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警惕滑坡灾害
春季警惕滑坡灾害
编者按
3月9日下午,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杨焕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去年发生的深圳“12·20”滑坡事故,经调查已初步认定是一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滑坡具有突发性,且破坏力大。春季气温回升,冰雪消融,是滑坡多发季节。滑坡有什么危害?遭遇滑坡,应该如何逃生?本期特刊发相关知识,供读者参考。
滑坡
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形成条件
1.地形地貌
(1)岩土类型:岩土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来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组成斜坡的岩土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在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容易发生滑坡。
(3)地貌条件:只有斜坡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才有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海、沟的斜坡及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滑坡的多发地带。
(4)水文地质: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
2.内外动力及人为因素
现如今,地壳运动和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在这些地区,诱发因素主要有地震及降雨、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等。
此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爆破、水库蓄水、矿山开采等,也可诱发滑坡。
识别依据
1.地形依据:斜坡上有明显的裂缝,裂缝在近期有加长、加宽现象;坡体上的房屋出现开裂、倾斜;坡脚有泥土挤出、垮塌频繁。若出现上述现象,表明滑坡可能正在形成。
2.地层依据:曾经发生过滑坡的地段,其岩层类型往往与周围未滑动过的斜坡有着明显的差异。与未滑动过的坡段相比,滑动过的岩层层序上比较凌乱,结构上也比较疏松。
3.地下水依据:当发现局部斜坡与整段斜坡上的泉水点、渗水带分布状况不协调,短时间内出现许多泉水或原有泉水突然干涸等情况时,可以结合其他证据判断是否有滑坡正在形成。
4.植被依据:斜坡表面树木东倒西歪,一般是斜坡曾经发生过剧烈滑动的表现。而斜坡表面树木主干朝坡下弯曲、主干上部保持垂直生长,一般是斜坡长时间缓慢滑动的结果。
滑坡危害
滑坡常常给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有的甚至会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造成经济损失;位于城镇的滑坡常砸埋房屋,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可以毁灭整个城镇;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可摧毁矿山设施、毁坏厂房,使矿山停产,造成经济损失。
滑坡除直接造成灾害外,还常常发生次生灾害,最常见的就是泥石流。滑坡会为泥石流累积固体物质源,或者在滑动过程中在雨水或流水的参与下直接转化成泥石流。滑坡带来的另一种常见的次生灾害是堵河断流形成天然坝,引起上游回水,使江河溢流,造成水灾。
应急要点
●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跑离危险区域。
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案。当遇到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要保持镇静,不能慌乱,可采取以下方法: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保护好头部;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物体;躲避在坚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
●对于尚未出现滑动的滑坡危险区,一旦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应立即报告邻近的政府部门,以便尽快开展抢险救灾活动。
●滑坡过后不要立即进入危险区搜寻财物,以免再次发生危险,应待危险解除后再进入。
案例链接
2015年8月12日
陕西山阳突发山体滑坡,造成8人死亡、57人失踪。
2014年8月27日
贵州福泉发生山体滑坡,造成23人死亡、22人受伤。
2013年7月10日
四川都江堰发生山体滑坡,造成43人死亡、118人失踪。
2013年1月11日
云南镇雄发生山体滑坡,造成46人死亡、2人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