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马谡想到的
想要平平安安的意识每个人都有,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么美好的愿望如何实现?
《三国演义》中马谡守街亭前又是拍胸脯,又是立军令状,誓死要守住街亭。守住街亭的愿望在马谡心中是何其强烈!只可悲马谡刚愎自用,好大喜功,使他在战略上已经失去街亭,最后之落个被诸葛亮挥泪斩首的下场。
马谡之所以失败固然有大形势方面的不利因素,在魏与蜀的较量中,蜀国已经在走下坡路。但是街亭之战的战败,马谡应该负主要责任。由于他的决策失误,导致街亭失守。还有一个不被大家注意的责任人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明明知道先主曾对他说过,马谡贪大喜功不可重用。在面对街亭之战事关蜀国生亡的关键时刻,诸葛亮的个人感情被马谡的情绪所左右,明知马谡不可重用,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重用马谡。街亭失守,诸葛亮责任难逃。我不明白诸葛亮聪明一事,为何这时糊涂。看来马谡的军令状让诸葛亮多多少少产生一点侥幸心理,就是这么点侥幸心理最后出现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误国误人的悲剧。
安全生产工作又何尝不是一场场守街亭的战役。有时出了事故,责任人自己也叫冤:他也牢记安全,谁想出事故。表面看来,这也是个理。实则却如马谡一样:不见失败不想起别人的忠劝。未出事故好把安全规定丢掷一边,更听不进去安全忠告。他们往往在工作中好自以为是,不把规章制度放在眼里,喜欢习惯性违章。还有的安全管理者明知有的职工身上的缺点却疏于重点管理,放任自流,最后发生事故,才强调该职工平时一贯好违纪违章。既然知道为何在平时不能从预防入手,避免这些同志缺点的出现呢?
有个俗语叫事后诸葛亮。街亭失守,马谡和诸葛亮都能发自内心反省。如果职工不能很好面对自己的失误,如果我们的安全管理一味的责怪职工,不能反思管理中的失误,又怎么能够从事故中吸取教训,避免事故呢。马谡兵败尚且能反思己过,我们如果没有勇气承认自己总爱用完美为自己辩护不足,我们可能会是安全生产事故中的下一个马谡。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我们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他人的不足,积极改正。马谡的悲剧就永远不会发生。
分析的好透彻 学习了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