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产生原因分析
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有个体内在因素:如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和技能因素等;有外在客观因素,如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根据员工在生产中的行为表现,其不安全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3.1 知识与技能缺陷
3.1.1 培训制度不健全,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教育方法不佳等,不能使作业人员准确掌握安全生产知识,易出现盲目甚至野蛮作业等不安全行为。
3.1.2 部分员工不思进取不愿学习操作规程,业务技能低、生产实践经验缺乏,看见别人违章作业没出事故就盲目效仿,养成了不良的操作习惯,因而造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3.1.3 由于矿井有经验的技术型工人因合同到期而辞退的较多,为了补充岗位人员,矿井招募的新工人文化素质、理论素质特别是操作技能都比较低,矿井所需的“技术型”工人出现“青黄不接”现象,易产生不安全行为。
3.2 思想和情绪因素
思想和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映,与人的行为有直接关系。主要有以下十九个方面:⑴有无所谓思想的人,对安全持麻木不仁的态度,视一些安全制度、规定、措施为束缚手脚的条条框框。⑵有麻痹思想、自以为是的人,明知安全重要但不重视,做事马虎大意。⑶持侥幸思想的人,明知道有危险,却因怕麻烦而不采取安全措施,抱有“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是我”侥幸过关的态度。⑷存在蛮干思想的人,对任何事情都不在乎逞能,一味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行事,认为按规程束手束脚活就没法干了,或是只管埋头干活,无视作业场所是否有安全隐患,是否会造成事故,甚至发现隐患也不及时处理。⑸有习惯心理的人,不顾井下多变的场所和条件,沿袭原有习惯作业方式,把领导的教育提醒当作耳旁风,表面上答应,领导不在场时而“习惯成自然”的违章作业。或是由于操作内容和操作方式单一重复,有的职工看惯了、干惯了也习惯了,思想上不以为然。⑹有厌倦心理的人,有职工因常年累月在井下从事艰苦、危险的工作,工伤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远离家乡的合同工,时常思念亲人等,常产生厌烦情绪,有这种消极情绪的人,反应迟钝,工作起来无精打采、思维懒惰、注意力不集中,责任能力下降,对遵守作业规程,处理不安因素持消极态度。⑺有唯心心理的人,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抱着“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错误想法,唯心的对待安全操作规程的实施。⑻有急躁情绪的人,当完不成生产任务或遇到恶劣的生产条件时,都容易产生急躁的情绪,或有作业人员下班后有娱乐等活动时,在工作中表现急躁情绪,这种急躁情绪往往使人理智受到限制,意识范围狭窄,不能正确评价行为的后果,表现为感情冲动、行为鲁莽,容易造成违章作业或违章指挥。⑼存在懒惰心理的人,认为按程序作业麻烦,为了省事而减少工序,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即使发现隐患也熟视无睹,听之任之。⑽有无知心理的人,对本岗位的设备、技术、规程等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对作业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模糊不清,盲目从众,出现不安全行为。⑾存在马虎心理的人,工作中粗枝大叶,当遇到连续作业或特殊作业时,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应付了事,易出现不安全行为。⑿存在逆反心理的人,某些人对某个领导的言行不满,产生抵触心理情绪,往往对这些领导的讲话不但不听,反而逆其道而行之。⒀存在慌张心理的人,往往表现在探亲及休假前后的人身上,探亲前或休假前思想慌、干活慌,一心要干快活,易慌中出乱。⒁存在恐惧心理的人,初次接触到陌生事物,思想过度紧张会带来行为的紊乱。⒂存在随意心理的人,凭兴趣决定活动内容和行为方式,一切凭兴趣、看情绪,自己想怎样干就怎样干。⒃产生悲观情绪的人,往往因为安全受搓或生产被动而失去信心,导致犹豫惆怅,抑制人的积极性。⒄存在盲目乐观情绪的人,往往取得一些成绩或受到表扬后就骄傲自满、放松警惕,出现不安全行为。⒅由于生活条件、家庭情况、人际关系不佳等原因,导致情绪烦躁的人,工作精神不集中,自身与外界环境不能很好协调,极易产生不安全行为。⒆部分员工由于疲劳、体力下降、视力不佳、年龄偏大等生理原因,也易产生不安全行为。
3.3 利益与管理原因
3.3.1 为了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争时间、抢进度,不严格按工艺流程、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操作,把超产视为主要的工作成绩,产生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3.3.2 管理人员重生产轻安全,当生产与安全发生冲突时,掌握不好安全与生产关系的大局,忽视了企业职工行为方面和企业安全文化方面的软管理或者是柔性管理,造成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3.3.3 规章制度、作业规程不完善,协调配合不当,监督检查不严,信息传递不佳等,也易助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3.3.4 落实规程、规章制度“重形式、走过程”,各种技术措施、规章制度贯彻落实严肃性、实效性不足,职工操作不按标准和制度,出现不安全行为。
3.3.5 基层区队管理不科学,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讲究方式方法,缺乏民主与公正,动辄罚款、训斥、高压强管,不考虑作业现场实际情况,工作任务安排忽视安全,严重挫伤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职工易出现不安全行为。
3.4 生产环境影响
心理学认为,行为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随人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此生产环境对不安全行为的产生有直接影响。
3.4.1 井下光线昏暗、视野窄,容易造成作业不准确,并易使人感到困倦、精神不振,而造成操作失误。
3.4.2 井下作业空间狭小易使操作动作变形而产生不安全行为。
3.4.3 各转载点、采掘作业场所局扇及采掘机械噪声大,严重的噪声影响语言和声音信息交流,并易使人多疑易怒,从而产生不安全行为。
3.4.4 井下作业场所距离远,加上作业时间长,易造成作业人员心情烦躁不安,忽视安全生产因素,产生不安全行为。
3.4.5 受矿井地质条件和煤层赋存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如过断层、顶底板涌水量大、瓦斯异常区域等,工作环境恶劣艰苦、生产条件复杂多变,特别是不可预知的环境突变因素,作业人员在生理和心理上很容易产生疲倦,而引发各种不安全行为。
4 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4.1 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基本控制措施
4.1.1 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4.1.1.1 认真组织完成全年的安全技术培训实施计划。根据生产形式和能力变化、人员增减情况、设备更新、环境变化等因素,要改变现有培训组织方式,突出“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培训,培训教师主要从矿内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中选聘,必要时外聘有资质的专业教师进行授课。
4.1.1.2 区队每天要利用班前会进行岗位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的学习贯彻,要坚持开展班前岗位风险辨识评估、坚持开展“每日一题”安全知识的学习活动,通过生产技术知识和岗位培训提高职业技能,避免工作差错和操作失误造成事故。
4.1.1.3 各级管理人员要经常性的教育引导员工生产作业前必须进行岗前预知,检查做本项工作有什么风险?不知道不去做;是否具备做此项工作的技能?不具备不去做;做本项工作环境是否安全?不安全不去做;做本项工作是否有合适的工具?不适合不去做;做本项工作是否佩带合适的防护用品?没有不去做。
4.1.1.4 每年矿要组织开展全员事故案例培训教育,区队班组安全活动也要将事故案例教育做为一项主要内容组织学习,通过事故案例培训教育达到提高安全意识的目的。
4.1.1.5 从控制不安全行为出发,对不安全行为人员还要进行安全态度和安全思想教育培训。通过安全态度和安全思想教育,消除员工头脑中对安全的错误倾向性,克服不安全的个性心理,端正安全态度,提高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心,从而避免不安全行为。
4.1.1.6 每年按安全活动计划开展“安全活动月”活动,并组织诸如安全演讲、安全知识竞赛等群众性的安全宣教工作,使全体员工通过安全文化力的作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
4.1.1.7 利用“送技术到区队”和矿井“六大学院”等为载体,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和安全知识面。
4.1.2 强化安全管理
采取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奖励引导员工的行为积极主动向安全方面发展,通过惩罚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约束,使员工知道不该那样做、不敢那样做。
4.1.2.1 严格执行各种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规程、措施,用责任追究手段来保证执行力度,做到违者必究,一视同仁,不搞下不为例,保持制度的有效性、连续性,强制约束不安全行为。
4.1.2.2 加大对不安全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强制监督纠正不安全行为。各级管理干部、专职检查人员、职能部门要以现场为重点,对不安全行为易发者进行不间断检查及夜间突击性抽查。
4.1.2.3 跟班队长、班组长要加强现场作业行为的安全监管,及时纠正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对不安全行为的处罚处理执行连带责任,当班人员发生不安全行为,跟班队长、班组长负连带管理责任,其他人员负连带监督责任。
4.1.2.4 继续深入开展班组建设活动,通过创四型班组,激发员工保班组、班组保区队、区队保全矿的热情。把安全管理的重心下移到现场,使安全压力传递到每个作业人员,形成主动制止不安全行为、积极消除安全隐患的良好安全氛围,实现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能安全”、“我会安全”的根本转变。
4.1.2.5 将个人的经济利益与安全挂钩,通过实行“安全股票”、安全风险抵押、安全责任承包及加大安全在工资结构中的比例等方式,推动安全工作健康发展,促使员工关注安全。
4.1.2.6 各级管理人员以身作则,带头不违章生产、不违章指挥,以“榜样”激励员工不违章作业。
4.1.2.7 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加班延点、超时疲劳工作。
4.1.2.8 充分发挥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保安全作用,牢固筑起干部监管、员工自保互保、家庭协管的三道防线,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抓安全的强大合力。
4.1.3 科学选用人员,做到人机最佳匹配
4.1.3.1 各工作岗位和工种都有其特定的要求,要根据岗位设置要求科学地选择和配备人员,做到人机匹配。
4.1.3.2 积极开展岗位技术比武,从中发现优秀的岗位工,充实配备到重要、需要的岗位上。
4.1.3.3 鼓励员工加强岗位技能学习,确保业务上精一门、会几门。
4.1.4 改善作业环境
4.1.4.1 作业环境舒适,主要是使环境改善,员工操作设备时能达到最佳状态,不易产生疲劳。
4.1.4.2 各种作业空间的尺寸和机电设备的安设都要严格按设计要求合理布局,充分考虑不同人员高矮、胖瘦情况,做到可调整、可改变,并与环境舒适匹配。
4.1.4.3 作业地点的照明要保持合理的光照度。
4.1.4.4 噪声大的设备要采用消音设备及相应措施。
4.1.4.5 作业现场要保持环境整洁、设备卫生、标识清晰。
通过以上措施要使作业环境达到作业人员不因环境而产生不良的心理和生理反应,使操作者身心愉快地工作,从而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4.1.5 做好思想和情绪调解工作
4.1.5.1 对于由于生活条件、家庭情况、人际关系不佳等原因导致情绪烦躁的人,各级领导要切实关心其生活,解决这部分职工的后顾之忧,员工家庭和个人生活中出现问题和困难,有关领导和部门要妥善解决,使操作者注意力集中,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
4.1.5.2 对于部分有疲劳、体力下降、视力不佳、年龄偏大等生理原因的员工,单位领导要根据其身体状况安排合适的岗位,避免因身体缺陷造成不安全行为。
4.1.5.3 对于存在厌倦心理、逆反心理、悲观情绪以及盲目乐观情绪的这几种人,各单位要加强员工政治思想工作,经常和员工交流思想,了解掌握思想动态。教育员工热爱本职工作,随时掌握其心理因素的变化状况,排除外界的不良刺激。
4.1.5.4 对于有习惯心理、无所谓思想、麻痹思想、侥幸思想、随意心理和懒惰心理的这几种人,要注重安全思想教育。首先要把安全教育与开展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克服口号式的照抄照搬的简单做法;其次要坚持从加深思想教育入手,各单位要围绕增强职工安全质量意识,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如:坚持不懈地进行案例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在进行案例教育时,要采取“大剂量”、“强刺激”与“和风细雨”的办法相结合;再次就是做好安全责任教育,将这几种人作为重点教育对象,教育他们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使每个成员从被动的“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自觉地遵章守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4.1.5.5 对于有蛮干思想、急躁情绪、马虎心理和存在慌张心理的几种人,要有专人重点帮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耐心讲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使其懂得冒险违章作业的危险性。
4.1.5.6 有唯心心理、无知心理、存在恐惧心理的人,要使他们了解到有生产过程就有安全问题,就存在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危害,如果不对危害进行预防和控制,或违背客观规律、违反科学原理,就会受到惩罚。
4.1.5.7 员工工资和福利待遇问题、工作晋级问题、与领导矛盾问题等等,也能导致员工因思想情绪的变化而影响正常工作。为了避免出现此类问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要公平、合理,并按时发放;员工的晋级要公正,不徇私情;员工与领导者发生矛盾,领导者要理性对待,通过互相交流和谈心等方式加以化解。
4.2 有痕无痕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措施
行为痕迹主要是看不安全行为发生后是否可追溯。有痕不安全行为的特点是:人员发生不安全行为在一定时间内会留下一定的行为痕迹;无痕不安全行为的特点是:只有在行为发生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而不会留下可追溯的痕迹。针对上述行为的特点,各级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相应的管理手段推断出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原因,对于发现的有痕不安全行为重点要对其进行及时的责任认定和相应的处罚。对于无痕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必须加强现场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控制无痕不安全行为。
4.2.1 有痕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4.2.1.1 各级管理人员现场检查发现不安全行为发生的痕迹,必须要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并对不安全行为造成的隐患及时落实整改。
4.2.1.2 对于一般性质的不安全行为,对照安全管理条例相关条款对责任人员进行处罚,对于情节严重的不安全行为,要组织相关管理部门、人员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