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两起放射性物品泄漏引起的污染事故

[案情介绍]

案例一 1976年,有一辆专运放射性物质的列车出轨颠覆,剧烈的冲撞导致存放放射性物质的包装容器破损,内储物质撒漏。当抢险救援队伍赶到时,发现周围环境巳受严重污染。为此有关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排除污染。不幸中之大幸的是事故发生在人迹稀少的地区,由于及时得到控制,才没有造成污染的进一步扩大。


案例二 1983年3月,在某铁路局管辖的一个站点的行李房内发生了更为严重的放射性物品污染事故。当时工人在搬运一件内储放射性同位素碘—131物品的过程中,不小心将物品摔在地上。盛放该物品的铅罐盖固定密封不良,造成内储的小包装物品撒出,在忙乱之中其中一件又被人踩破,造成放射源直接外露。为了消除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有关方面采取了各种措施,火车站的整个行李房封闭了三个月左右。直到经仪器测定辐射污染的程度已降低到对人体不再构成危害时,行李房才重新启用。

[事故原因分析]

尽管对于放射性物品的包装容器要求是相当严格的,标准也相当高,但在运输过程中是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的。本文两案例都是运输与装卸过程中包装容器破损,造成内容物泄漏而引起的放射性危害事故。

[案例评议]

放射性物品能自发和连续地放射出某种类型的物质,这种辐射对人和其它生物能造成伤害,但却不能被人体的任何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觉察到。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核由于放出了某种粒子就转变为新核,这种现象称之为衰变。衰变是自发地,连续不断地进行的,一直衰变到原子处于稳定状态,放射性辐射才会停止。然而,由于放射性元素原子的衰变并不是所有原子同时发生,而是每个时刻只有占原子总数一定比例的原子在衰变,因此整体的衰变过程比较长久,这个物质也就具有较持久的放射性辐射能力。放射性物质的污染所造成的破坏力,比起其它危险物品来,其持续危害性十分明显。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已过去十余年了,但经仪器测定,当地的核辐射污染仍然处于令人不安的状态。

正因为放射性物品具特殊危险性,所以对这类物品的包装要求特别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保障要求也特别严格。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老芋头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