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智利救援的所有关注都应当指向自省
10月13日13:10,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圣何塞铜矿。他出来了!他出来了!胡安伊利亚内斯是第三个升井的矿工,他戴着墨镜,面带微笑,脸也新刮过,他与救援人员开着玩笑,他与妻子团聚的场面成了圣何塞铜矿的另一快乐场景,等待的人群中间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在现代媒体的直播镜头里,我们看到这些矿工陆续逃离死神的场景,真的让人不敢相信,这究竟是被救出的矿工,还是凯旋的宇航员,或者是从歌坛走到观众之中的歌星?但这些来自现场的报道,又确凿无疑地告诉我们,这确实是被困在矿井中达69天的矿工。营救如不出意外,很可能将创造被困地底最长却得以生还的世界纪录。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智利,最终把一场惨绝人寰的灾难,变成一个人间喜剧,创造了救援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被猎奇的纪录或等待歌颂的奇迹之上,还有更为深刻和沉重的东西。我们在关注南半球离我们万里之遥国家的一次矿难时,更多的应该是反躬自省,从别人成功营救中获得经验、教训与警示。而不是怀着猎奇的心理,像观看好莱坞大片一样,快乐着别人的快乐,悲伤着别人的悲伤!否则,只能把这样一场震撼和感动了千万人的心灵剧,当作一次闲情的市井剧。
有一些细节,值得我们思量。在这次矿难中,33名矿工能够埋在地下两个多月,仍然顽强存活下来,不是因为他们的生命力就比其他地方的人顽强,而是铜矿中配备了紧急避难所,备足了必要的应急设备、土石清理工具、通风口、罐头、牛奶和饮水……让人甚至怀疑他们跌进了杂货店。反观我们获救矿工所讲述的,往往是以树皮、木头、煤块为食的悲怆。他们的奇迹和我们的奇迹,不可同日而语。
就在大家为智利的矿井避难所储备之丰富瞠目结舌的时候,或许应该反观一下我们的矿井到底准备了什么。沸沸扬扬的“领导下井”在基层的虚与委蛇中陷入尴尬,“陪生”的出发点被解读成“陪死”的纠结;各种矿井都开足了马力,超负荷掏空式开采,简单、混乱、低成本。我们的矿井中为什么不建避难所之类的设施,是不具备条件吗?是没钱吗?要说是没钱,谁不知道矿老板是中国最奢侈的群体。钱不用来保护生命,却用来挥霍,从这点可以看出,人家不见得比我们先进,却比我们更人性———我们差的不是钱,而是生命至上的观念。
智利这次“光耀全球”的成功营救,不应该视作一次偶然。没有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没有深入骨髓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是难以创造如此奇迹的。无独有偶,今年的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以及由此引发的海啸等灾害,仅仅只有数百人伤亡,热爱考察的国人,不知道从中可学到了什么?
有必要提及的是,中国的工程机械参与了这次营救。这表明,中国在救援技术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有理由将其视作荣光。但同时,我们看待事物的目光也应当指向自省。能够参与此次救援,不仅将提高中国工程机械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同样是我们生产的这些机械却难以在救自己的人时派上用场?这又是什么原因?当我们和世界一同庆贺智利矿工获救的时刻,更应该自省———我们离这样的奇迹究竟还有多远?
(田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