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生效5周年。作为《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缔约方,我国承诺1月9日起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当日,记者对我市一些公共场所进行了调查——
1月9日,记者在一些公共场所调查发现,我市主要公共场所禁烟已经取得成效,特别是学校和医院,室内场所吸烟现象基本绝迹,而出租车、办公场所的吸烟现象仍然屡禁不绝。加强宣传力度和推行相关的立法,成为专家和市民的一致呼声。
禁烟现状喜忧参半
我市大型商场、客运站和医院等场所,吸烟现象较少。商场的监督管理措施到位,一旦发现有人吸烟,工作人员便会立即制止。市汽车总站等地设立了专门的吸烟区;无人售票车上也都张贴了禁止吸烟的标志,不少乘客上车前都自觉将香烟掐灭。在我市部分医院的病房、走廊,记者也未发现有人吸烟,仅在楼梯转弯处和阳台看到个别患者家属在吸烟。
相对于禁烟效果较好的商场和医院,一些娱乐场所、市场和小型公共场所则依旧烟雾缭绕。 1月9日,在德州经济开发区某台球厅内,几拨客人都是在烟气中打球。在出租车里,尽管身边就是严禁吸烟标志,但很多司机却带头抽烟。另外,办公场所也是吸烟重灾区。记者抽样采访的20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有6成反映,在办公场所经常“被吸烟”。谈起办公室吸烟现象,在我市某事业单位上班的张女士就头疼:“我们单位吸烟的人很多,但是碍于情面,也不好说他们。 ”
禁烟令缺少法律支持
在采访中,多数市民认为完全禁烟令实施困难重重。
禁烟令能否执行?德城区岔河小区一家烟酒专卖店店主梁先生说:“烟草买卖归烟草专卖局管,禁烟令却是卫生部发布的,卫生部说禁就能禁? ”和梁先生有同样想法的市民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只要部门利益存在冲突,即使有政策也很难真正执行。
公共场所如何界定?目前我国尚未统一界定究竟哪些公共场所属禁烟范围。很多市民担心,禁烟令最后可能变成一纸空文。
谁来负责监管?有多位上班族认为,禁烟令能否真正收到实效,很大程度上在于监管。“同事抽烟兴许还有人上前劝阻,可领导抽烟,谁敢站出来管?”在某机关单位工作的董先生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吸烟者都很随意,很难自觉遵守“办公区禁止吸烟”的规定。
国外控烟的成功经验显示,立法是实现室内环境无烟化的关键。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止吸烟的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多是出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某些条款或细则中。虽然从1993年起,各地开始颁布一些关于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但大多数法规内容限定模糊,执法主体不明,执行力不够。
禁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可喜的是,随着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和禁烟宣传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性,并为禁烟出谋献策。
九州兴律师事务所主任鲍光华律师认为,要想把禁烟执法落到实处,需要明确执法主体,需要多个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并赋于相关部门相应的执法权。此外,有市民建议,想全面推行禁烟,可以提高烟草行业税收,或像国外那样把腐烂的肺部形象印在烟盒上。
我市卫生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禁烟工作中,他们有不少经验可以借鉴。为了禁烟,有些医院甚至出台硬性规定,工作人员在工作场所吸烟将被罚款,屡犯不改或因此影响医院声誉的,将给予通报批评。但该负责人也表示:“要实现全面禁烟,光靠一个单位的努力是不行的,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