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1
化工生产设备大检修,应事先做好对设备的清洗、强制性通风、抽吸、排空、巡检及对有关人员培训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确信一切含物料的反应锅、管路等都已阻断及无残气、残液,并待各项应急救援措施全部到位后,有关人员方可进入现场实施设备检修。此起事故反映了该厂设备检修前的一切准备工作还未到位,出现顾此失彼,清洗了反应锅而忘却了硫酸二甲酯的滴加系统。硫酸二甲酯属刺激性气体,鉴于其溶解度相对较弱,所以其吸入后表现出的一段时间潜伏期尤为明显,患者由于缺乏对其毒性知识的了解,既不佩带个人防护用品,待眼结膜发红症状出现时又未及时知觉而停止作业请求治疗,经一定潜伏期后由于硫酸二甲酯深达肺部而导致严重中毒危象症状出现,短时间的延误治疗甚至可导致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此起事故为该厂领导和广大职工敲响了有力的警钟。
实例2
地处闵行区的上海市化工局所属某化工厂,硫酸二甲酯为其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1982年1月4日上午,槽车清洗工许某(男、30岁)进入铁路槽车的储罐内清洗用于装载硫酸二甲酯的储罐,虽穿了防护衣但未戴防毒面具,约工作5~10分钟后,许某自感头晕、目眩、咽痛,声音嘶哑,继而不省人事,同事将其扶起急送市有关职业病专业机构,经吸氧及地塞米松、葡糖糖酸钙等药物及其他对症治疗,患者得救,诊断为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
清洗储罐车这是密闭狭窄空间的特殊作业环境,理应在清洗前排尽残液,强制通风,并经测定确认已处于安全状态,在佩带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及严密现场监护措施条件下方可入罐作业。但由于该厂未予重视,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在对罐内安全性毫不知晓的情况下,轻率地组织人员入罐行清洗作业, 很短时间内就发生严重中毒事故。从本次事故中应吸取哪些教训,如何认真整改并落实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制度,厂方确系应认真思考并加以重视。
实例3
上海某制药厂缩醛车间操作工李某(女,45岁),于1982年7月19日上午10时,在行硫酸二甲酯抽料作业时,由于管道阻塞,硫酸二甲酯溢漏在地面上。李某在冲洗被污染的地面时未佩带防毒口罩,又身处下风侧,大量吸入硫酸二甲酯气体,迅即出现眼结膜充血、咽喉红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一系列症状。先在厂保健站治疗,后见病状严重,于当日下午4时转市有关职业病专业机构作进一步治疗,诊断为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
该厂对抽料管道这类设备的安全性缺乏必要的定期安全检修制度,职工对阻塞漏料沾染地面的冲洗处理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才导致了中毒的发生。
实例4
由于操作工缺乏上岗前的培训,对生产工艺每道工序技术要求的重要性缺乏了解,安全作业意识不强,管理措施不力,是本次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化工厂因生产原料、产品及生产工艺过程的特殊性,厂方从上到下职业安全意识一定要有,要重视管理,经常维修设备,对职工切实做好上岗前培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才能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实例5
安乃近车间生产现场无局部排风装置,操作工人未佩戴防毒口罩,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中对在放料时严禁擅离岗位不作明文规定。制药业的操作工一心两用,既放料又搬桶,不出事故才怪呢!
实例6
实例7
上海某化工物品汽车运输分公司于上午6时30分接司机电话报告后派4人赶赴事故现场处理,他们同样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参与现场清理,对流淌在地上的残液仅用干土吸附后铲到路边了事。此后,连同驾驶员共6人于上午10时左右回单位后,同样出现了眼睛红肿等症状,也遂到市有关职业病专业机构诊治。在事故现场20米范围内因收费站车道拓宽施工,上海某实业公司10名民工从上午8时起在挖土筑路,到下午5时30分也被发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其中3人转市有关职业病专业机构就诊。
本次事故共发生硫酸二甲酯中毒罹患者30人,其中2人属重度中毒、15人为轻度中毒,到医院治疗;另13人为轻度反应,未到医院治疗。
当日下午5时30分左右,市和松江区卫生监督机构赴现场勘察发现,松浦大桥收费站南侧10米处的公路东侧有二块面积各约1平方米以上的残液痕迹,路东沟内有约10多米的长湿土,现场空气中有明显刺激性气体,湿土附近更是气味刺鼻。空气采样检验结果,路东侧空气中硫酸二甲酯浓度为68mg/m3,路西侧为 64mg/m3,虽然离事故发生当时已有14小时,但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0.5mg/m3)100多倍。
这次化学品事故的发生,有偶然因素,但造成人员中毒,特别是后续中毒病人的发生,主要是人为因素 。现场处理人员包括化学品专业的运输单位和消防队都缺乏必要的化学品毒性知识及防护意识,在处理事故时未采取任何必要防护措施,是导致中毒的主要原因,现场处理人员几乎全部出现中毒症状。有关单位特别是化学品专业运输单位忽视对现场有毒化学品污染的有效处理,更无人关注由此造成的现场其他人员的中毒,是造成中毒人数进一步增多的又一原因。
本起事故涉及面广,告戒人们应该加强有毒化学品从生产、销售、储存、运输到使用的整个过程的全面管理,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以了解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 ,在类似的事故中尽量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实例8
事故原因分析,主要是将留有硫酸二甲酯残液的空桶倒置堆放,系违反了安全操作制度。陈某在搬运化学品桶时未戴防毒面具、橡胶手套和围裙,从而引起本起中毒事故。
实例9
事故原因分析,主要是工人缺乏职业安全知识,对硫酸二甲酯的毒性缺乏了解,抽料时未佩带个人防护面具而引起中毒。
实例10
上海某制药厂于1992年3月18日发生一起严重的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事故(中毒18人、其中死亡1人)。
事故发生在该厂供销科泵房操作间,该泵房有5台串联而成的真空泵,用于从储罐中抽取硫酸二甲酯入计量“坦克”,然后再输送到车间供使用,“坦克”容量为2吨,抽取900公斤容量约需15分钟,抽液过程由一专职操作工按所需定量控制阀门。
3月18日下午1时,该操作工按需抽取硫酸二甲酯溶液入计量“坦克”,但在抽取过程中擅自离开岗位,在连续抽取40分钟后,造成爆满的计量“坦克”内的硫酸二甲酯溶液从真空泵中溢出。此时,泵房内一女工出现眼睛不适、发红,惊动了操作工,才关闭了抽液阀门,由于泵体吸入硫酸二甲酯,下午4时,由13名外包工组成的抢修队先用约2吨氨水冲洗,然后用高压消防水龙头冲洗,最后用排风机吹干,当晚9时泵体全部冲洗、装配完毕。现场有六套防毒面具,但工人认为现场进行了冲洗,不存在危险了,所以在装配泵体时都未戴用。抢修队离开现场回去时,厂方曾提醒他们如有不适需去职防所就医。晚上10时,13名外包工和4名本厂职工相继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眼睛红肿、喉部不适、呼吸不畅等,当即赴市专业职业病防治所诊治。另一位家住浦东的64岁外包工朱某误以为慢支复发送某区中心医院救治,于19日凌晨3时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主要是,泵房操作工擅自离开岗位,违反了操作规定,厂方对硫酸二甲酯的毒性认识不足,在对污染现场及泵体紧急洗消处理中没有落实各项有效的防护措施,职工长时间作业已出现不同程度症状也不及时组织医治,“坦克 ”计量又无安全限量监控装置,才酿成这起恶性中毒事故。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老芋头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