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经过与现场(1)
1999年12月9日,湖南省某双氧水厂刚刚完成了生产系统检修,于11时40分开车生产。12时10分,双氧水车间氢气过滤器忽然冒出黑烟。经查是氢化釜内的触媒发生燃烧,当即该车间停车待修。
这边检修尚未开始,远离此处30m之外的氧气充装站于15时25分突然发生爆炸。正在作业的2名工人均被烧伤,其中许某的胸腹烧伤面积达49%以上。
充氧站的主要任务是把工厂生产出来的氧气经过压氧机抽吸、升压装入高压气瓶中,然后向外出售或自用。出事后现场一片狼藉,1#压氧机分离瓶被炸开;从分离瓶出口到1#充氧线左、右操作阀、压力表、安全放空阀等全被炸烂了;长21m高压铜管炸开7处,断口呈高温熔化状;现场的墙上有火焰喷烧的痕迹;距压氧机分离瓶爆炸处6m的正面白墙下方还有一大滩”来历不明”的水……。
根据当时现场附近人员的讲述,他们听到了2次爆炸声,间隔的时间很短,先是充氧室,然后是压氧机房;还看到爆炸时的红火光;首先从外面赶到现场的人,还注意到出事后的室内弥漫着“白雾”。
当时谁也没想过,发生在不同生产系统的这2次爆炸之间有什么联系。
两组意见正相反(2)
事故发生后,该厂先后来了2个事故调查组,面对同一个事故和完全相同的现场,得出2个完全相反的结论。
12月10日来厂调查组(以下简称“甲组”)一致认定,事故是“违章超压运行”所造成的“物理性爆炸”。他们要求工厂迅速恢复生产,“考虑到设备陈旧,工厂应适当降低系统压力”。
12月11日来厂的另一个调查组(以下简称“乙组”)却提出:这很可能是一次“化学性爆炸”。工厂必须立即停止一切开车准备工作,着手查清事故的真正原因,排除隐患。
甲组的理由,爆炸发生在压氧机分离瓶出口处到1#充氧阀之间。这正是工人操作部位,也是系统压力最高、承压能力较薄弱处。这里的操作人员曾有过超压充装,提高装瓶速度的做法。甲组的意见,得到工厂上下绝大多数人的认同。
乙组的理由,充氧管线内的运行介质应是99%以上的氧气。氧是氧化剂,完全不同于氢气、甲烷、石油液化气等可燃性气体,它的超压爆炸是不会起火燃烧的,除非这其中混入了可燃物质。再说超压爆炸在一个完全相通的容器或系统里,一旦有了排放口,压力得到释放,爆炸就会停止。不可能像这样在一根完全相通的高压铜管上一连炸出7个独立的大洞。
甲组认为,工厂出示的当天电解车间当班操作分析记录明明白白地写着:送气时间11时40分,氧气纯度99.0%,氢气纯度99.07%。一连3h记录的数据完全一致。报表有分析人员签名,而且还有当班调度员、电解操作员姓名。报表填写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该厂具备了对气体纯度分析监测装置,有详细制度,而且安排专人定时测定。出事当班分析记录完整无缺。气体纯度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乙组根据出事当班调度员反映,充氧站原来是抽吸大氧气囊的气体(来自空分制氧车间),在15时20分,转换抽吸小氧气囊的气体(来自电解水车间)。转换之后5min,爆炸就发生了。所以乙组仍提出了对充装的氧气纯度的怀疑。
该双氧水厂氢气、氧气主要流程图见图1。
图1 某双氧水厂氢气、氧气主要流程图
无声之处胜有声(3)
当乙组得知,出事后系统尚未进行放空置换,仍然保持着事故之前的原状,于是要求工厂对系统各个部位气体重新取样分析。
工厂在分析气样时,出现异常的爆炸。气体取样瓶炸得粉碎,险些伤人。这引起所有在场人员的警觉。工厂根据乙组的提议,终止厂内所有人员的工作,全部撤离厂区;取样气体分别送往附近2个化工企业做分析。
2个厂分析结果误差很小,故取其均值列数据如表1:
表1 气样分析结果
氧气瓶号码氧气纯度气源
948312
292727
451502
713349
561142
33418798.5%
97.5%
94.2%
82.1%
82.0%
80.9%大气囊
大气囊
大气囊、小气囊
小气囊
小气囊
小气囊
小气囊的剩余氧气纯度70.6%;
氧气柜氧气纯度70.0%;
氢气柜气样氢气纯度88.0%。
这一串看来十分枯燥的数字,却胜过了辩论的千言万语。谁也不用再说什么,大家心底透亮:眼下的全厂和该厂所在的整个镇区已千钧一发。生产区4个300m3的贮气柜,数十支高压气瓶……,全部充满了十分危险的爆炸性混合气体。一下敲打、一点火花、一次快速的阀门开闭……,都会引起惊天动地的大爆炸!
所谓工人超压运行,完全是冤枉。爆炸就发生在他们打开阀门的那一瞬间。爆炸后室内的“白雾”,白墙下方“来历不明”的大滩水,这都是氢、氧混合大爆炸的产物!
(赵铸新)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zhaozhuxin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