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监管机制 创新监管方式
优化监管机制 创新监管方式
|
|
|
|
优化监管机制 创新监管方式
核心提示
优化安全生产监管机制,要明确安全生产监管的四大使命、五个基本原理和六大基本要素。
安全生产监管机制的创新要体现出: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
■罗 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是未来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决定》第四部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第十三部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指出:“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
基于《决定》方针,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必然要提出“如何优化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如何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如何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效能”等命题。对此,笔者应用SWOT分析模型,基于安全战略—系统思维,根据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原理,进行探讨和解析。
现实问题——
部分地区、企业工作不合理、不科学
想解决理念认识、方法措施、监管方式等诸多层面的问题,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应用系统对策,优化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
安全生产监管是一项具有复杂性、系统性、动态性特征的工作。目前,现实中还存在着如下问题:在理念认识层面,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率、轻效益,重成本、轻价值,重近期、轻长远。在方法措施层面,重人治、轻法治,重事后、轻事前,重形式、轻本质,重审核、轻建设,重结果、轻过程,重文件、轻文化。在具体监管方式上表现为,因人行政,欠缺法治机制;短期行为盛行,缺乏长效机制;只讲“GDP第一”,不尽社会责任;事后应付多,缺乏超前预先防控;重形式主义,难言本质安全;以事故为导向,就事论事,缺乏系统对策,风险意识淡薄;安全生产监管缺乏过程管理;以被动约束为主,主动、自律、自责的安全文化体系尚未建立起来。
部分企业仅为利益所驱动,理念落后,保障乏力,措施单一,重短期行为,做表面文章,“有文无化”,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安全生产不重视、不自觉、不求实,工作不全面、不合理、不科学。
个别地方政府采取事后监管的方式,被动应对工作,靠经验主义、会议布置开展工作,采取运动式、突击式的工作方式,重长官意志、“本本主义”,表现为安全生产监管不超前、不治本,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不高效。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应站在战略高度,应用系统对策,优化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
方法创新——
应用“战略—系统”模型,优化安全生产监管机制
创新可以在安全生产监管理论、方法、目标、过程、指标、手段等方面实现,从而使安全生产监管机制更科学、全面。
安全生产监管战略分析可借助SWOT分析法(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及对策等。
SWOT这四个字母分别代表:S是优势(Strength)、W是劣势(Weakness)、O是机会(Opportunity)、T是挑战(Threat)(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领域SWOT战略分析模型见图①)。
优化安全生产监管机制,需要应用“战略—系统”模型,根据国际公认的麦肯锡7-S模型,可以构建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优化模型(如图②所示)。
安全生产监管的四大使命是生命安全健康、设备财产防损、社会稳定协调和经济持续发展。
安全生产监管要依据的五个基本原理是安全科学原理、事故致因原理、本质安全原理、安全系统(综合治理)原理和安全发展原理。
安全生产监管模式的六大基本要素是安全生产监管的领导与决策、规划与策略、结构与体系、资源与信息、流程与技术、文化与学习。
安全生产监管方式的创新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基于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科学原理,监管方式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安全生产监管理论,从事故致因理论向风险管理理论过渡;二是监管方法,从基于表象、规模、能量的监管转变为基于风险、本质规律的监管;三是监管目标,从以事故或事故追究为监管目标的方式转变为以事故隐患、危险源(点)、危害因素等为监管目标的方式;四是监管过程,从事后型监管模式向预防型监管模式过渡;五是监管指标,从以事故指标为主转变为以预防指标、防范能力指标、绩效指标为主;六是监管手段,依靠行政、经济、科学、文化等手段综合监管、科学监管。
安全生产监管机制的创新要体现出: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变静态监管为动态监管,变成本管理为价值管理,变效率管理为效益管理,变约束性负强化监管方式为激励式正强化监管方式,变纵向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综合全面监管等。
推进变革——
构建立体式监管系统,推行基于风险的监管方法
基于风险的监管,可确保安全生产监管的全面性、预防性和动态性,对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效能和保障水平可发挥积极作用。
按照《决定》战略要求及科学监管、有效监管的战略目标,笔者建议推进如下变革。
优化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构建立体式监管系统。可以应用霍尔系统模型,从多个维度进行设计(如图③、图④所示)。图③展示了不同监管领域的政府监管模式,图④展示了多方监管体制下,不同监管机制和方式的组合模式。依据多维度模型,可以构建系统、全面、实用的监管体系。
建立法治监管体系。完善的法治监管体系是开展科学监管的重要基础,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在机制上应是综合监管、行业监管、专项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体系,在监管方式上要有行政许可、技术监察、行为监察、过程监督等。
大力发展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构建“三方”(政府、企业、中介机构)协调机制。建立安全生产监管和谐机制需要发展中介服务,构建科学、合理的“三方”协调机制。
推进安全生产监管合理化。政府建立监察概念,行业建立监管概念,社会建立监督概念。
开展安全生产监管绩效评价。绩效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能,促进组织战略目标顺利实现,推行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绩效管理是新形势下行政管理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然要求,构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绩效测评体系是一项长效机制。
建立“多元主体”责任体系。安全公理表明,安全人人需要,因此,必然人人有责。建立企业落实主体、政府监察主体、部门监管主体、中介技保主体、职工自律主体等“多元主体”的责任体系,符合系统防范、综合治理的要求,可使安全生产获得“多元支撑和保障”。在分析、认定、查处事故责任时,要体现分级有别、合理得当的原则,处理好法理与情理、权责与担责的关系。
实现事故调查专业化。依据客观、科学的第三方调查报告,执法部门依法、据证追责查处。
推行基于风险的监管方法。这样做可确保监管的全面性、动态性,对提高监管效能有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安全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