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我们应如何预防氯气事故再发生

氯,一个单质元素的化学名称,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国内各种各样的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有的甚至到了谈“氯”色变的地步。

氯,它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422在比利时伊珀尔战线前沿阵地德军用6000多个氯气钢瓶对着英法联军阵地放气,只见这无数支黄色小气流紧贴着地面汇聚成一块,如决堤洪水般涌向对方阵地,英法联军措手不及,一万多人中毒,五、六千人当场死亡。联军大败。

这氯也给我国的安全生产历史留下过十分沉重的教训。19799月,某电化厂液氯钢瓶爆炸,59人中毒死亡,1200人住院治疗。

某城市一个游泳池去年六月份发生氯气外漏,因抢救及时无人中毒;七月份就又来一次。当时好多小孩正在池里游泳,工作人员就在岸边开罐往池子放氯气消毒水。跑出的氯气贴着水面飘动。惨呀,池子戏水的孩子当场七、八个中毒的。这场面的恐怖程度不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化学战。我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是哪个部门批准在游泳池用氯气消毒的。

液氯钢瓶居然还成为一些国人发财“宝贝”。某公司从外面搞来一批用来抵债的液氯钢瓶,放在公司院内,化工厂前来收购;他们嫌对方出价太低,不卖。几个小孩爬上去玩,结果阀门松动,氯气泄漏,院内很多人当场中了标,放倒在地。

某地一个体废品收购户一千元钱收购四个一吨装的液氯钢瓶。看见上面有几个像黄铜一样的大螺栓(其实是罐上易熔合金塞)。想来可以赚更多的钱,于是他们就去拆,氯气刚漏出一丝丝儿,他们就受不了,手中的工具都不要了,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四周百姓遭了大殃。为首抓住后坐了牢。至于这些钢瓶怎么来的,没听说追查的下文。由废品收购引起的这类事故,我网上一搜索,这类事故遍布全国各地,重三倒四反复发生,好几十起了。

这说明我们危险化学品安全宣传十分欠缺;我们安全监管还相当乏力。

荒唐的事儿竟然出现在我们高等学院的化学实验大楼里。

一位记者做了详尽报道,摘录如下“南大化学实验楼五楼实验室的一个装有氯气的钢瓶严重泄漏,气体迅速弥漫了整幢实验楼。接警后,鼓楼消防中队的两辆消防车在5分钟内赶到了现场,912,消防特勤中队的两辆化学抢险救援车也赶到现场。”

“据该实验室的老师讲,以前经常会漏气的一个工业用氯气钢瓶阀门夜里又发生了泄漏。所有的楼内人员都被疏散,消防队员将站在楼下的师生及围观的路人‘赶到’二十米以外的安全地方,并让附近的居民将自家的门窗关紧。”

抢救工作很费了一番周折,最后是由“两名穿防化服的战士再次上楼,其他的战士找来一只大水缸并注满水,倒入许多白色的氢氧化钠晶体。958,两名消防队员将仍在滋滋漏气的氯气瓶慢慢地抬了下来,倒放在水缸中。其他的消防战士用木棍不停地搅动着缸里的水,使酸性的氯气和碱性的氢氧化钠加快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钠。”结束了这场事故。

细心读者一定会想“假如我们在使用液氯钢瓶的附近,原备有这么一个大水缸,缸边备一些碱类物质。这事故完全可以避免的。至少处理起来也顺当多了。”是的。问题就在这。

这氯气本身就是毒性很大,腐蚀性很强的。使用液氯的单位要办证,操作人员要培训发证,操作场地要检查合格。生产、使用或储存液氯钢瓶区域,必须要有液氯钢瓶紧急处理池,备有足够的水和生石灰。还有防毒用品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化工安全管理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现在国内的液氯钢瓶泄漏事故报道与评论比任何时期都多,而且相当深入、细致。却几乎都没有提到那个紧急处理池的用途。而国内许多用氯的企业,如自来水厂,造纸厂跑氯事故发生与它有很大的关系。我曾到一些自来水厂用氯岗位,好多就根本没有这紧急处理池,少数过去有的,现在也废弃一旁,即无水也无生石灰。一旦钢瓶泄漏,现场工人只有逃之夭夭,听任钢瓶一个劲外漏。

过去我们很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正在被忽视和忘却。

更让人惊恐的,是去年“中新网长沙824消息:据红网·当代商报报道,23日凌晨,株洲市白石港航运码头发生一起严重的氯气泄漏事故,75个装满液体氯气的钢瓶在洪水的浸泡下发生气体泄漏,当地数百名居民出现不同程度中毒,到记者发稿时为止,仍有100余名中毒者在医院接受抢救治疗。”

75瓶,至少是40吨液氯!液氯钢瓶是最“怕”水的,居然在洪水下浸泡。一旦有漏气发生,现场钢瓶穿孔速度就会相当快……40吨液氯全部泄漏的话,就会形成一个贴着地面或者水面移动的生物生命死亡层。如果层高按三米计算,那么这死亡层面积将达到60平方公里。那中毒者绝不止这几百人了!

这些液氯是某氯碱化工厂欲运往外地的产品。该厂早些年安全生产管理还是不错的。从这事故看来,是大大退步了。值得警惕的是近些年来氯碱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包括跑氯、漏氯,大有上升的势头。去年安全检查,我跟一位上任了二年多的氯碱厂厂长讲:“液氯销售应凭证供应”她立刻笑我太迂腐:“都市场经济了!”拿了一份报纸,让我看标题“雷管当做小菜卖”。我一时语塞。

如果我们管不住源头,那氯气中毒……还有更多的危险化学品……真不堪想象。

全国安全生产靠哪一个部门单打一是不行。各行各业都要动起来,加强行业安全监督,特别是生产过程安全监督。针对一些多发性事故中较普遍的共同问题,采取专门措施,有时是很有效的。例如防止氯气中毒,抓源头,用氯单位必须先申请办证,审查批准发证。发现无证购买,非法使用,着重追究卖方责任。抓重点,对己在用氯、产氯企业是否备有合格的液氯钢瓶处理池,其它预防手段等开展专题检查;检查不合格者,限期整改。

我们在事故预防上有针对性的下些实功夫,即使暂时不够全面,效果也一定会有的。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zhaozhuxin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