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 以沉船为鉴,反思深层弊端
韩国: 以沉船为鉴,反思深层弊端
■钟 鑫
承载476人的“世越”号(前译“岁月”号)客轮,4月16日在韩国珍岛岸外翻沉,韩国政府半小时内派出了救援队伍,然而在3个多小时的沉没过程中,只有170余人被救出。
韩国举国上下在海难发生后陷入愁云惨雾中,人们除了为死难者感到悲痛,更对韩国的危机应变处理能力感到愤怒。
这次事故反映出韩国社会中种种根深蒂固的弊端,舆论纷纷呼吁政府以这次灾难为鉴,痛定思痛进行改革。
雇佣结构隐藏重大危机
美联社根据“世越”号载重文件,揭露该船在过去13个月共超载达246次。负责替“世越”号上货的联合运输公司高层爆料,4月16日“世越”号最后航行当天,超载记录更是最严重的一次。
在“世越”号的17名船员中,12名是每6个月到1年签一次合同的非正式员工,其中1人还是出航当天通过口头招聘而来的,甚至连当天值班的船长都是随时可被解除合同的合同工。
因此,即使知道装载要求不合理,工作不稳定的船长和船员根本不可能拒绝。也就是说,在这次沉船事故中,“月薪270万韩元的一年期合同船长”的雇佣结构隐藏着一个重大危机。企业为了减少成本和增加收入,其结果就是船体发生经常性故障和危险事故的风险增加。
“世越”号的前船员证实:“‘世越’号引擎经常发生故障。”他因为非常不安,所以辞职了。
有船员之前曾向公司提意见,指“‘世越’号出了问题”,结果遭到公司的威胁,说如果他再这么说就会被开除。
企业漠视安全措施冒险赚钱
目前韩国的非正规员工总数达到1000万名,在工作岗位上无法充分把握情况的交通业劳动者人数众多,而他们却在全国各地肩负着安检、驾驶船舶和公共交通工具的责任。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数据显示,韩国人的工作时间最长。2012年韩国人均全年工时为2092小时,比OECD国家平均数多420小时,也比美国人(1798小时)和日本人多。此外,韩国25.7%的员工的工资达不到平均工资的三分之二,比例为OECD成员国最高。
报告指出,一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越高、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工资水平较低的就业岗位反而越会增加。低工资员工过多可能会造成收入分配不均。此外,2012年,韩国的工伤死亡率也是全球最高,一天平均有5个人在工作场所死亡。
分析指出,大多数韩国企业认为,投资在安全措施上是浪费钱,因此他们往往敢于“冒险”,所雇用的现场作业管理人员70%是非正规人员。其中,在必须对安全负责的能源、建设、监理业界,就有部分企业不雇用技术人员和技师,而是通过给点钱借个资格证来敷衍了事。“世越”号事故就无情地揭露了韩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丑陋现实。
危机响应和救援机制不完善
舆论普遍抨击韩国政府轻率对待沉船,海警和海军初期救援不力,结果错失了救出更多生命的机会。
4月16日事发当天上午8时58分,木浦海警接到客轮求救信号,9时30分,木浦海警123舰(110吨)最先抵达事发海域,海警的直升机随后到达,但是船上和飞机上没有搭载专业的救援队员和救援设备。
10时20分,在船体倾斜90度以上的情况下,海警发出“无人员伤亡,大部分的雾都散了,乘客全员都会安全得救”的乐观论调,在短短1个小时之后该论调就完全破灭了。
当时,当局只派出20名潜水员搜救,后来得知数百名乘客被困在船里,才加大力度调派救援人员。可是,在抢救的过程中,韩国政府先后6次修改船上乘客和获救者的数字,信息混乱令心焦如焚的家属怒火中烧。有人叹息,如果营救工作开展及时,也许不会酿成如此惨重的伤亡。
韩国专家认为,救援指挥人员对事故严重性存在误判,刚开始可能仅判断为船只搁浅。而且,救援力量最初对船只及乘员情况缺乏了解,在救援行动刚刚展开的“黄金期”,海警可能并不知道船内还有大批乘客,也未考虑到船体快速下沉这个因素。
一名韩国政府安全行政部官员透露,韩国目前有大约2400名公务人员从事与灾难、应急相关的工作,但其中多数人没有接受过预防、应对“世越”号沉没这类大型灾难的培训。
据韩国检方调查,“世越”号船员在上岗前没有经过任何相关职责培训,船务公司也没有给船员讲解过相关章程。韩国舆论认为,如果韩国海上运输管理部门和企业对船员进行职业化培训,定期组织弃船等应急演练,或许能挽救很多乘客的生命。这艘失事客轮上搭载的大部分乘客是学生。在许多国家,乘客登船之前都得接受安全教育,如若拒绝将被勒令下船。而一名学生在事故发生时拍摄的船内画面显示,当船内广播说船只可能有危险时,学生们丝毫没有危险意识,还在漫不经心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事发后,学校在安全教育上的缺失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