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门感应有盲区 千万别再“以身挡门”了
电梯门感应有盲区 千万别再“以身挡门”了
城市里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早已离不开电梯。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电梯门即将关闭时冲进去或用手和脚阻挡电梯门关闭。这样的行为是有危险的,因为电梯门感应存在盲区,如果物体处于盲区,电梯门就会“翻脸不认人”。
电梯门的盲区
通常来说,目前国内使用的电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触板式电梯,就是在电梯门上有一块突出的触板,触板连接着电梯的控制系统,当有物体触碰到触板后,电梯门就会停止关闭并打开。另一种为光幕式电梯,就是在电梯门上装有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然后发出红外线,“织”成光幕。在电梯门关闭过程中,如果有人或者物体接触到光幕,就会隔断红外线,接收器就会“指示”开门。
虽然两种电梯都设有感应装置,但盲区依然存在,以光幕式电梯为例,红外线所能覆盖的区域不是整个电梯门,电梯门下方高十厘米的区域为感应盲区。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出现的物体,电梯门感应不到。如果异物正好处于盲区,就会有被夹住的危险。
电梯门中部区域感应往往最灵敏,感应盲区一般分布在较低或者较高的地方。但对于较小的物体,也可能会出现感应不到的情况。
电梯门关闭和闭合门锁是电梯运行的两个必要条件,但是电梯门锁都在上端,当异物在电梯门下方时,感应装置可能感应不到有异物。当电梯保养不当,电梯门间隙过大时,也有可能出现电梯门下端夹住异物继续运行的情况。因此,人们平时应养成良好的乘梯习惯,强行进入电梯等不良习惯隐藏着致命的安全隐患。
这些行为很危险
1.反复按开门按钮
在电梯刚停下就按住开门按钮,不仅不会加快电梯开门的速度,反而会影响电梯运行程序的灵敏度。
2.超时开门等人
按住电梯开门按钮,等后面的同伴,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殊不知,这会干扰设计好的程序,影响电梯的灵敏度,甚至可能造成电脑程序紊乱。
3.运送装修垃圾、扔杂物
一旦杂物掉入电梯内部运行部位,可能导致电梯门关不上、电梯停止运行。
4.搬运家具、建材等重物时撞击电梯
搬运此类物品时,应从货梯上下楼。避免电梯因受到撞击而错位,从而引发电梯紧急制动关门或坠落事故。
5.超载时强行进入
超载可导致电梯程序紊乱、失灵。电梯有额定承载量,超过荷载范围会采取报警等自我报护措施,不要强行进入。
牢记安全乘梯要点
1.查看电梯轿厢内是否有安全检验合格标志,是否在有效期内。超期未检或者带故障的电梯,往往存在安全隐患。
2.没看清电梯轿厢停靠在本层的情况下,不要盲目进门。
3.候梯及乘梯时,不要踢、撬、扒、倚靠层门。
4.电梯内人员较多时,应耐心等待下一次电梯。电梯超载报警时,不要挤入轿厢或搬运物品。
5.不要用手、脚或物品阻止电梯门关闭。
6.不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电梯。
7.保持轿厢内整洁,不要乱扔杂物,不要在轿厢内洒水,不要带滴水的雨伞或垃圾进入轿厢,以免损伤电梯电气元件甚至造成漏电。
8.进出电梯时行动要快一些,不要长时间一只脚踏入轿厢,另一只脚在外。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看护,勿让年龄较小的孩子单独乘坐电梯。
9.在电梯运行时,尽量不要站在门口,可以利用轿厢内的扶手,站稳扶好。
10.电梯到达某楼层停止后如果不开门,可以尝试按开门按钮,但不可强行扒门。
11.不要在运动的电梯轿厢内嬉戏玩耍、打闹、跳跃和乱按按钮。
12.电梯发生异常时,不要乘坐,应及时向物业管理单位反应情况。
13.电梯停稳后,轿厢地板与楼层的地面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说明电梯很可能出了故障,不宜乘坐。
14.遇到火灾时,不要乘坐电梯逃生。
6件事要留心
1.电梯门开关是否正常,是否在开关时发出异常的声音。
2.电梯的启动、运行、停止是否正常。
3.轿厢各个按钮是否正常。
4.电梯内电灯、楼层显示和电梯外楼层显示装置是否正常。
5.紧急装置是否正常,如对讲机、紧急按钮、排气扇以及监视器等。
6.电梯停下来后,是否和楼层的地面保持水平。
电梯突然停止怎么办?
1.遇到电梯突然停止运行的情况,乘客应立即用轿厢内的警铃、对讲机或电话与管理人员联系,等待外部救援。如轿厢内有病人或其他紧急情况,应当告知救援人员。
2.如果报警无效,可以间歇性地大声呼救或拍打电梯门求救,注意保持体力。
3.最好靠在轿厢壁上,并不时调整呼吸。
4.困在电梯里的人无法确认电梯所在位置,不要强行扒门,不要采取过激行为。
5.不要仰卧在轿厢内,这样易导致呼吸困难。
6.在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前,不得撬砸电梯门或攀爬安全窗,不得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到电梯轿厢外。
7.注意要与电梯门保持一定距离,听从救援人员的指挥。
电梯突然下坠怎么办?
1.要迅速把每层楼的按钮都按下,当紧急电源启动时,电梯可以马上停止继续下坠。
2.整个背部和头部应紧贴轿厢内壁,呈一直线,以保护脊椎。
3.如果电梯内有扶手,最好紧握扶手,防止因重心不稳而摔伤。如果电梯内没有扶手,可以用双手抱住颈部,避免脖子受伤。
4.膝盖应呈弯曲姿势。韧带是人体最富含弹性的组织,可借助膝盖弯曲来承担重击压力。脚尖点地、脚跟提起可以减缓冲力。(据人民网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