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职业危害及其预防
一、判断题(认为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5.有些患有遗传性疾病和遗传缺陷的人易受危害而患职业病。
( A )
7.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通常是以每立方米的空气中含毒物的毫克数来表示的,单位是mg/m’。
( A )
9.电光性眼炎是紫外线过量照射所引起的急性角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常发生于 电焊、气焊、氧焰切割、电弧炼钢,以及使用弧光灯、水银灯、紫外灯的作业场所及
岗位,其中以电焊工最多见。 ( A )
11.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是指在工作地点、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都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
( A )
12.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是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表现为头昏、眼花、剧烈头痛、耳鸣、颈部压迫感和搏动感,并伴有恶心、呕吐、心悸、四肢无力等,甚至出现短的昏厥。 ( A )
13.硫化氢为无色低浓度时带有臭鸡蛋样气味的气体,高浓度时使嗅觉麻痹,故难以凭嗅 味强弱来判断其危险浓度。
( A )
14.常见的窒息性气体有两大类:一类是单纯性窒息性气体,如甲烷、二氧化碳和氮气等 气体;另一类是化学性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及氰化氢等。
( A )
16.人体受到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后,可以产生各种对健康有害的生物效应。
( A )
17.毒物对人体的危害不仅取决于毒物的毒性,还取决于毒物的危害程度。
( A )
18·重体力劳动、不良的体位、接触化学毒物、物理危害等情况对孕妇健康有影响。因此 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_丁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 A )
19·如果作业方式不合理,会引起人体的个别器官紧张,从而导致生理疾患。
( A )
21·尘肺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类型。 (A )
22·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A )
23·生产环境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是对职业病危害凶素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
( A )
2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
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 B )
26·各单位应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采取防尘防毒通风措施控制其扩散,使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达到《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要求。
( A )
28·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
( A )
29·接触性皮炎不属于职业性皮肤病。
( B )
30·矽肺是长期吸人大量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疾病,它是尘肺中进展最快,最为严重,也最常见,影响面较广的一种职业病。
( A )
31·粉尘对人体造成的危害除了造成尘肺病外,还有问质肺炎、过敏性肺泡炎、呼吸系统 ***等。
( A )
33·因生产事故可能发生化学性灼伤及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的工作地点或车间,应设 事故淋浴,并应设置不断水的供水设备。
( A )
34·预防红外线伤害主要是穿戴防护服和防护帽。严禁裸眼看强光。生产中应戴绿色玻璃防护镜,镜片中需含有氧化亚铁或其他过滤红外线的有效成分。
( A )
35·激光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皮肤,其次是眼睛。
( B )
36·预防振动危害的措施主要是从工艺改革人手,个体防护以及建立合理的劳动制度也很重要。
( A )
37·根据《有毒作业分级》标准(GBl2331—1990),有毒作业分级依据三项指标即毒物危害
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问、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
A )
38·生产性常见毒物按其危害大小及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
害和轻度危害四级。 ( A )
39·职业性接触毒物系指工人在生产中接触以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副产物
和杂质等形式存在,并在操作时可经呼吸道、皮肤或经口进人人体而对健康产生危害
的物质。 ( A
)
4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规定,危害程度指化学物质在生产和使用下产生损害的可能性,取决于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和接触量、防护设备的良好程度等。
( A )
41.当机械通风系统采用部分循环空气时,送人丁作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及粉尘的
含量,不应超过规定的接触限值的30%。 ( A )
42.空气中含有病原体、恶臭物质(例如毛类、破烂布分选、熬胶等)及有害物质浓度可能
突然增高的工作场所,可以采用循环空气作热风采暖和空气调节。 ( B )
43.经局部排气装置排出的有害物质必须通过净化设备处理后,才能排人大气,保证进人
大气的有害物质浓度不超过国家排放标准规定的限值。
( A )
4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厂房内的设备和管道必须采取有效的密封措施,防止
物料跑、冒、滴、漏,杜绝无组织排放。 ( A )
4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高温作业车间应设有工间休息室,休息室内气温不应
高于室外气温;设有空调的休息室室内气温应保持在25~
46.光气、二氧化氮、氨、氯、臭氧、氧化镉、溴甲烷、甲醛、丙烯醛等气体易引起肺
水肿。 ( A )
48.生产性毒物对机体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毒物的浓度与接触时间。
( A )
49.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者,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
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 )
50.与作业环境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包括厂房狭小、不良气象条件、劳动制度不合理、
传染性因素。 ( B )
51.生产性粉尘根据其性质可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剧毒性粉尘三类。
( B )
52.可能产生“矽肺”的因素主要是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
( A )
53.国家对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职
业病危害轻微、职业病危害一般和职业病危害严重三类。 (A )
54.采取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是控制职业病危害
的有效方法。 ( B )
55.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职业病目录》中规定职业病种类有十大类共99种。
( B )
56.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 A )
57.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有
中暑、减压病、高原病、航空病、手臂振动病、噪声聋。
( B )
58.“闪电型”死亡是由于接触了高浓度的硫酸而死亡。
( B )
59.生产过程的密闭化、湿式作业、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
(
)
60.有毒作业是指职工在存在生产性毒物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和劳动的作业。
( A )
61.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是有毒作业分级的三项指标。
( A )
62.我国对接触的56种常见毒物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分级,其中硫化氢为I级(极度危害)的
危害程度。 ( B )
63.粉尘引起的职业病危害有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变态反应性、致癌性、尘肺等 疾病。
( A )
64.采取湿式作业、密闭、通风、除尘系统是控制粉尘危害的有效措施。
( A )
65.通风除尘设施无法达到职业卫生标准限值的粉尘作业场所,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工作服、头盔、呼吸器、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加强通风除尘设施的维护检修。
( A )
66.产生粉尘、毒物或酸碱等强腐蚀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应有冲洗地面、墙壁的设施。
( A )
67.产生剧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其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和表面,应采用不吸收、 不吸附毒物的材料,必要时加设保护层,以便清洗。
( A )
68.在布置产生剧毒物质、高温以及强放射性装置的车间时,同时考虑相应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设施和设备的配套并留有应急通道。
( A )
69.用人单位应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 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必要的泄险区。
( A )
7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的规 定,卫生部组织制定了《高毒物品目录》列出了54种高毒物品的化学文摘号、最高容许浓度、时问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 A )
7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对建筑物墙体、墙面、地面做出了规定,对于产生噪声和 振动的车问墙体应加厚。
( A )
72.作业场所具有I级噪声可以安全作业外,其他级别的噪声均为不安全作业。
( B )
73.在产生噪声的作业场所,设置“噪声有害”警告标识和“戴护耳器”指令标识。
( A )
74.存在放射性同位素和使用放射性装置的作业场所,设置“当心电离辐射”警告标识和相
应的指令标识。 ( A )
75.在《职业病目录》中,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列出的法定因高温作业因素所致 职业病是中暑。高温强热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夏季露天作业、高气压作业均是导致中暑的气象条件。
( B )
76.采取合理布置热源、隔热、通风及加强个体防护可减少环境热作用对作业人员的危害。
( A )
77.放散大量热量的厂房,热作业应设在建筑物的最上层;热源应尽可能设置在夏季主导 风向的下风侧或有天窗下方。
(A )
78.常温或高温的化学物直接对血液刺激引起的急性损害称为化学性皮肤灼伤。
( B )
79.化学性皮肤灼伤有轻度灼伤和重度灼伤两种形式。
( B )
80.对于化学物质的灼伤应用清洁水冲洗后使用中和剂,也可直接用消毒纱布、干净手帕 等包扎,以免细菌感染。
( B )
81.中毒现场抢救中,应将中毒者救出现场,移至安全地带。脱去污染衣着,立即进
82.作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产生噪声的作业场所,应选择防护面罩作为个体防护用品。
( B )
83.个体防护用品的有效使用期是指能达到有效防护功能最高指标的使用时间。
( B )
84.单位应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购买、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
( A )
85.用人单位为劳动者个人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 A )
86.除尘设施、排毒净化设施、通风换气设施、事故应急设施、噪声控制设施均为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主要项目。
( A )
87.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专篇编制规范》编写职业卫生专篇,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 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 A )
二、单选题
1.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化学因素、(
A )、生物因素等。
A.物理因素
B.生产粉尘 C.高温
2.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 A )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
A.作业环境
B.卫生环境 C.家庭环境
3.下列( B )属于物理性危害因素。
A.生产粉尘
B.噪声 C.真菌
4.下列( A )属于化学性危害因素。
A.工业毒物
B.振动 C.高温
5.下列哪些因素或条件不属于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
C )
A.劳动组织不合理B.操作体位不良
c.照明不良
6.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
( A )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放射性物质
B.高温 c.病毒
7.我国目前法定的职业病分为10大类,(
C )种。
A.14 B.
8.我国卫生部门公布的法定职业病中有( A )种尘肺。
A.13 B.
9.2002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不包括( C )。
A.电焊工尘肺
B.石墨尘肺 C.木工尘肺
10.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毒物最主要是通过(
A )途径进入人体的。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皮肤
1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中,铅及其化合物属毒物(
B )级。
A.I B.Ⅱ C.Ⅲ
1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甲苯、二甲苯属毒物(
C )级。
A.I B.Ⅱ C.Ⅲ
l 3.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 C )个级别。
A.2 B.
14·有毒作业分级的三项指标: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问、( A )。
A.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B.毒性的大小 C.毒物的浓度
15·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单位,应至少( B )对高毒作业场所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 控制效果评价。
A.3个月
B.6个月
C.1年
16·在测定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时,每个作业场所应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数量不得少于 (
A )个。
A.3 B.
17·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毒物最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亦可经消化道进入,经消 化道进人多半是由于(
A )习惯不良造成。
A.个人卫生
B.休息 c.工作
18·毒物进入体内的总量超过转化和排出总量时,体内的毒物就会逐渐增加,这种现象称 为毒物的积蓄。毒物在体内的积蓄是发生( B )的基础。
A.急性中毒
B.慢性中毒 c.亚急性中毒
19·在工业生产中,呼吸道最易接触毒物,特别是刺激性毒物,一旦吸人,轻者引起呼吸 道炎症,重者发生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通过呼吸道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毒物在空气中
的( B )。
A.形式
B.浓度 C.时间
20·职业危害能否引起职业病,主要取决于接触的(
B ),即接触的时问和浓度。
A.形式
B.剂量 C.多少
21.不同的职业危害对人体的危害不同,如(
A )可导致尘肺病。
A.粉尘
B.毒物 C.噪声
22·职业性皮肤病是职业性疾病中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职业性伤害,其中(
A )因素引 起者占多数。
A.化学性
B.物理性 C.生物性
23·急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而慢性中毒主要为(
C )的损害。
A.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 C.造血系统
24.处理化学品工作后洗手,可预防患下列(
C )病。
A.青光眼
B.前臂痊孪 c.皮肤炎
25.从事视屏作业的人员,最易引起(
B )过度疲劳。
A.运动系统
B.视觉系统 C.消化系统
26.石棉尘主要对人体的(
C )器官有危害。
A.胃部
B.手部 C.肺部
27.慢性三硝基甲苯(TNT·梯恩梯)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为中毒性( B )。
A.肺炎
B.肝炎 C.肾炎
28.涂装作业场所空气中产生的主要有毒物质是( B )。
A.甲烷
B.甲苯 C.甲醛
29.目前我国生产性粉尘的卫生标准有(
A )、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容许浓度。
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B.工人接触时问肺总通气量
C.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30.生产性粉尘按其性质一般分为( C )。
A.矿石粉尘、金属尘
B.煤尘、石棉尘
c.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和混合性粉尘
31.下列关于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尘毒危害方法错误的是(
C )。
A.生产过程密闭化
B.通风 C.发放保健食品
32.根据产生粉尘中( A )、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以及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三项
指标,来划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A.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B.碳化硅含量 C.绿柱石含量
33.人的眼睛如果长期受到红外线辐射,将会导致(
B )。
A.青光眼
B.白内障 c.结膜炎
34.生产过程中以气体、蒸气、雾等形式存在的有机毒物,根据毒物的性质,不宜采用
( A )的方法进行净化处理。
A.稀释净化
B.吸附净化 c.吸收净化
35.用纯氮气置换可燃气体后进人密闭罐内作业,在没有任何个体防护措施时,作业人员
有可能发生(
B )。
A.呼吸急促
B.闪电式死亡 C.慢性缺氧
36.对工业毒物进行安全评价时,除考虑化学物质的毒性、腐蚀性、挥发性外,还要考虑 化学物质的( A )。
A.可燃性
B.致癌性 C.致畸性
37.对产生尘、毒危害较大的工艺、作业和施工过程,应采取有效的密闭、(
C )、吸 收、净化等综合措施和监测装置,防止尘、毒的泄漏、扩散和溢出。
A.高压
B.中压 C.负压
38.有害、有毒物质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的(
B )。
A.上风侧
B.下风侧 C..前面
39.最大班女工在(
C )人以上的工业企业,应设女工卫生室,且不得与其他用室合并
设置。
A.50 B.
4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规定当机械通风系统采用部分循环空气时,送入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及粉尘的含量,不应超过规定的接触限值的(
C )。
A.10%
B.20%
C.30%
一
41.在车问的生产过程中,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品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时,应设置(
C )。
A.专人监视
B.消防设施 C.自动报警装置,事故通风设施
42.空气中含有病原体、恶臭物质(例如毛类、破烂布分选、熬胶等)及有害物质浓度可能突然增高的工作场所,(
B )采用循环空气作热风采暖和空气调节。
A.可以
B.不得 C.必须
43.容易凝结蒸汽和聚积粉尘的通风管道、几种物质混合能引起爆炸、燃烧或形成危害更大物质的通风管道,应设(
A )通风系统,不得相互连通。
A.单独
B.互通 c.AB都可以
44.产生大量热、湿气、有害气体的单层厂房的附属建筑物,占用该厂房外墙的长度不得 超过外墙全长的( C )。
A.10%
B.20%- C.30%
45.高温作业车间应设有工间休息室,休息室内气温不应高于室外气温,设有空调的休息 室室内气温应保持在( A )。
A.25~
46.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每个工作日接触噪声时问为8小时,其允许噪声标准 是(
A )分贝。
A.85 B.
47。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每个工作日接触噪声时间为4小时,其允许噪声标准
是( B )分贝。
A.85 B.
48.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
C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批评教育
B.罚款 c.行政处分
49.防止作业场所噪声危害的根本措施是(
B )。
A.降低噪声的频率
B。从声源着眼,降低它的噪声辐射强度
C.采取隔声措施
50.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决定于( B )因素。
、
A.个人的适应能力
B.接触噪声的时间长短及噪声强度
C.天气及地理环境
51.下列哪种方法不是空气中有毒物质检测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
B )。
A.光学分析法
B.化学分析法 c.色谱法
52.工会对生产经营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的违法行为(
C )要求纠正,并对纠正情况进 行监督。
A.无权
B.特殊情况下无权C.有权
53.生产经营单位( C )采购和使用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购买的特种劳动防
护用品须经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部门或者管理人员检查验收。
A.特殊情况下可以
B.可以 c.不得
5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存衣室里便服和工作服分室存放,工作地点有良好的通风。这样存衣室的车间,卫生特征等级应为(A )级。
A.1 B.
55.硫化氢在车问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是(
C )mg/m’。
A.30 B.
5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采用的计量单位是
( A )。
A.mg/m。
B.ppm
C.∥L
57.某作业场所已被确定为缺氧环境,此时,有人决定向该环境通人纯氧。你认为(
B )。
A.可以,效果非常好
B.不行,非常危险 C.无所谓
58.所谓缺氧环境,通常是指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浓度低于( C )。
A.14%
B.16%
C.
59.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l58—2003)中的规定,在高毒物品作业场所,应设置( A )色警示线。
A.红
B.黄 C.绿
60.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l58—2003)中的规定,在一般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应设置( B )色警示线。
A.红
B.黄 C.绿
61.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和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使用(
B )物品作业。
A.检测
B.有毒 c.其他
62.防尘用的个体防护用品是用来保护劳动者不受粉尘危害,按人体的防护部位可分为(
B )防尘用品和身体防尘用品两大类。
A.过滤式
B.呼吸道 C.隔离式
63.防毒用品是用来保护劳动者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防止职业中毒的个体防护用品,按防护个体的部位划分可分为呼吸道防护用品和(
A )防护用品两大类。
A.皮肤
B.消化道 c.创伤
64.在密闭场所(氧气浓度小于18%,有毒气体超标且空气不流通)作业时,应选用的个体防护用品为( C )。
A.防毒口罩
B.防尘口罩 C.供应空气的呼吸保护器
65.在易燃易爆场所作业不能穿戴( A )。
A.尼龙工作服
B.棉布工作服 c.防静电服
66.防尘口罩一般有效期( A )年,超过储存期应进行复检,不合格及时报废。
A.3 B.
67.劳动防护用品检测检验机构必须取得(B )认可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资质,并在批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劳动防护用品检测检验工作。
A.国家质检部门
B.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C.国家公安部门
68.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单位( B )以货币或其他物品替代应当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
A.可以
B.不得 C.无所谓
69.经营劳动防护用品的单位应有( C )核发的营业执照、有满足需要的固定场所和技术人员。
A.安监部门
B.质检部门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70.应使用( B )来清洗皮肤上沾染的油污。
A.有机溶剂
B.肥皂 C.丙酮
71.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工作由(
B )指定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机构实施,受指定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机构对其核发的安全标志负责。
A.国家质检部门
B.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C.国家公安部门
72.一旦经皮肤接触毒物,当事人应立即脱去受污染的衣物,必要时用布抹干并(
A )。
A.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B.立即用布将皮肤包裹好
C.尽快完成工作后,就医治疗
73.眼部溅入毒物后,应立刻( A ),并尽可能请医生诊治。
A.用大量清水洗眼
B.滴眼药水 C.用干净的手帕擦拭
74.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化学品气体的浓度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时,工人必须使用适当的
( B )。
A.预防药品
B.个人防护用品 C.保健品
75.在有毒化学品泄漏区域,对人员进行撤离时,应该( A )。
A。向上风方向转移B.向下风方向转移c.在低洼处滞留
76.只能在不缺氧的工作环境和低浓度毒物污染环境中使用(
A )呼吸器。
A.过滤式
B.隔离式 c.自给式
77.采用( B )只是一道阻止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屏障,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安全保护措施。
A.变更工艺
B.个体防护 C.替代
78.用人单位按照职业病防治要求,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支出方式为(
A )。
A.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
B.国家和企业共同负担
C.企业和受益员工共同负担
79.职业病诊断,应当由( B )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
A.1 B.
80.以下不属于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的是( A )。
A.职业病的治疗
B.定期职业健康体检
C.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81.用人单位对不适宜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
C )。
A.解除劳动合同
B.调离一段时问 c.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8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
A )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A.省级
B.市级 C.县级
83.新建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
A )。
A.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B。可行性报告
C.职业病情况报告
84.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 A )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A.卫生行政部门
B.安全管理部门 c.公安部门
85.我国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工作由(
C )负责,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的拟定,职业病预防、保健、检查和救治的规范工作由卫生部门负责。
A.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B.卫生部、国家标准委员会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86.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对于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B )。
A.有权带走原件
B.有权要求复印件c.无权要求复印件
87.下列对劳动者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有危害知情权和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权利
B.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
c.要求单位安排职业病患者回家疗养
三、多选题
1.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 因素包括(
ABCD )。
A.化学因素
B.物理因素
c.生物因素
D.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2.生产工艺的全过程中存在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物理因素包括( BCD )。
A.生产性粉尘
B.高温 c.高气压
D.振动
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标准,规定了在工作场所设置的可以使劳动者对职业 病危害产生警觉,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的( ABC )和文字。
A.图形标识
B.警示线 C.警示语句
D.口号
4.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l58—2003)中的规定,工作场所设置的可以 使劳动者对职业病危害产生警觉图形标识分为( ABCD )。
A.禁止标识
B.警告标识 C.指令标识
D.提示标识
5.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
料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当载明( ABCD
)、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防 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A.产品特性
B.主要成分
C.存在的有害因素
D.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
6.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 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定职
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并( ABCD )。
A.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B.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C.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D.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7.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
ABCD )等内容。
A.设备性能
B.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
C.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
D.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
8.为做好职业病前期预防,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 ABC )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B.职业病防护措施
C.待遇
D.单位效益情况
9.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AD )。
A.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B.设置警示标识
C.中文警示说明
D.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10.劳动者在申请职业病诊断时,除应提供职业史、既往史,还应提供(
ABCD )。用人单位和有关机构应当按照诊断机构的要求,如实提供必要的资料。
A.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B.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C.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
D.诊断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必需的有关材料
11.职业病防治工作应坚持( BC )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A.安全第一
B.预防为主 C.防治结合
D.环境管理
12.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包括(
ABD )。
A.铝尘肺
B.石墨尘肺 C.木工尘肺
D.电焊工尘肺
13.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包括( ABC )。
A.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B.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C.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
D.用人单位对职业病病人,应安排回家休养
14.生产性毒物是指在生产中使用和产生的、并在作业时以较少的量经( ABC )进入人体,
与人体发生化学作用,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A.呼吸道
B.皮肤 C.口
D.眼
15.生产性毒物按毒物的作用性质可分为:刺激性、腐蚀性、窒息性、麻醉性、(
ABCD )等。
A.溶血性
B.致敏性 C.致癌性
D.致突变性
16.《职业病目录》中规定职业中毒有56种,被列为职业中毒的有(
ABD )。
A.一氧化碳中毒
B.硫化氢中毒 c.铝中毒
D.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17.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较长时间悬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如果防护措施不力,长期吸人生产性粉尘,可引起气管、( ABCD )等部位的疾病。
A.鼻
B.咽 C.肺部
D.支气管
18.生~-产性粉尘按性质不同可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下列属于无性粉尘的有( ABC )。
A.硅石尘
B.石棉尘 C.铁尘
D.棉尘
19.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有全身中毒性、( ABD )、尘肺。
A.局部刺激性
B.变态反应性 C.棉尘病
D.致癌性
20.生产性粉尘可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还能影响产品的质量,加速机器的磨损。《工作 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有严格的标准。规定的项目有(
ABD )。
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一‘I'WA) B.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
c.加权容许浓度
D.最高容许浓度(MAC)
21.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尽可能以无毒、低毒的工艺 和物料代替有毒、高毒工艺和物料,这是防毒的根本性措施,下列属于正确的生产性 毒物防护措施有( ABC )。
A.密闭罩
B.洗涤法 C.燃烧法
D.减震
22.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
置( ABCD )。
A.现场急救用品
B.冲洗设备
C.应急撤离通道
D.必要的泄险区
23.工业噪声主要由( ABCD )产生。
A.机器转动
B.气体排放 C.工件撞击
D.磨擦
24.无防护措施的生产性强噪声,对人体能产生多种不良影响,甚至形成噪声性疾病,下 列属于噪声引起的不良影响有( ABD )。
A.噪声聋
B.暂时性听觉位移c.过敏性疾病D.头痛
25.噪声作业级别除O级安全作业外,还有(
ABCD )。
A.I级轻度危害
B.Ⅱ级中度危害
C.Ⅲ级高度危害 D.Ⅳ级极度危害
26.工业噪声主要可采用( ABC )等方法对其进行控制。
A.方向和位置控制
B.屏蔽 C.工程控制
D.密闭通风
27.作业场所引起作业人员中暑的作业气象条件有(
ABC )。
A.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B.高温高湿作业
c.夏季露天作业
D.高气压作业
28.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包 括(
ABC )。
A.中暑
B.减压病 c.高原病
D.噪声聋
29.减少环境热作用对作业人员的危害,应采取的防护措施有(ABCD )。
A.加强个体防护
B.合理布置热源 C.隔热
D.通风
30.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机体从高湿环境接受对流与辐射热量,加上劳动和高温环境增加
的代谢产热量,远远超过机体的散热量。若这个恶性过程不断发展,人体通过一系列 的体温调节还是不能维持机体的热平衡时,就造成机体过度蓄热。同时,由于大量出
汗导致(
AB )从而发生中暑。
A.脱水
B.失盐 C.毛细血管收缩
D.循环不好
31.下列属于灼伤的有( ACD
)。
A.电伤
B.冻伤 c.闪烁灼伤
D.烫伤
32.化学性皮肤灼伤是常温或高温的化学物直接对皮肤(
ABC )引起的急性皮肤损害。
A.刺激
B.腐蚀作用 C.化学反应热D.血液刺激
33.化学性皮肤灼伤分级包括( ABCD )。
A.轻度灼伤
B.中度灼伤 c.重度灼伤
.D.特重灼伤
34.对于化学物质的灼伤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正确的方法有( ABD )。
A.用清洁水冲洗创面半个小时左右
B.用清洁水冲洗后使用中和剂
c.直接用消毒纱布、干净手帕等包扎,以免细菌感染
D.快速送往医院
35.中毒现场抢救中,下列正确的做法有(
ABC )。
A.将中毒者救出现场,移至安全地带,进入现场抢救者要有安全保护措施
B.采取紧急措施,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如心跳、呼吸停止时施行心、肺复苏术等
c.有眼部污染应及时、充分以清水冲洗
D.脱去污染衣着,立即进行催吐
36.生产过程产生噪声的作业场所,作业工人应选择的个体防护用品有(
ABC )。
A.耳塞
B.防噪声帽 C.耳罩
D.防护面罩
37.《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
AB ),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
A.应急救援
B.控制措施 C.补救措施
D.安抚措施
38.有毒作业工作环境中,接触有毒物品的作业工人,应选择的个体防护用品有(
ABD )。
A.防护服装
B.防尘I:1罩
C.耳罩 D.防毒面具
39.在选用个体防护用品时,为了防止着火胶结持续烧伤,不可使用(
ABD )等着火焦结的衣物。
A.的确凉
B.尼龙 C.棉布
D.耐火服
40.单位应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购买、验收、保管、( ABCD )等管理制度并应按照劳动 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在使用前对其防护功能进行必要的检查。
A.发放
B.使用 c.更换
D.报废
41.劳动防护用品( ABCD
)应予报废。
A.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B.未达到上级劳动保护监察机构根据有关标准和规程所规定的功能指标
c.在使用或保管贮存期内遭到损坏、或超过有效使用期
D.经检验未达到原规定的有效防护功能最低指标
42.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建设单位应当向承担评价任务的机构提供以下资料(
ABD )。
A.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
B.可行性研究资料(含职业卫生专篇)
c.职业危害因素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D.其他有关资料
43.以下对于硫化氢防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D )。
A.产生硫化氢的生产设备应尽量密闭。并设置自动报警装置
B.进入可能存在硫化氢的密闭容器、坑、窑、地沟等工作场所,应首先测定该场所空 气中的硫化氢浓度,采取通风排毒措施,确认安全后方可操作
C.硫化氢作业环境要定期检测其中所含硫化氢浓度
D.在含有硫化氢环境中作业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并做好安全监护工作
4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意义在于( ABCD )。
A.有效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B.保护劳动者健康
C.减少用人单位的各种损失
D.为单位做好日常的职业病防护管理提供依据
- 上一篇: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考试题库(九)
- 下一篇:杜邦安全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