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政府部门何时能真正把人放在第一位?
自5月4日以来,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近千名工人相继出现头晕、呕吐、胸闷、嗓子发干等症状,并怀疑因不明有毒气体侵入厂区中毒所致。该公司员工怀疑有毒气体可能是来源于生产苯胺的康乃尔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但“中毒”事件起戏剧性变化。国家安监总局在前昨两天相继做出了自摆乌龙式的表态,且最初的表态与卫生部的结论大相径庭。此前卫生部的专家组认为,中毒事件主要是由“心因性因素”导致。(5月20日《南方日报》)
愚人不是医学专家,所以不懂得卫生部的专家组各位专家的中毒事件主要是由“心因性因素”导致的结论。但是,对于本届中央政府所竭力倡导的“以人为本”是深有感触的。可是为什么我们的一些政府部门在遇到公众事件时所屡屡表现出“躲猫猫”心态,总是不愿意公开本可以公开的信息呢?为什么总是习惯性地将广大人民群众当作愚民来愚弄呢?
首先我们的直接主管上司国家安监总局5月18日在网站上公布《对近期安全生产工作的建议》中提及:“针对上周化工企业发生泄漏事故的情况,要加大化工企业的安全监管力度,认真吸取吉林康乃尔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泄漏事故教训。”但19日上午,《建议》中的“认真吸取吉林康乃尔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泄漏事故教训”这句话消失了。安监总局新闻处有关负责人向记者称,“是统计司的工作失误”(据《南方日报》5月20日报道)。如此的乌龙表演,不能不让人迷惑?国家安监总局称这是一种工作失误。作为堂堂国家安监总局,怎么会出现如此低级的错误呢?
再则,卫生部专家组的“此次事件可以排除化学物质的毒性所致,主要与心因性因素有关”的结论发布后,“心病”让民意疑窦满怀。请问各位专家先生,既然是“心因性”因素,那么“因”在何处?为何不广而告之以消除其千人发病之根本原因?为何千人发病后仍然住在职业病防治医院而不转到“精神类”疾病的治疗专业医院进行治疗?
千人中毒事件不是一件小事,事发20多天内,在国内舆论和各大网站上已经被抄得沸沸扬扬了。可是,在当地却偃旗息鼓不动声色,不奇怪吗?有当地媒体称,他们得到了市有关部门不许报道的指示,这究竟是咋回事?还在“躲猫猫”吗?能躲得过去吗?
国家安监总局是从生产安全的角度来下结论的,卫生部专家是从医学的角度下结论的。但前后不过一天,这个结论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安监总局新闻处负责人“是统计司工作失误”的解释,实在难以让人信服。让一家企业在安监总局的网站上”黑榜“,该不是某位工作人员就可以决定的吧,特别是在这样的风口浪尖上。我倒觉得“教训”一词用得很精确。闹出这样大的响动,最后成了公共事件,难道不是一个教训?卫生部专家组在发布“心因性因素”结论是据说是冒着很大的风险。何来的风险?从科学的角度经过详细调查后所得到的结论公布一下风险很大吗?
对于政府部门及时公开相关的公众信息国家早有明文规定,但是由于没有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或向社会公众提供虚假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相关的责任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却没有相应的“问责制”来处罚。这也就是部分政府部门隐瞒信息、编造虚假信息有视无恐的根本原因所在。那么,何谓“以人为本”?一到具体事情就抛到脑后去了吗?我们期盼各级政府部门能够真正地做到把人的健康、人的生存权、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到任何事情的首位,而不是把执政业绩、个人的乌纱帽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筑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
易安博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