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回顾:2001年“7•17”特大龙门吊倒塌事故

  龙门吊倒塌 36人遇难

  2001年7月17日早8点,上海沪东造船厂一座正在安装的龙门吊轰然倒塌。这是近些年来上海发生的最严重的特大事故,不仅造成了1亿元的经济损失,还带走了36条宝贵的生命,可谓代价惨重。

  这是一起责任事故,重蹈了绝大多数事故的巢臼——管理不善,安全意识不强,违章指挥和违规作业。

  什么样的龙门吊

  这座龙门吊的构件由上海沪东造船厂制造,上海电力建筑公司负责安装,其中上海机器人中心负责主梁提升。上海机器人中心是同济大学和上海科委合作科研单位。

  这座龙门吊主要由刚性腿、柔性腿、主粱和行走机构等组成。刚性腿高度达77米,重900吨,有20层楼高,里面有电梯、电缆和传动装置。主梁总长度为186米,主梁重约3000吨,起吊最大吊重为600吨。安装完成后,它就像一个巨大的龙门,横跨整个船坞,万吨巨轮就在它下面建造、下水。

  事发前准备了什么

  4月19日,电建公司进入安装现场。

  6月16日,这座20层楼高的刚性腿已整体吊装竖立起来,4组缆风绳将其牢牢系固。

  7月12日,机器人中心进行主梁预提升,经测试后,确认主梁性能良好,塔架应力小于允许应力。

  7月13日,机器人中心将主梁提升离开地面。然后分阶段逐步提升,提升的终点高度是77米,也就是刚性腿的顶部。

  事故经过

  7月16日晚7时,主梁在提升到47.6米的高度时,刚性腿内侧的两根缆风绳挡住了主梁上的小车,此时,只有将绷紧的缆风绳放松,将缆风绳拨到小车的另一侧,主梁才能继续提升。吊装前,在施工方案中明确规定:施工过程中,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施工方案的作业要求,如有特殊情况进行调整,必须通过一定程序以保证整个施工安全。主梁提升因上小车受阻,电建公司现场指挥张海平却没有上报,而是擅自作主给起重班长陈忠林留下书面工作安排,让其第二天早上放松刚性腿内侧缆风绳,为机器人中心8点正式提升做好准备。

  7月17日早7时,施工人员按照张海平的布置,开始放缆风绳。操作员用经纬监测仪对刚性腿顶部的基准靶标志进行监测,并通过对讲机指挥两侧卷扬机操作工放缆作业。放缆时,控制靶位标志的左右摆动不能超过20毫米。

  施工人员先放松了内缆风绳,当刚性腿出现外偏时,通过调松外缆风绳减少外侧拉力进行修偏,直到恢复原状态。经过10余次放松调整后,内缆风绳处于完全松弛状态。此时,站在主梁上的人员用钢叉将缆风绳推到小车的一侧。随后,又用相同方法将另一根挡住小车的缆风绳放松,当地面人员通知上面工作人员推移第二根缆风绳时,测量员发现刚性腿顶部的基准靶标志逐渐外移,并移出经纬仪观测范围,这表明刚性腿已严重倾斜。

  瞬间,刚性腿倾覆。主梁坠落,另一端塔架也随之倾倒,在刚性腿里作业的23名工作人员在钢铁的撞击和挤压下全部遇难,站在主梁上的工作人员也多数丧生。

  技术原因

  在技术上,它反映技术人员在设计施工方案上的粗心与疏漏,对主梁提升时上小车与缆风绳相碰这一明显可以预见的情况都没有想到。而这有着明显缺陷的方案却被审查通过。

  在缆风绳碰到小车时,如果现场指挥及时上报,采取一些防范措施,而不是凭经验贸然行事,这起事故本可避免。如在放缆风绳前,加两根副缆风绳,当缆风绳放松时,让副缆风绳吃劲,以保证刚性腿的受力均衡。这样做虽然麻烦一些,但却能保证安全。遗憾的是,经验代替了科学,疏漏取代了严谨,违章指挥代替了规范和程序。终酿成这起事故。

  管理原因

  如果说,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导致了这起事故的话,那管理上的原因则导致了如此众多人的死亡。

  在吊装现场,沪东造船厂、电建公司和机器人中心三方立体交叉作业,却没能建立一个协调机制,17日早晨,电建公司在决定放缆风绳时,由于相互没有通气,沪东造船厂的工人仍在刚性腿里作业,以致在发生事故时,23名职工全部死亡。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Munro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