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三届”(2)
我的母亲虽然也是个离休干部,没什么文化,所学的一些知识还是建国初组织上让她去速成中学才学了一点。这也影响了她的职位提升和进步。
母亲老家在江苏泗阳,当年淮海战役时,她组织过妇女支前,纳鞋底、送军粮。仗打完后参军继续南征北战,在部队里入的党。每当我问及母亲大人打过哪些仗,她总是不好意思地告诉我,仗打得不少,可没消灭过一个敌人。在部队里她是一个宣传兵,我的理解也就是《南征北战》中那些手拿竹板,喊喊口号,说说快板,鼓舞战士士气的那种。每当提到这些,她就会脸上放出灿烂阳光,嘴里不由自主地哼起“王二小放羊”小调。母亲最擅长的是扭秧歌,受她的影响,很小我就会扭秧歌。
母亲总爱唠叨,说得最多的是对父亲的不满,说父亲如何不顾家,脾气如何不好。可是,当父亲一回到家,她却一句话也不说,闷着头到厨房做饭去。母亲能做一手好菜,模仿能力极强。每当到朋友家吃饭吃到什么新鲜菜或新鲜做法,她总是围着主人问够不停,而第二天,家中就会有仿制菜吃。最拿手的绝活还是做鱼圆和花生糖、交切糖,每到春节,能连续几天帮亲戚、朋友做鱼圆、做糖,时间和佐料全部搭上,自己家的活儿却放到了最后。所以,单位同事、亲戚朋友、街坊邻居没一个说她不好的。
母亲常说,她这一辈子最不满意的就是嫁给了父亲。当年,组织上找她谈,说介绍一位老乡给他,当天晚上,两个人的被子放在一起,发了点喜糖,就这样如此简单地嫁给了比她大八岁当时还不认识的老乡-我的父亲。婚后不久,两人都在上海转业了。父亲进入银行,母亲进入邮电局,从此,随着父亲到处搬家。
那时是建国初期,实行供给制,父母亲都不拿工资。但是,吃饭、住房、用电什么都是国家管,小孩的吃穿、小孩的奶妈、家中的保姆也都是国家发工资,配发口粮。战争刚刚结束,百废待兴,什么都是学苏联老大哥的,鼓励生育,做母亲英雄,父母亲没有后顾之忧,母亲一口气生了八个,保住了七个,三儿四女,我是老大。不过话又说回来,就是想不生,当时也没这个技术,在今天看来,简直有点不可思议。
母亲由于没什么文化,待人又太实在,直到离休时,还只是个邮政局的普通营业员。
- 上一篇:[愚人之见] 台账与安全台账
- 下一篇:工具化实例九:水平洞口防护栅
易安博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