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安全成为你牢不可破的习惯
Make Safety a habit you can not break
文/大智
最近短道队内讧闹得沸沸扬扬。我也关注了下央视网路电视,白岩松在播报短道队内讧时提到李娜讲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说深夜虽然没有车,但老外还是坚持等信号灯,理由是怕被小孩看到造成不良影响。这个故事激励李娜要做到最好,要为他人树立好榜样。白岩松也寄语王濛等,不管谁对谁错,身为体育明星,也要为大众做出好的表率。请看截图:
在我看来,这个老外做得并不够好。白岩松的期望也并不太高。这个老外之所以没有闯红灯,是因为担心小孩恰好看到他闯红灯而树立不好的榜样。那么,如果没有人看,是不是就可以闯红灯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我在国外耳闻目睹的几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件事是:车必让人。当我走到一个交叉路口,遇到车时,按照国内的习惯,我停下来,让跑得快的车先行。但人家车也停下来。我摆手示意车先走,但车就是不走。没有办法,我只好先走了过去。开始我还以为是我碰到了素质高的司机,就像国内偶尔碰到的一样。但时间久了我发现,这并不是个例,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时,车总是让人先行。我才意识到,这是大众的行为守则,而遵守这种行为准则早已成为了他们的生活习惯。
第二件事是:车从岔路上主路时,一定停车让行,尤其是右转弯,不管主路上有车还是无车。到了国外,才知道国内的生活节奏是多么地快!每个人都很匆匆,每个车都很匆匆,你追我赶,不知所终。但忙忙碌碌中人好似一部没有情感的机器,丢失了生活的本意。我国外看到的情况是,不管主路上有没有车,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不管有没有人看着,只要是右转弯岔路上主路,车子必须绝对停止(刹车、摘档)5秒钟。我的同事就是这样做的。不管是我们开车去吃早餐的路上,周围一片漆黑,没有一个人;还是匆匆上班的路上,时间不多时,都必须停车5秒钟。遵守规则已经成为了不变的习惯,成为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而不是要给谁做榜样。
国内的安全管理,很多时候很难做,为什么呢?我想有一个原因就是国人非常讲究中庸之道,做事非常灵活。规则的适用可以在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下灵活变通。领导可以这样,管理者可以这样,基层员工也可以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变通,到头来哪里还有神马规则可言。
例如在施工进度落后的时候,要集中力量赶进度,领导亲自给安全管理人员开会,要求他们只抓主要的、大的隐患,小隐患小违章可以放一放。孰不知好多事故都是阴沟里翻船,看似危险的工作往往不容易出事儿,出事儿的往往起源于很小的事儿;孰不知,这种做法会让安全管理人员无所适从,消弱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孰不知这种做法,让广大职工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安全可以为生产施工让路。这种“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思想毒瘤一天不去除,“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就永远是一句空话。赶进度可以,但同时也要赶安全,加强安全投入,增加安全管理力量,二者必须并驾齐驱,才能确保安全进度两不误!生产一头要加强,安全一头反而要放松,失去了平衡,出事只是迟早的事儿。
再举一个例子,自从安装了瓦楞板之后,安全管理者就要求预留洞口的周围设立了刚性防护栏杆,以防人员坠落。之后长时间此区域也没有人工作。到了某一个阶段,瓦楞板上要扎钢筋,浇铸混凝土。这时候刚性护栏碍事了,施工人员就自作主张,将刚性围护拆除了。认为混凝土很快就打好,打好之后再恢复围护,时间很短不会出事儿。而安全人员也觉得大家注意下,应该不会有事儿,于是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想到偏偏有一个工人脚下被钢筋绊了一下,从洞口掉了下去摔成了重伤。因为作业时间短,管理人员(包括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变通,工人可以变通,违规将洞口围护拆除,到头来,自食苦果!平时没有人在附近作业的时候,围护的好好的;现在要在周围作业了,反而将其拆除,显然是有问题的。如果管理人员,工人对这种违章说“不”,悲剧本来可以避免。如果在拆除围护之前,采取其他的替代防护措施,例如悬挂安全网等,事故也可避免。就是因为“很快就好了”“就两分钟”这种想法,使人置安全规则于不顾,放松了警惕,才往往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Whether the job be big or small,Do it right or not at all.(无论工作大小,正确地去做或者根本不去做)
我们必须承认,某些方面,我们的确有欠缺,某些方面,我们的确需要向别人学习。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从我做起!多一些遵章守法,少一些灵活变通,让安全地工作成为一种习惯,人人都自觉遵守,人人都自觉执行。只有这样,社会将更加文明,生活将更加美好!
Make Safety a habit you can not break.(让安全成为你牢不可破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