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职业性胶黏剂中毒的九件案例

  胶黏剂(adhesive):通过界面的黏附和内聚等作用,能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件或材料连接在一起的天然的或合成的、有机的或无机的一类物质,统称为胶黏剂,又叫黏合剂,习惯上简称为胶。简而言之,胶黏剂就是通过黏合作用,能使被黏物结合在一起的物质。“胶黏剂”是通用的标准术语,亦包括其他一些胶水、胶泥、胶浆、胶膏等。

  胶接近代发展最快,应用行业极广。胶黏剂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应用方法可分为热固型、热熔型、室温固化型、压敏型等;按应用对象分为结构型、非构型或特种胶;接形态可分为水溶型、水乳型、溶剂型以及各种固态型等。合成化学工作者常喜欢将胶黏剂按粘料的化学成分来分类。

  胶粘剂的职业危害由于胶粘剂的成分或者溶剂的化学品多是有机化学物,对环境和劳动者的健康危害十分严重。据2002年全国职业卫生情况的通报调查,全国共有制鞋、箱包加工等有毒有害化学品企业67061家,其中,制鞋企业占25.7%、家具制造企业占14.3%、装饰材料加工企业占9.5%;按企业性质划分,私营企业占42.3%、股份制企业和乡镇企业占20.9%。涉及从业人员共972万余人,其中接触有毒有害化学品的249万余人。组织对124余万人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发现职业病人39833人,疑似职业病人1959人。

  下面介绍九例胶黏剂职业性中毒事故的案例,以引起相关人员重视,以免类似职业性中毒事故的发生。

  案例1:含苯汽油急性中毒1997年7月22日至8月7日,某独资制鞋有限公司发生3起含苯汽油中毒事件。中毒的3名患者均为女性,手工刷胶,发病工龄1.5年。中毒表现为接触胶粘剂后2h,自觉胸闷、恶心、浑身无力、视力模糊、四肢麻木,以致于抽搐、昏倒。现场检测苯、甲苯、二甲苯、汽油浓度均严重超标。对用于制鞋的胶浆和亮光剂原料进行分析,结果汽油中的苯、甲苯、二甲苯含量很高,亮光剂的溶剂也由甲苯、二甲苯组成。

  案例2:有一家制鞋、箱包加工业,1989年6月投产为村办企业,30名工人在一间45 m2、无任何防护设施的库房,用以纯苯做溶剂的氯丁胶为黏合剂制鞋。至1991年3月,先后有12名工人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工龄最长者14个月,最短者4个月,作业场所苯浓度严重超标。

  案例3: 1992年某玩具厂二氯乙烷中毒,广东两家外资玩具厂先后发生4例因使用含二氯乙烷的3435胶水及其他有机溶剂翻合生产玩具而导致的二氯乙烷急性中毒,其中3人死亡,工龄仅为1-5个月。

  案例4: 1997年9月23日某皮衣粘接工苯中毒,某服装有限公司43名实习学生在无任何防护设施的条件下,用氯丁胶粘接皮衣,4h一8h后,10人发生苯中毒。经测定,车间苯浓度高达552mg/m3

  案例5:广东一家具厂,使用涂料发生苯中毒,在仅有23人的小厂里,有18人发生苯中毒。

  案例6: 2000年,防水涂料引起苯中毒,北京某公司进行消防蓄水池防水作业时,防水工调配防水涂料约lOmin后,自觉头晕、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昏迷,随即另3名抢救他的工人也一一晕倒。现场检测,苯超标1700多倍,甲苯、苯乙烯也严重超标。

  案例7: 2000年锻造厂轻质合成油中毒,哈尔滨某锻造公司因输油管道轻质合成油(含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等)泄漏,引起107人急性轻度苯中毒。

  案例8: 1999年皮具厂涂胶工正已烷中毒,广东某皮具厂发生4例涂胶工慢性重度正已烷中毒事故,模拟现场正已烷浓度严重超标,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下肢无力,病情进行性加重。中毒者接触毒物工龄6个月,无任何防护设施。

  案例9: 2002年3月包装工人苯中毒,北京某包装有限公司81名包装工人中有12名发生慢性苯中毒,其中重度中毒6人,死亡1人。现场检测显示苯浓度严重超标。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瑞明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