下简称“黄”):我认为正确把握安全生产形势,是安全生产宣传工作的一个重点任务。

 

    有的同志讲,安监局、煤监局成立10年来,做了大量工作,为什么有些地方甚至连我们的职责都搞不清楚,为什么一旦出现重特大事故,就指责各级安全监管部门?为什么我们在安全生产上所取得的成绩,没有进行广泛的宣传,大家都不知道?我想这些都与我们在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有关系。我们有必要把握安全生产的总体形势,通过各种场合、各种宣传媒介加以宣传,而且要进行最广泛的宣传。

在把握安全生产的总体形势上,多年来,我感觉到,应该抓住四要素:第一是党和政府在安全生产工作上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举措,并且见到了明显的成效;第二,安全生产状况已经呈现出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第三,安全生产的形势依然严峻;第四,形势严峻的原因要理性地加以分析,不可能归结为单方面原因,要综合分析。

 

    记:可以具体阐述一下这4个要素吗?

 

    黄:多年来,我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都坚持把握4个要素。

第一要素,是党和政府在安全生产工作上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确实是空前的,而且效果是明显的。我概括了7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对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体制进行了改革创新,这是建国以来没有过的。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第二个方面 ,加大了安全生产法治建设的力度。我们现在已经有十几部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三十几部安全生产的法规,一百多部安全生产的部门规章。基本形成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体系框架。

 

    第三个方面,深化了安全生产领域的专项整治。从2001年开始,围绕着5个事故多发的重点领域做出了专项整治,包括道路交通、以煤矿为主的矿山、危化品的储存运输、烟花爆竹以及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仅煤矿行业的两次“攻坚战”,关闭了将近两万处小煤矿。

 

    第四个方面,强化了安全生产的问责制度,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加大了事故查处、例行行政问责。

 

    第五个方面,通过政策的导向,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的政策措施。如我们实行了强制性的安全费用提取政策,实行了风险抵押金制度,对一些重点行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人才匮乏的问题,进行重点培养、订单式培养。实行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等等。

 

    第六个方面,加强安全生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制订了“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实施全民安全素质工程。

 

    第七个方面,加强安全生产的应急能力建设,专门组建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并且健全完善了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而且我们进一步完善了10个全国性的应急救援队伍,这些队伍在抗震救灾、抢险救援以及事前预防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上7个方面的重大举措,我们都应通过各种场合大力加以宣传。使大家看到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措施有力,而且效果明显,从而增强的大家的信心。

 

    第二个要素,是我们安全生产的状况已经呈现出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我们从2007年已经连续3年实现全国事故总量和事故死亡人数的总体下降。事故的总量从最高100万起减少到去年的38万起。事故的死亡人数由最高将近14万人减少到去年的8万多人。煤矿高危行业,煤矿产量由13亿t增长到30.5亿t。但是煤矿行业的死亡人数由最高将近7000人减少到去年的2631人,这都是大幅度减少的。衡量安全生产状况的相对指标,我们自己跟自己比,也有了大幅度下降。亿元GDP死亡率由最高1.33下降到去年的0.26;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由最高13.7降到去年的3.6;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由最高的4.97降到去年的0.86。这一系列数据充分说明党和政府这些年所采取的措施是卓有成效的,我们监管监察工作是有成效的,我们付出的努力是有回报的。

 

    第三个要素,是目前形势依然严峻。首先形势严峻的标志就是事故的总量仍然比较大,尽管事故降到了38万起,但是大家算一算,每天仍然发生1000起事故,事故死亡人数220人,伤残人数达到2000人。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2%,这个总量还是比较大的。其次,我们的重特大事故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经过近几年的分析,一次死亡10~29人的重大事故大约5天发生1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大约一个月1起。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生4起了,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特大恶性事故还时有发生。而且我们的职业危害相当严重,有关部门分析,现在有2500万工人每天在职业危害很严重的场所生产作业。我国累计尘肺病患者达到了60多万人。已经死亡15万,还有45万,这只是我们有据可查的。那些大量的小矿小厂根本无人去查,潜在的患者还有很多。以上这些数据都说明:我们目前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必须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第四个要素是,形势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理性加以分析。普通群众可能不会对事故频发、事故重大做出理性的分析。但作为我们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心里应该有数。造成事故频发有多种原因,这里面既有主观又有客观,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深层次原因也有浅层次原因。不然为什么要综合治理呢?

 

    从主观上我始终认为,依然是“落实不下去,严格不起来”。政府制定了这么多政策措施、法律法规,没有真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企业和个人,许多基层人员对这些法律制度、政策措施根本不知道,怎么落实?而且法律规定的一些处罚,手段是很硬的,但是仍然存在执法不严,不敢严厉处罚,该管的没有“管死”,该处罚的下手不狠、处罚得不重的现象。

 

    记:您提到,造成事故频发有多种原因,这里面既有主观又有客观,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深层次原因也有浅层次原因。那么深层次的原因有哪些?

 

    黄:从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分析讲,我总结了4个深层次的原因。

 

    第一个深层次原因,是发展方式落后。这是制约安全生产一个最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我们为什么说“三超”问题屡禁不止,违法生产经营屡禁不止。它背后有经济利益在驱使。我国的粗放型生产方式,造成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出,加剧了能源的紧张。目前我国用了占世界40%的煤炭、占世界8%的石油,占世界29%的钢材、占世界49%的建材水泥,仅仅创造了占世界6%的GDP,是相当落后的。我们煤炭的利用效率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所以我们30多亿t的煤炭仍然不够用。我们的单位煤耗是美国的7.5倍、日本的11.5倍。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这种格局不仅造成了能源的大量浪费,而且给安全生产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如果经济发展方式不转变,我们工作压力很难缓解。所以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今年的经济格局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质量和水平。

 

    第二个深层次原因,是我国安全生产基础非常薄弱,安全保障能力非常低。前些年,国有煤矿安全生产欠账达到了700亿元。尽管这些年国家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弥补,这700亿元才稍稍得到补偿。但据我们了解,国有煤矿井下仍然有1/3设备需要淘汰更换,但是资金从哪里来?一些煤矿发生瓦斯爆炸,其直接原因在哪里?就是因为使用了不防爆的开关。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屯兰矿这么现代化的矿井,去年发生“2·22”特别重大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其原因就是风机开关失爆。2002年,黑龙江省鸡西矿业集团城子河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124人丧生的事故,原因还是开关失爆。还有,众多化工厂都在城市中心,一旦发生泄漏,需要转移的人数有的甚至达到几十万人,造成的影响非常恶劣。我们统计了一下,有20多个省的400多个化工企业需要搬迁,涉及的经费达到了1000多亿元。

 

    第三个深层原因,行业管理弱化。目前我国工业的行业管理呈现弱化态势。有些行业的行业标准、行业攻关没人组织,以至于有些行业标准无人进行修订,已经过时了。由于行业管理的弱化,使行业安全出现了一些漏洞。2003年12月23日发生在重庆开县的井喷事故,导致243人丧生,原因就是事故发生后没有得到控制,大量含有硫化氢的油气冲到天空,当时在夜间,导致周边村民在睡梦中就死去了。后来专家经过模拟试验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井喷之后立即点火,就可以有效地将硫化氢控制在200m范围以内,理论上死亡人数不会超过10人,但结果却是243人。事后事故调查组提出疑问:为什么不点火呢?施工队回答说:哪条规定、哪项标准要求我们必须点火?没有啊。如果我们点了火造成了经济损失,谁来负责?后来事故调查组翻阅了相关材料,发现确实没有任何相关规定。但在国外,就明确规定一旦发生井喷,必须在15min内实施点火。2004年吉化双苯厂爆炸,大量含有硝基苯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松花江,造成了水体的严重污染,最后发现还是没有发生事故后污水应不应该排放的相关规定。这是一个体制的问题。

 

    第四个深层原因,是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工越来越多,而且进入的大多是高危行业。目前已经有1.5亿农民工进入高危行业,还有1亿人等着进入。但是许多企业没有对农民工进行很好的培训,就让他们从事高危险工作,这是对他们的生命不尊重、不爱惜。一些小煤矿,从路边随便招来十几个人,当天下井当天就丧生,这些例子很多。我们现在550万煤矿工人中,农民工占一半,小煤矿几乎都是农民工;3800万建筑大军中,农民工占80%;化工企业农民工占90%以上。在矿山企业每年发生的事故死亡人数中,75%都是农民工。许多事故,农民工既是事故的造成者,也是受害者,所以如何提高农民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安全技能,让他们真正在工作中能自觉遵守纪律,让他们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都是需要改进和探讨的。

 

    所以,通过对以上四个深层次的分析,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的时候不盲目乐观,在事故频发时期也不要丧失信心。

 

    记:在现在社会,媒体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大众传媒日益现代化和网络媒体的快速反应,网民的积极参与,交织而成的信息网络,其影响力遍布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社会,安全生产工作的舆论引导,你认为应该怎样去做?

 

    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好好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就可能跟不上形势,甚至处于被动。现在政府部门对于大众传媒的作用认识更加深刻,也越来越重视如何有效地调节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号称“言论自由”的美国,媒体的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监督政府、监督官员。一些高官也因为被曝光而下台。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政府部门应该把政务、党务建立在群众监督的基础之上。应该推行“阳光政务”、打造“阳光政府”,让群众有知情权、监督权。所以,2007年4月5日颁布、2008年5月1日实施的《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就要求依法建立起信息公开发布的制度,而且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政府公告、政府网站、发布会以及报刊电视等便于知晓的手段加以公开。

 

    中办、国办还印发了《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的应急办法》,提出了应对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6条原则。这6条原则为搞好突发事件的新闻宣传、舆论引导,提出了带有指导性的要求。第一是要坚持正确的导向,维护社会稳定。舆论导向一定要正确,这样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化解人们的情绪。第二是要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知情权,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第三要坚持及时、准确、积极引导舆论。第四要坚持公开、透明,做到开放、有序、公开。第五要坚持统筹协调,明确职责。包括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政府与媒体之间的协调、媒体之间如何协调等,都需要明确职责。第六是要坚持规范管理,依法进行报道。这6条原则也是我们在工作中应当好好把握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体现了新闻宣传的纪律。

 

    记:在您长期担任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的实践中,对于安全生产的新闻发布,应该掌握哪些技巧,注意哪些问题呢?

 

    黄:根据我多年的实践和体会,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就是要善于运用媒体,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目前来看,在一些突发事件中,政府与媒体的关系有时比较微妙,不好把握。所以如何建立起与主流媒体的关系,是正确发挥媒体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就能使其为政府服务,如果处理不好,则有可能惹来很大的麻烦。千万不要害怕媒体、躲避媒体、捂着盖着遮掩着。

 

    例如去年热门的 “躲猫猫”事件,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在网络上迅速引起众多网民纷纷质疑。公众把“躲猫猫”变成了一个故意掩盖事实真相的代名词。这一事件说明,在没有确凿证据或把握不准的情况下,不要随意发布。虽然可能不是有意的引导,但是一旦传播开,就很被动、很难控制了。再比如今年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我到人民网做一个访谈节目,结果有个网友就提出:“你们是不是把‘3·28’事件‘丧事喜办’了?”我当时马上回答说:“我们绝对没有‘丧事喜办’,我们发布115名工人获救的信息确实令大家群情振奋,但是我们也要从事故中吸取教训,从应急救援工作中总结经验。虽然发布了生还者的情况,但是并不能掩盖事故背后所反映的重大问题,对成功经验的宣传也替代不了对事故责任者的追究。”这就是我们所表明的一种态度,立场鲜明,不能含糊其辞。

 

    第二点就是要建立起事故报道的快速反应机制,先声夺人。事故发生后,作为政府部门,第一个应该想到的,是发布事故的信息。因为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是最有权威性的。如果这个时候政府部门没有发布,那么主流媒体就会因没有信息来源而“失语”,就会将信息的发布权拱手让给小刊小报,变成一些小道消息,当这些小道消息形成舆论的时候,再想扭转就太困难了。为了让主流媒体及时了解信息,就要向他们披露事件的内容。目前我们是和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尤其是“新闻联播”签订了协议,就是当我们接到特大事故的情况之后,就及时通知他们,而且让他们和我们一同到事故现场,并且到现场之后能够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如果情况不适宜立即召开发布会,那么我们可以利用主流媒体及时对外发布。我们还让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全程参与事故的救援工作以及事故调查工作。让记者全面了解和把握事故的进展、采取的措施以及调查工作。

 

    在事故的报道中,要“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对于事故原因的报道要慎重,不能随意报道,更不能随意猜测。但是对于已经认定的事故原因也要如实报道,不能刻意隐瞒。你以为你瞒着盖着,群众就会相信了?而且应对突发事故并不只是政府的事,它应当包括民众和媒体一起来应对危机,最后化险为夷。离开民众的支持和配合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把事实真相对民众说清楚,得到民众的理解,一同应对突发事故。

 

    第三点是要将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以及救援措施等,向民众公开报道,这样有助于民众了解事实真相,有助于抢险救援的顺利进行,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四点是要善于引导媒体记者的报道方向。要通过与媒体经常的沟通、联系,以及正确引导,使媒体为政府部门服务,及时准确报道。另外,对于一些有偏差的报道,政府要善于发现和提出意见,以便及时修改,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

 

    第五点,我们还要注意,召开发布会或回答记者提问都是正确引导舆论的方式,但是如何回答好这些问题呢?我认为技巧和辞令都不是关键的,关键的在于真诚。要友善地对待媒体,以真诚之心来对待记者的提问。要认真作答,不是敷衍和应付。

 

    我之前看过一个记者对于政府部门如何回答提问做出的一些建议,我认为说的很有道理。他提出了“八不”:一是不要做报告,要有问有答。二是不要抖家底,一些地方的政府官员不管回答什么问题,总是不厌其烦地将自己管辖地区的风景、特产抖落个遍,这不适合新闻发布的场合,更像是旅游宣传。第三是不要居高临下,要尊重记者,不要顾左右而言他,不正面回答问题。第四是不要有对抗心理,有的记者提问可能比较尖锐,不要摆出一副抗拒的姿态,要正确理解,正确对待,巧妙地回答问题,更不要形成与媒体针锋相对的局面。第五是不要念稿子,试想我们与朋友交谈的时候,会念稿子么?要有问有答,自然亲切。

 

    第六是不要上专业课,我们安全生产有一些专业性的东西,但是面对媒体记者,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如果媒体记者都不明白,他们怎么去报道呢?第七就是不要假装幽默,尤其是对于安全生产的一些话题,都是比较严肃或沉重的,不要玩幽默。第八就是不要借机吹捧上级,有些大型记者会,领导会出席或主持。有的人就借机吹捧上级,这样容易造成媒体记者的反感。

 

    我认为他提出的这“八不”是值得学习和推荐的。在安全生产的新闻发布当中,还有很多需要探讨的问题,希望我们能够因势利导,整体把握,在牢牢把握住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些必要的技巧,以及也要思考和琢磨如何提高新闻发布效果的一些好的办法。更重要的是,头脑里一定要充实,以便随时应对突发事件和记者的提问,有备无患。

文章录入:瑞明    责任编辑:瑞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劳动保护》杂志社
    电话:010-84850376-922 传真:010-84854726 主站:www.esafety.cn京ICP备09026624号
    杂志:www.ldbh.com.cn 商城:www.esafetyshop.cn 安全月:www.anquanyue.cn 京ICP备06011321号
    友情提示:分辨率1024*768显示效果最佳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大厦B座9层《劳动保护》·易安网
    邮编: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