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晋惠帝永康元年(300年),潘安在洛阳被杀,并“夷三族”,时年53岁。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古人做人的豪情壮志,成功人士的一个标准。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死是否流芳百世,是不已一个时代价值观和某个人的价值观所决定的,只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说教人们符合自己的价值观。虽然,历史是人们写的,但是,有时历史也会被人们用暴力和时间给湮灭。文化革命就是一种暴力形式,这是政治流氓一种所为,用文化说教也是一种方式,但是需要时间,这是文化流氓之所为。以一个人的价值观,加上政治用途来评价一个人的死价值,就是一场“悲剧”,一个社会“隐患”。
潘安12岁横空出世,美丽的童年如山花烂漫,到53岁父亲的家人、母亲的家人,妻子的家人都被连带诛杀,以惨剧结束旷世一生。31年的仕途人生他堆积了多少隐患,身边产生多少危险源。潘安纪念墓碑周围盛开着堂棣黄花,古人以棠棣喻兄弟,有“兄弟联芳,谓之棠棣竞秀”。堂弟和棠棣,音译和谐,不难想象为人为添加,蕴含一段美妙的传说,隐藏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潘安是“二十四友”的一个“花瓶”,一个“金瓶”,为“二十四友”之首,兄弟们用“潘安之貌”,来化解朋友们“丑陋”一面。对于一个天下美男子,一个历史文化名人,一个文化青年学者的潘安来说,可能从未想到悲剧即将来临,所交之友人会带来一个怎样的后果。及时想到,可能已经“身不由己”了,滑落太深,难于自拔,关键的时间段,也不得不为之。最终,朋友贾谧败亡,司马伦发动兵变入宫,尽诛贾谧党羽,潘安总难逃这一劫难。
西晋“二十四友”是一个文化群体,以当时皇后外甥贾谧为老大之居,广交文化名人为友,当初并非“拉帮结派”。历史把贾谧得势之时,描述为俨然以文学提倡者自居的人。“二十四友”中多文学之士,如潘岳、陆机、陆云、左思、挚虞、刘琨、欧阳建、石崇等,几乎占当时文坛泰斗的一半。历史告诉我们:在悲剧中,人的欲望、情感、意志、能力都是历史的产物,体现着人类的本质力量,但都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磨难,甚至是厄运。而潘安不是在磨难中迎来悲剧,而是在快乐中迷失了方向….
洛阳安环师:http://www.esafety.com.cn/blog 201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