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现代人要想养成读书的习惯“太难了”,有网络,有“百度”,在急功近利和沽名钓誉的交织中,读书显着有点浪费时间。在犹太民族聚集的以色列,平均每人每年读5本书,它们没有“金融危机”,它们生存在周围都是“敌人”的地方,它们在沙漠中有绿洲有果树,男性平均寿命高于我们5岁。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骄阳似火,终于有一天,不想出去转,不想上网,不想写博客,恬静之中,想看看书,从书柜中拿出一本没有看完的《曾国藩家书》,在家训篇中看到:“药能活人,亦能害人。良医则活人者十之七,害人者十之三;庸医则害人者十之七,活人者十之三。余在乡在外,凡目所见者,皆庸医也。”。近50岁的人顿感醒悟,相信网络和历史的传说,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潜意识中,悟出了养生莫善寡欲,穷富之间悟出“清心寡欲”。因为我们看明白了人的生老病死,略之一二医术,也就看淡了人的一生,也就如此则心性必得大进,修养必得精深。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估计这是目前历史记载最真实的人和最可信的事的特写,一幅“清心寡欲”画卷豁然印入我们眼帘。“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一位洛阳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不是什么“清心寡欲“。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没有这样汹涌澎湃的胸怀,信念,很难做到”清心寡欲“。
“青菜萝卜糙米饭,瓦罐井水菊花茶。”据说这副郑板桥清新楹联,蓄意深刻,含意颇多。不用读懂他的“难得糊涂”,他已经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转眼即逝,只要有粗茶、淡饭、薄酒可吃可喝,有书可看,精神上有寄托,何必一定斤斤计较当官不当官。身体健康五官灵动没灾没病,比当多大的官都宝贵。一个人只要心胸无烦恼,身边没令人讨厌的俗人、俗物、俗事纠缠,将养生之道贯彻于饮食起居的各个方面,高质量地生活,这样过一天等于别人过两天。
“避色如避难,冷暖随时换,少饮卯时酒,莫吃申时饭。”用操作标准化来约束我们的不良的行为,用行养心,用食控欲,也就是:“一月休贪二十九日醉,百年须笑三万六千场;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为祛病方”。 追求健康长寿,除了起居有常,吃喝有度,还要在心理上、精神上常念清心寡欲、豁达乐观的情绪。如日用饮食清谈,少食辛辣火燥之物,周遭用品,颜色不可过艳;少食荤腥肥甘,多饮淡茶,尤白菊竹叶之属,可比仙人之饮。
试问世间人,有几个知道饭是米煮;请看座上佛,亦不过认得田自心来。“清心寡欲”为人性之上乘,人生的最高境界,很少有人做得到尽善尽美,特别是现在的物欲横流的时代。必须要想开一点,不计较一点,不攀比,不杂念,烦恼自然就会少了许多。读一读书,取之怡悦;读一读《曾国藩家书》,品曾国藩一生的喜怒哀乐,你会很自然流露一种颓废心态,豁然醒悟:病倒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只有饱经沧桑,留宿于田野松鹤之间的大师,方能写出传世之作。似懂非懂,朦朦胧胧之间,我们已经变老。当我们说别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时候,我们在医院,在“邙山”之颠,左顾右看,不管你是“白富美”还是“高帅富”,岁月无声,我们都是“同是天涯沦落人”,我们又都是劳作在人生路上的“穷命人”;我们又何苦不去争做一位“清心寡欲”的过路人呢?
洛阳安环师:http://www.esafety.cn/blog/wll/34024/index.html
201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