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种“危险人”大家来对对号
十六种“危险人”大家来对对号
■刘景南
安全管理专家从170万宗事故中,通过研究和分析得出结论,由于人为因素或缺乏效率导致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8%。哪些类型的人“不安全”?为什么不安全?本期特从中国安全生产报微信公众号《大咖驾到》栏目整理出讲师课件,与读者共享。
发生事故的三类原因
人为因素
由于人为因素或缺乏效率产生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占事故总数
88%
工程因素
由于计划不周或没有妥善工作程序(即安全措施或标准化操作)的工作与行为造成的事故,占事故总数
10%
不可避免因素
因自然灾害或已经采取一切可行的预防措施仍出现事故,占事故总数
2%
一、 违章作业的“大胆人”
这种人在工作中存有一种侥幸心理﹐其有以下两个特点:
1.并非不懂得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也不是技术水平低,而是“明知故犯”。
2.认为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己。
二、 冒险蛮干的“危险人”
这种人争强好胜,存有一种逞能心理,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争强好胜,积极表现自己,能力不强但自信心很强,不考虑后果,冒险蛮干。
2.屡屡做同种冒险的事,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习以为常。
三 冒失莽撞的“勇敢人”
这种人存有一种冒险心理,这是引起违章操作的重要心理原因之一。在实际工作中,分两种情况:
1.理智型冒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2.非理智型冒险,受激情的驱使,有强烈的虚荣心,怕丢面子,硬充大胆。
四、 盲目听从指挥的“糊涂人”
这种人存有一种从众心理,个人在群体中由于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象的社会压力与群体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念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不辩对错只管服从。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自觉从众,心甘情愿与大家一起违章。
2.被迫从众,表面上跟着走,实则内心反感。
五、 吊儿郎当的“马虎人”
这种人存有一种麻痹心理,麻痹大意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行为上表现为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口是心非,盲目自信。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盲目相信自己以往的经验,认为技术过硬,保准出不了问题(以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居多)。
2.被以往的成功经验或习惯所麻痹,多次做也没问题,我行我素。
3.个性原因,一贯松松垮垮、不求甚解,自认为绝对安全。
六、 盲目侥幸的“麻痹人”
这种人存有一种习惯心理,经常由于一些习惯,造成麻痹行为。
正确的习惯性动作对于常规性正常情况下的作业是有效的。
但在异常情况下,就可能受到习惯性心理的作用,忽视异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特殊信息,从而造成失误和盲目侥幸行为。
七、 满不在乎的“粗心人”
这种人存有一种无所谓心理,表现为心不在焉、满不在乎。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本人根本没意识到危险的存在,认为章程是领导用来卡人的。
2.认为安全问题谈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比起来不要,不把安全规定放在眼里。
3.认为违章是必要的,不违章就干不成活。
八、 投机取巧的“大能人”
这种人存有一种逆反心理,是一种无视社会规范或管理制度的对抗性心理状态,一般在行为上表现为“你让我这样,我偏要那样,越不许干,我越要干”的特征。
九、 凑凑合合的“懒惰人”
这种人存有一种惰性心理,也称为“节能心理”,是指在作业中尽可能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便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懒惰行为的心理依据。表现如下:
1.干活图省事,嫌麻烦。
2.节省时间,得过且过。
十、 急于求成的“草率人”
这种人存有一种求快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一般具有一种任务感,希望先找到某个目标或完成某个指标任务,因而导致工作起来不够冷静,不能全面感知、评价整个系统的即时状态,最终酿成事故。
十一、 心神不定的“好奇人”
这种人存有一种好奇心理,因周围发生的事影响正常操作,造成违章。好奇心人皆有之,是对外界新鲜事物的一种本能反应。这种人爱乱摸乱动,使一些设备处于不安全状态,从而影响自身或他人的安全。
十二、 手忙脚乱的“急性人”
这种人存有一种紧张心理,当发生某些突发事件或非常规事件时,这些突然而又强烈的刺激会使这种人产生严重的心理紧张,比如作业量的突然增加,作业时间紧迫,从而使大脑陷入混乱,造成事故。
十三、 固执己见的“怪僻人”
这种人存有一种经验心理,工作纯凭自己的直接经验,认为违章不会出事故,或者认为某项安全规定是庸人自扰,根本不必理会,不知道违章的危险性。
十四、 状态欠佳的“疲惫人”
这种人是心理或生理疲劳。疲劳是由于生活劳累、工作紧张、缺少休息和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的生理或心理反应,表现为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感知不清晰、动作不协调、记忆和思维混乱、情绪低落等症状。疲劳不仅会危及身心健康,还会降低工作效率,增加引发事故的可能。
十五、 常换工种的“换行人”
这不是一种心理因素,但在具体工作中,这种人由于不断变换工种,因而具有许多种前述的心理因素,如从众心理、紧张心理、好奇心理等。
十六、 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这种人和“换行人”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换行人”有工作经验,而年轻人没有工作经验。
凡是钱能解决的事,都不是事。把“危险人”变为“安全人”恰恰不是一个钱字就能解决的问题。
既然绝大多数事故由人为因素引发,就必须在改变人、完善人上下功夫。要通过宣教,强化人的安全意识,通过培训规范人的行为,通过机制、制度约束人为犯险,引导人迈向安全。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