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米哈拉”号油轮温控装置失灵事故


1996年7月22日,“米哈拉”号油轮装载石油沥青泊上海港军工路装卸区8号泊位,舱内沥青遇高温发生冒烟。处置火情,出动消防车30辆,消防船2艘,历时3个小时,经水冷却后沥青不再冒烟,控制了灾情发展。在施救过程中因用水过多,造成舱内部分沥青外溢到副机房,两台辅机受到侵蚀。

一、船舶概况

“米哈拉”轮建造于1973年,总长75.51米,型宽12.35米,5000载重吨,舱底铺设蒸气加热管,是装运重质油的专用船。1996年7月18日,该轮从韩国装载1996吨沥青驶往上海。

二、火灾经过

7月22日13时20分,“米哈拉”轮在卸货作业前对舱内固体状的沥青进行预热加温,由于温控装置失灵,导致温度不断上升。对此,船方未采取任何措施,致使舱内沥青随着温度升高,造成大量油烟外溢。军工路码头派出所消防队接警后,立即出动2辆消防车,分别停靠在“米哈拉”轮的船艏和船艉,协同船方一起对船体和沥青舱夹层进行灌水冷却降温,但效果不大。此时烟雾越来越大,消防队与外轮船员语言又不通,在此情况下,只得请求市消防局和水上消防支队支援。雾很大,判断是沥青遇高温所致,于是采取了喷水冷却措施,使灾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同时也造成了该轮船体倾斜。消防船到场后,立即用潜水泵将该轮隔舱内的积水往外排,纠正倾斜防止船舶倾覆。同时,现场指挥要求控制消防喷水量,改用低压喷雾水枪射水冷却。16时05分,该轮油舱停止冒烟。由于处置得当,没有形成明火火灾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三、火灾原因

石油沥青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呈粘稠液体或固体形状,没有固定熔点,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熔化,属可燃性物质,闪点180℃~230℃,自燃点230℃~240℃,比水轻,当含有多量水分燃烧时有沸喷的危险。沥青通过管道输送,正常情况下,是用蒸气管加温至70℃—80℃时使沥青熔化成液态状后进行。“米哈拉”轮装载的沥青发生火情,主要是蒸气加温失控导致温度过高使沥青溶解气化。

四、经验教训

(一)该轮装载的沥青在高温下溶解气化产生大量烟雾,如继续升温超过230℃一240℃,便会发生燃烧。消防队到场后根据沥青理化性能,采取及时出水冷却,控制温度上升的处置方法是正确的。

(二)消防人员外语素质不高,与外国船员语言不通,双方难以了解情况商讨措施。因此,当外轮发生火灾时,应及时派出翻译人员赶赴现场,帮助解决施救人员与外国船员在语言交流上的困难。港口城市的消防队可考虑配置外文翻译人员,消防人员也应具有一定的外语表达能力。

(三)现场有多方单位参加施救,没有形成统一指挥。大冢各自为政,互相协调、配合不够密切,使灭火战斗的顺利展开受到一定影响。所以一般在有多个单位参与施救的较大火场中,要及时建立现场指挥部,以便形成共识后能及时布置任务,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步骤,统一协调,密切配合,顺利开展灭火战斗。

(四)石油沥青能溶于一些有机溶剂,例如在苯或汽油中的溶解度分别为99%和95%。使用时按丙类危险品进行管理,着火时按B类火灾进行扑救。但在该轮的施救中,对石油沥青的理化性能了解还不够全面,对消防用水与船体稳性的关系了解也不多,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相应采取泡沫或高倍数泡沫覆盖与水冷却联合使用的处置方法,而是单一地使用水冷却。由于用水过多,使熔化的沥青与水一起溢出油舱流人副机舱,导致两台辅机受侵蚀。过多积水来不及排出船外,会造成船体倾斜而出现翻船危险。船舶是一个水上浮体,在重心和稳性方面有一定的限度,尤其是外来液体在船上产生不规则的自由液面而造成不规则的横倾力矩十分容易使船体失去平衡。所以,消防人员特别是指挥人员要掌握一定的船舶结构和航行知识,懂得一些与船舶有关的气象和水文知识,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船舶火灾的扑救任务。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老王头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