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来写博了,先说说原因,最近一直忙着有幸参与和学习一些环保类的“软科学”类课题,大多涉及到环保体制、制度等。虽然本科3年学过一丁点儿环境类的知识,但是都基本是皮毛,而且还甚少,所以参与这些课题和环境类的同学相比还是差很多。但是通过近3个月的摸索和老师、同学的交流,对环保系统的体制、制度等算是基本有了大致的了解,顺便谢谢老师和环境同学的帮助。下面就谈一点自己关于这段经历在知识和认识上最深的感悟——环评、安评或许已成为企业破坏环境和不安全生产的通行证,也许不正确奥。由于课题组安排我做的部分大多涉及的是具体改革和制度完善创新的,所以至于其他组员做的体制和制度的现状(问题)都需要研读,所以体制和每条制度算是了解的比较透彻,感触比较全局、系统化。为什么选择环评和安评谈呢?因为参与的2个课题都涉及到环评,而且本人觉得安评和环评在我谈的这几方面均有很高的相似性,所以下文就以环评为例谈谈。
我们最初接触环评是在大学上《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时,看到老师ppt上展示的一本厚厚的环评报告书,里边满满的数据、公式、分析等等,我觉得环境影响评价真的是一个很有科技含量的东西。不可否认,环评制度创立之初是好的,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环评”已经渐渐背离了当初被创造时的纯真摸样。环评,不再是环保部门的“审批依据”,而是企业破坏环境的通行证。可能有很多人对此话不能赞同,因为环评报告明明可以提出要求,确保企业不破坏环境。但这看似简单,其中的问题却很多。由于时间和学识关系,以下只列举几点。
1、首先谈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环评不是政府行为,而是政府强制企业的行为,说白了,我们做环评是企业花钱,而不是政府。虽然环评工程师相继出台道德准则,但又有多少人恪守职业操守,又有多少人能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去做一本环评报告书。我们收企业的钱,为企业服务,为企业规避一些不易通过审批的环节。最后,我们每一本环评报告的结论都写着,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本项目可行。环评不再是审批的依据,而是沦为项目可行的依据!(其实就是和一直想的企业安全投入问题一个理:企业治病,政府买单这条路怎么样才能走出来?【这句话谈企业安全投入,环保也相同】,反正都得花钱,那为啥不国家直接收了再投,这不变得效用价值高一点,而且企业主动性也大大提高了。)
2、其次,从大气导则修订,各种新导则相继出台,有些导则操作性较强,有些导则却非常笼统、难以实现,——以地下水导则最为明显。比如地下水污染监控,导则只是提出“建立场地区地下水环境监控体系”,却没有按评价等级给出具体要求。结果就是:到了各地方环保部门,所有等级的项目全部按最严格的措施要求,无论项目规模怎样,全部要求监控水井,把企业好好的厂区布置成“蜂窝煤”......,这样难以操作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们便戏言,一个大气导则的出台帮着气象局赚了一大笔钱,一个地下水导则的出台救活了一大批濒临倒闭的地勘院!
3、再次,我们评价的依据——环境保护标准,大家都是拿来就用,从没有怀疑过吗?按此来讲,我们做了这么多项目,每个项目都“达标”,为什么环境质量反而下降?我们曾信誓旦旦的说发展经济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但是近年来,环境污染却日趋严重,环境问题“突显”,雾霾,垃圾围城,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土壤中的重金属,环境风险事故。而这几年,正是环评如火如荼开展的几年。我们的环评真的把好第一关了吗?我觉得环评反而成了环境污染的帮凶!同时,我们的愚民政策还在继续,每年都要开环保工作总结会议,新闻报道啥的总是听到“今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比去年又增加了N天”,我当时就在想,一旦全年365天都是优良了这条政绩该怎么写啊,后来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2012年出台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切推倒了重新开始计时!妙哉!
上面所谈的其实都是制度之类的东西,谈到制度就涉及到管理,谈到管理就涉及到文化。下面就用一段话来说明制度、文化和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现代的管理理论来自西方,而西方的管理理论的核心是制度和规范,因此制度和规范在当前管理中非常普遍,但其逐渐暴漏出诸多不足。正如著名学者郑永年所言:“口号性的东西不叫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就是社会成员自身认可和接受,并且内化于心的观念。缺乏意识形态,维持秩序的成本就很高。任何一个国家没有意识形态的约束而光靠制度根本是维持不下去的。人永远比制度聪明,人总可以找出逃避制度的制约的。”即今天大多数学者对管理的更高层次认识: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死人,文化管理管灵魂。因此近几年来安全文化成为安全管理研究的一大热点。同样,环保文化也如此。
总之安全文化、环保文化才是促进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保障。目前我们还在谈安全或环保意识的问题,现在我们必须认识到比安全或环保意识更高层次的是安全或环保意愿,对于安全和环保管理应牢牢把握一个导向:知识大于技能,意识大于知识,意愿大于意识。其实说白了就是以人为核心切入点搞安全和环保管理,因为侠义的管理就是人的行为控制,这将涉及心理学、行为学等,即人性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