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最新日志
载入中.......................
最新评论
载入中.......................
//最新回复
载入中.......................
友情链接
站点信息
载入中.......................
博客首页 
{“鳌太穿越事故”再次敲响户外安全警钟}




链接:

风雪鳌太:http://www.56.com/u76/v_MTM5NDIzMzA1.html











链接:

户外安全与风险防范可编辑PPT下载:https://wenku.baidu.com/view/a84c212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16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记者 杨烨 王道强)今年五一假期,有多支驴友团队徒步穿越“鳌太”,但因为遭遇了暴风雪恶劣天气,多名驴友被困山上,失联人数最多一度达到40多人,不过随着救援的开展,截至目前,仅剩一名女驴友失联。记者从事发当天就赶往了宝鸡市眉县汤峪镇,首先一起回顾一下整个救援过程。

 

救援过程回顾

 

“鳌太”线是一条纵贯秦岭鳌山与太白山之间的线路,也是秦岭山脉海拔最高的一段主脊,被誉为“行走在中华龙脊”上的探险。5月4号,太白山曙光救援支队接到了一名云南驴友打来的求救电话,称他们一行8人在穿越鳌太时有3名队友在大爷海与其他人走散,至今失联。曙光救援队分两次共派出9名队员上山搜救,但遗憾的是失联者中有两人不幸遇难。

 

记者:“截止今天下午1点,地面指挥部接到前线发来的消息,称找到了一具男性驴友的尸体,在下午5点接到了第二个消息,找到了第二具男性尸体,经过5名驴友确认,这两人确实是失联的3人当中的两位,截止目前还有一名女性驴友仍在进一步搜救当中。”

 

在汇总信息的过程中,记者从宝鸡太白警方了解到,5月4号他们共接到4支驴友团队打来的报警电话,共失联8人。随着夜幕降临,一场和时间赛跑的救援却在争分夺秒地展开。

 

5月5号,陕西曙光救援队不断接到新的团队发来的求助,失联人数一再刷新不断上涨,救援指挥部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陕西曙光救援队副理事长陈涛:“到5号上午,总共接到来自8个地市的40人的救助电话,后来统计完以后核实,山上有40人被困。”

 

由于这些团队被困地点分散,5号当天,曙光救援队调集了西安、咸阳、渭南、宝鸡等多地队员组成三支梯队从不同地点上山,扩大搜救范围。

 

陕西曙光救援队副理事长陈涛:“42名队员在山上进行排查,我们第二梯队从太白县的鳌山登山口登山,到达2800营地,往西塬方向进行搜索,第三梯队从东往西,沿跑马梁、万仙镇进行搜索。”

 

不过,救援队员上到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处时却遭遇到很大阻力,风雪天气让救援一度难以展开,负重前行中部分队员也出现了高原反应。

 

陕西曙光救援队凤翔中队中队长梁军:“上去以后就是空气稀薄,再一个是气温变化比较大,你像我们在搜救的过程中,突然遇到大风和降雪,难度比较大。”

 

好在从中午开始,降雪陆续停止,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不断传来:从5号下午6点开始,云南、常熟、上海、山西等地的12名驴友随救援人员安全下撤,其他失联者也陆续有了消息确认平安,截止5号下午,经宝鸡公安、曙光救援队核实,失联人数仅剩1人。

 

陕西曙光救援队副理事长陈涛:“截止目前,仍有一名云南驴友处于失联状态,山顶上仍然有我们的9名队员,我们的又一队队友今天(6号)晚上计划赶到大爷海,明天从跑马梁跑到最后分手地雷公庙,对这一区域做重点区域进行详细排查。”

 

5月7号早上6点,陕西曙光救援队又增派5名队员上山,对云南女驴友的搜救仍在紧张进行中。

 

遇难者家属讲述“逃生”经历

 

“鳌太”穿越是众多驴友向往的“圣地”,但整个穿越过程中,大部分区域都是无人区或者石海,近些年来这里事故频发,鳌太也成为了国内死亡率最高的户外线路之一。昨天,记者也采访到了遇难者家属,同时也是本次鳌太穿越的一位亲历者,听她讲述在在山上的经历。

 

5月6号下午3点,云南8人驴友团队幸存的3人被护送下山,和女士是其中的一位。她说这次遇难的两人中有一人是她的丈夫,他们4月28号从昆明出发,29号开始上山,没想到5月3号遭遇了让她至今想起都觉得“恐惧”的暴风雪天气。

 

云南驴友和女士:“人感觉已经到极限了,各个都是为了逃生,即使还好有两个人在一起,你都没有能力把他扶一把,各个都是在逃生,那个时候已经绝望了,很多人在那里哭,我老公不在我旁边,有个上海队员在我旁边,他手机还有电,我就跟他说不要走,求求你了,我就哭他也哭,他说他意识到活不了了。”

 

“逃生”、“绝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和女士和爱人被迫分开,最终两人都没有会和。

 

云南驴友和女士:“那个风吹得人站不稳,很多人都在地上爬,我老公就和一个女的在后面,站了一会儿,我爬过去,回过头看我老公就不见了。”

 

和女士说,她和爱人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参与各种户外运动,还成功攀登过珠峰,各种惊险都见识过,不过从没有哪次像这次一样让她“绝望”。

 

云南驴友和女士:“现在我觉得驴友要对家人负责一点,不要没做好准备对这个线路不熟,就不要随便去挑战自己,就认为自己很强,这次以后我再也不会登山了。”

 

和女士在发现爱人等3名队员失联后立即报警,同时也通知了失联的那名女驴友的家人。5月4号晚上,女驴友的爱人李先生和其他两名亲属赶到宝鸡眉县。李先生说,妻子姓杨,今年47岁,接触户外运动1年左右。据他了解,妻子和其他队员都是通过网络认识的,之前合作较少。不过,对这次穿越杨女士非常重视,提前两三个月就买好了机票。现在,杨女士失联的消息给家人带来了巨大打击,家里的老人无法接受,女儿每天都要给李先生打电话问搜救的进展。但截至目前,仍然没有发现杨女士的下落。

 

陕西曙光救援队副理事长陈涛:“今年所有在山上被困或者出问题的队伍都来自外地,据我了解只有北京的一支队伍请的有当地的向导,其他所有队伍都没有本地向导,一旦出现意外情况,他不知道有哪些捷径可以迅速下撤,另外因为环境和天气的原因,队伍拉得过长,有队友出现这种意外的时候,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这也是这次出问题的很大一个原因。”

 

同时,专业人士也对广大登山爱好者给出了几点建议。

 

陕西曙光救援队副理事长陈涛:“第一自己预先做足功课,第二有可能的情况下对队友做一个选择,第三还是请一些专业的领队或者当地的向导。”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鳌太营救结束,两人截肢,三人遇难!

       户外,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

       户外装备一定要过硬。那都是救命的东西,户外挑战也不是仅靠冲动所能为!环境的恶劣会让你知道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暴风雪突降气温零下15° 装备不充足 导致失温 悲剧总是在上演 可我们都不能谨记!

突发事件的处理应对技能不足,也让悲剧上演!

        朋友,请勿妄称老驴,老驴是指你的装备、徒步技能、野外生存能力、急救自救能力等等要达到一定的技能水平!关键时刻处事沉稳,自救得力,说白了就是要具有对于线路合理评估,穿越时要能走的进去更要走得出来的能力。

       不要以为爬过几年山,走过几年路就妄自称大,我们拒绝冲动的户外行为。

       户外,真的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事件回放】

最近几天一条五一鳌太穿越失联驴友大营救的信息刷爆朋友圈,也牵动着亿万驴友的心...

      5月4日早6点,陕西曙光救援队接到求助,8人驴友团队中3人穿越秦岭鳌太线失联。宝鸡眉县消防与救援队救援途中发现一男性驴友尸体,尚未确定身份。另外,5月3日晚,宝鸡警方接报警,6人户外团队遭遇暴风雪,有2人未能安全下撤。救援正在全力展开。


      另据@陕视新闻最新消息,五一期间,有三支驴友团队穿越鳌太线,各自分别有驴友失联。接到求助,消防及曙光救援队太白支队昨日上午已上山搜救。目前最新消息,已发现两名驴友遗体。搜救区域是高海拔无人区,搜救难度很大。


鳌太事件进展


5月3日晚10点左右

宝鸡市太白警方接到报警,一个来自上海的8人户外团队,有2人被困在水窝子营地附近,其他人员目前安全。后经了解,这2名驴友网名叫做“大厨”和“陆颖”,一男一女。


5月4日早晨6点左右

陕西曙光救援队接到一通求助电话,称一个来自云南的8人驴友团队中有3人穿越鳌太线失联,其他5人目前安全聚集在大爷海附近。随后,宝鸡眉县消防队与曙光救援队派出救援人员,前往大爷海救援,在跑马梁遗憾找到2具驴友尸体,一男一女,经确定是来自云南的8人驴友团队,仍有1名驴友处于失联状态。


5月4日早上9点

宝鸡市太白警方再次接到报警,另一个户外团队目前有2人被困失联,这2人是从水窝子营地前往2800营地途中失联。据了解,4月30日,这个团队从鳌山塘口进山,5月2日在水窝子营地遭遇暴风雪,5月3日一大早开始下撤,截止目前,这2名队友未能安全下撤,至今失联。失联的2人都是有经验的老驴友,1名女性驴友来自香港,另外1名男性驴友来自江西南昌,他们随身携带着一周以上时间的食物补给。


5月4日下午5点07分

被困水窝子营地的两名失联驴友安全下山。一名是来自香港的驴友王某丞,一名是来自江西的驴友王某辉。


截止5月4日晚9点半,共有2名驴友不幸遇难,仍有3名驴友失联。


截止5月5日晚9点

“五一”前后抵达宝鸡太白山进行“鳌太穿越”遭遇暴雪失联的30多位驴友,全部找到,2人受伤,3人遇难。



鳌太突发事件


鳌太事件持续发酵

陕西省太白县生态休闲办公室突发公告

各户外运动协会,俱乐部,户外登山组织者:

太白山、鳌山气候多变,户外登山穿越游玩条件十分恶劣,气候变化无常。尤其是鳌山地质构造特殊,地貌复杂,全线大部分时间浓雾迷漫,加之今年气温较低,山上积雪太深,近期连续发生游客失联事件,山上环境极不利于人类生存。太白县本着生命为重安全第一的原则,经过认真研究详细分析,决定:

所有户外组织不得以集体或个人名义,组织户外爱好者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登鳌山、太白山。

请各户外组织接到通知后,严格按照通知要求执行,并相互转告本行业其他同行,让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确保户外运动向着更健康、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这意味着什么?也许鳌太线从此不让上了


延伸阅读:   鳌太穿越

        鳌太穿越是指纵贯鳌山--太白山这一秦岭主脉的穿越线路,两山之间的直线间距为46公里,实际徒步穿越行程最为150公里左右,整个穿越中,海拔高度也由起点太白县的1740米上升至鳌山标志塔3475米,经太白梁3523米最终到太白山主峰拔仙台3767米,用时6~7天左右,大部分行走在无人区(刃脊横切(40%)+巨石(30%)+跑马梁(高山草甸+石块)30%),路途共要翻越17座3000米以上的高山,是秦岭山区最为原始和最为自虐的顶级穿越线路之一,是中国最艰难的五大徒步线路之一,也是众多驴友向往的圣地。


  鳌山到太白一线,为秦岭山脉海拔最高的一段主脊。沿途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石海遗迹遍布,终年云雾缭绕,气象万千,风云变幻,猝不及防。鳌太区域气候比一般高山地区更复杂且多变,一天有四季,常年出现狂风、大雨、冰雹、暴雨、浓雾、冰雪等恶劣天气,由于是属于第四纪冰川遗迹地貌,山峰陡峭、石海茫茫,夏季穿越时水源稀缺。


  鳌太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高耸入云的雄伟气势,瞬息万变的气候神姿,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因其海拔高、攀登难度大,气候变化无常,气候环境恶劣,昼夜温差较大,无人区较长,7天的负重,给原本事故不断而又没任何安全设施和安全标志的穿越埋下了更大的安全隐患,为此鳌太线也被驴友称之为死亡线路。

先看一段五一鳌太穿越的恶劣天气


秦岭穿越是中国最艰难的五大徒步线路之一,鳌山穿越太白更是秦岭穿越第一顶级线路。有媒体报道,2001年以来鳌太线发生的山难不下三十余人。从历年发生的伤亡事故来看,很多人对鳌太线的危险认识并不够,没有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食物、御寒衣物准备不充分等等。

户外徒步本身就是一项高风险的运动,绝对个人能力自恃太高,一味寻求刺激性、探险,忽视风险防范。

此外,为防止悲剧发生,景区管理也得绷紧弦。管理方有必要为驴友提供关于地形、地貌、气候特点、野外环境以及通讯信息、山民居住情况等详细信息;在驴友进山的隘口设置相关提示牌,告知驴友进山会遇到哪些危险,提醒驴友提前做好准备;并制定罚则,凡驴友擅自进山,将严惩不贷。

据悉,2016年4月1日起,陕西省正式施行新的《陕西省旅游条例》,该《条例》规定,组织“驴友”探险要提前5日备案,否则要处以最高5000元罚款,但太白县生态办的工作人员表示,让《条例》能够彻底执行仍有难度。

可见,保障驴友安全,除了强调其自身多一重安全防范,景区服务与惩戒到位,也能为驴友安全多加一道防护锁。


历年鳌太路线山难

1991年五一,咸阳彩管厂的张燕等人太白山历难;

2002年五一,独行侠华峥嵘(luckking)“魂断太白”;

2008年6月29日,西安一行3人穿越鳌太,老边离开后在东塬一带失踪,多方搜救无果;

2010年1月2日,西安一户外运动俱乐部杨女士在穿越鳌山时,凭借自己体力好,又有多年户外经验的优越条件,抛开团队,独自前行,最终走失在太白山,虽经多方搜救,至今杳无音信;

2010年7月23日,辽宁驴友“顺溜”和同伴郝开进行鳌太穿越时遭遇强暴雨,迷困太白梁,太白县政府组织救援突击队,使2名驴友成功获救 ;

2011年1月29日,西安市某医院职工“踏雪”,独自一人在穿越鳌太时本应一周时间的穿越行程,却因为气候条件过于恶劣,直到22天后的2月19日,才从太白山走出;

2011年 4月24 日,太白县户外俱乐部驴友牧野,在为三名河南驴友当向导兼背工穿越鳌太时途遇大雪,牧野由于感冒致高山反应引起肺水肿而命丧太白山;

2012年8月18日,西安618所9人一行穿越鳌山,分为前后两队,一人走过此路线,其余8人未走过,因山上上雨起雾,小聂一人离队后失踪于青峰峡一带,只找见一只鞋子、半个雨衣和背包;(以上信息来源:user.qzone.qq.com)

2012年9月,果果掉队独自扎营五天获救(信息来源:bbs.lvye.cn上流浪的拜伦的《鳌太穿越路线》)


2013年6月9日,56岁的西安山友张先生,与一群伙伴结伴穿越鳌太。行动中,其与两名山友同大部队走散,不久张某又与同伴分开,独自行走后失踪。6月16日,张某遗体在海拔3500米的九重天被发现(信息来源:宝鸡日报)


与张某同一天进山的湖北女山友施曼,在网上与8名山友结伴穿越鳌太。当晚,

队伍选择在海拔2900处扎营。次日,体力不支又没有GPS定位设施的施曼,被队友规劝与一郑姓河南山友原路返回。下撤途中,她遇到了一名年龄较大的山友,随即放弃撤退,继续同行前进。但无奈,体力不支的她,渐渐跟不上落了单。6月12日,有山友最后一次发现施曼位于麦秸梁,后彻底与外界断了音讯(信息来源:西安日报)


2013年8月24日 ,来自河南三门峡的9名山友从太白塘口出发,穿越鳌太。8月27日上午,队伍行至2800营地时,其中一名山友“我行我素”(本名王建军)独自活动后,再没有回来。9月15日,多方寻找无果,无奈暂停搜救(信息来源:陕西曙光救援总队论坛)


2013年9月20日,27岁的山友杨某参加户外俱乐部组织的鳌太七天穿越。23日,行至金字塔处时遭遇大雾降温,队伍就地扎营。晚上,山区下起暴雨,温度陡降,杨某出现失温,次日早晨出现神志不清,身体冰凉等迹象,当即采取保温急救。上午12时40分,杨某失去了生命迹象(信息来源:华商报)


2014年9月,一名井冈山山友因失温,死于药王洞。

2015年9月,湖北一女山友在大石河营地,因失温死亡。

2015年10月9月26日,湖北山友“知足”在穿越鳌太时,发生猝死。

2015年12月25日,山西山友“行客”与一名甘肃山友穿越鳌太,失踪一个多月后搜寻无果。


山难启示:


细数以上发生在鳌太的部分山难,每一起都牵动着无数山友的心。他们的离开,绝不仅仅是一串令人唏嘘的数字,而是向后来者发出的声声警示。

  • 不听劝阻独自活动

  • 马虎准备冒然进山

  • 枉顾身体发出警告

不听劝阻独自活动——在已发生的山难中,“老边”、施曼、“我行我素”等的遗憾离开,皆因独自活动导致。其中,后两者均在途中遇到过提示或劝说不要单独行动,却未引起重视。


2013年8月27日,与“我行我素”一同扎营在2800营地松树林的另一队穿越鳌太线山友“三门峡三石”回忆了当时的整个状况:


27日一早,雨依然在下,我拉开帐篷看到当时雾很大,并且下着雨水,风吹在松树林里,发出令人压抑的声音。

8点多,一个三门峡的山友和湖南山友走下来,问水源所在地。因水源距离我们不足200米,且附近有明显标志物(一堆气罐垃圾),且此时领队衣物全部湿透无法带领,便给他们说明了水源方向。下去不多时,经验丰富的湖南山友发现有迷路危险,强烈要求两人一同返回。9点多,又有两名三门峡山友下去取水。

9点半,让我最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先前两次去取水的人都是走过我们帐篷时主动与领队打招呼,“我行我素”走过来时却是正在睡觉的领队先说话。


两人寥寥几句的对话,竟成了生死之别,


你干啥?
我下去看看。
不能一个人去。
没事没事。


同样,在施曼掉队后,也曾遇到过其他山友劝阻,但未果。


11日,从药王庙去荞麦梁的路上遇见她(施曼),晚上18:30左右我们准备在荞麦梁前扎营。但小姑娘太要强,非要一个人赶到水窝子,没能留住她。天黑后,看到她的头灯在荞麦梁上闪过,我们一直在喊都没回应(山友“山歌”提供)。


马虎准备冒然进山——2015年圣诞节进入鳌太失踪的两名山友,出发前发表的朋友圈内容,便已为这趟出行埋下了定时炸弹。


25日10时,这名来自山西的24岁大学生在微信“格蕾丝的家人”中发出了进行鳌太穿越前的最后一个消息:

当日晚上21时30分,同行山友“行客”发表了一封朋友圈,内容为:


也许是之前想的太简单了,在几乎没有带任何装备的情况下,150公里,5—7天时间,全程海拔3000米以上,全程都是雪山,温度零下20—30度,而且之前所有的路标都被大雪覆盖。

当真正临近的时候,才知道困难是如此之大,现在只能倾其所有能力和凭借自己仅存的那点运气完成在那些外人看起来微不足道而自己却视为梦想的一次徒步穿越。行客——加油

2010年1月,山友“大杨”的失踪,也是源于准备的仓促:


此次是“大杨”第一次穿越鳌太,没有足够的能力自寻路线,且由于是俱乐部组织,所以本人并未携带帐篷(信息来源:参与搜救的山友“秦岭名蛇”)


避免仓促出行,其实有章可循,最基本的方法是出行前,务必认真阅读并参考2-4位成功走过山友的装备清单,携带好温标合适的睡袋、炉具、足够的替换衣物,以及至少5-7天的食物补给。


枉顾身体发出的警告——除了拥有资深户外经验的山友“牧野”的意外离开,2013年先后发生的两起山难,都是因为未能注意身体警示,及时正确处理引发。


2013年6月16日,山友张某遗体在海拔3500米的九重天被发现的前一天,与另一群山友相遇过,当时他神智清楚,还将家人的手机号码留给了这群山友的领队,希望他们走到有手机信号的地方给家人打个电话。因此,其家人推测,在尚无天气剧烈变化的前提下,张某遇难的最大原因是原本不佳的身体:

张某肠胃不太好,此次遇难很可能是突发疾病身亡。


三个月后,另一位27岁的渭南山友杨某,则因暴雪雨后的失温失去了宝贵生命。据当时同队的山友“鲨鱼”介绍:

杨某所在的登山队行进至23日时,原计划要在海拔2800米营地扎营,却在“金字塔”附近遭遇大雾降温,队伍决定就地扎营。

当晚,山上下起暴雨,温度骤降,队员们的帐篷均被雨水打湿。领队“精彩”发现杨某失温后,将自己的睡袋也给了他,自己和另一名队友挤在一个帐篷里。


由于夜里大风暴雨,风向变化,队员全都呆在帐篷内。直到第二天天气转晴准备拔营时,领队发现杨某失温严重,出现了神志不清、身体冰凉等迹象,当即采取保温急救,但已来不及了。


如果能早一点在发现自己已经失温,并立即反映情况采取施救,又或者出发前将保暖措施做得更足,也许27岁的他不会就这么在无人陪伴的风雨夜,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据统计,2001年以来鳌太线发生的山难不下三十余人。2014年10月19日,6名驴友从秦岭石砭峪出发欲穿越牛背梁,因迷路失联,经3天3夜的紧急搜救被安全带出山。2015年12月26日,甘肃和山西的两名网友穿越秦岭时失联,至今杳无音讯。2016年4月6日,24名大学生在穿越秦岭“小鳌太”线路中遭遇极端天气,经过十几个小时紧急救援安全获救。

       诸多伤亡失联数据令人触目惊心,鳌太线不愧是死亡线路,徒步穿越的风险极大。即便有丰富户外经验的驴友,在突发恶劣天气时,也难以轻松脱险,更遑论很多菜鸟级的驴友,只是有过几次徒步旅行的经验,就信心满满贸然闯入鳌太线,岂不是置身于危地。从历年发生的伤亡事故来看,很多人徒步经验不足,对鳌太线的危险认识不够,对该线路的地理状况没有充足了解,没有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食物、御寒衣物准备不充分等等。

      户外徒步本身就是一项高风险的运动,对身体、意志都是很大的挑战。现在随着户外旅游的流行,喜欢上徒步穿越线路的人越来越多,这种具有冒险精神、挑战极限的行为可嘉,但不能太过大意,对个人能力自恃太高,一味寻求刺激性、探险,而忽视风险防范。不管是徒步穿越,还是玩其它极限运动,都要珍爱生命,敬畏大自然,可以在安全工作到位下冒险,而不应毫无底线地玩火。





鳌太的准备:

        1、走鳌太,一定要跟着可以信赖的团队,不是常说无兄弟不登山么!且行走前,能对自己的身体做个全面的体检,了解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也算是对队友的负责,你说呢?

       2、鳌太的服装。夏季鳌太,服装按照春秋准备较好;春秋鳌太,服装按照冬季准备较好。冬季鳌太,服装按照冬季4000-5000米山峰要求准备较好。有时,你准备了,也许天气好,不一定用得到,但是如果用到,就可能救命。鳌太的食物,一般鳌太在天气正常情况下走4-7天都很正常,所以食物按照7-10天准备最好。冬季走鳌太,千万别带什么水果,因为在那种温度下,水果全成了冰疙瘩,根本无法食用。

        3、行走前,最好认真研究一下鳌太的GPS路迹,也可以对照谷歌卫星地图,认真了解每一段需要行进的方向。有可能的话,予以打印,以便在行走时对照。

        4、行走前,可以登陆“天气在线”,最好认真了解一下穿越期间太白、眉县、陈仓、佛坪甚至凤县的天气预报,太白县周边的天气,可以作为参考。选择较好的天气出行,是降低风险和规避风险最好办法。“天气在线”是这几年来我们走鳌山和鳌太作为天气参考认为最为精确的天气预报网站。

        5、走鳌太要有平常心,走完了,你还是你,并不能怎么样,所以别人走5天,你没必要一定要走4天完成,因为太尉已经走3天完成了,基本接近极限,你要超过他,就等玩命。

        6、当自觉背负能力不行的时候,走鳌太可以雇佣背工,雇背工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就算为当地农民增收做贡献吧!

        7、不管几个人走,当大家都未走过得时候,不要太相信GPS或者你打印的地图,雇个向导,也不算啥丢人的事情。因为雇佣背工和向导,会让自身安全得到最大的保障。向导和背工还有个好处,就是在你们缺水的时候帮你找水源,这种本领,只有他们有。

    鳌太行走中:

         8、遇到大雾,掉队迷路,别怕麻烦,找个避风的地方扎营,钻进睡袋,保持体力,等待天气好转,辨清路或者碰到后续队伍再跟着走。

         9、身体不适时,也尽量扎营,烧热水,按症状服药,等待身体适应后迅速原路下撤,终究山在那里,以后还可以再爬,但命只一条(前提是得认识原路,或者有人陪伴)。

         10、走失的时候,不要下降太多,尽量返回路上,在显眼处的高梁侧面避风处扎营等待被发现。

         11、遇到大雨,尽量避免雨中行走,可以找个石峰,用雨衣或者地席支撑避雨,因为雨中湿滑,可能造成你受伤。同时,雨加上风,很可能带走你身体热量,造成失温。

         12、鳌太线路,基本位于鳌山和太白山之间的主梁上,所以只要天气晴好,用心判断,主梁较容易寻找。因为主梁沿途一般有若干制高点(山头),线路一般不会翻山,在山梁两侧。若果越走越低,观察后边没有较高的山头(海拔低于2800米),那你一定是走到了支梁了,赶快原路返回找路。

         13、若中途下撤,不要想当然,觉得有沟就有路,因为水可以走的,人有时并不能走。

         14、若中途下撤,尽量找路,一定要走在路上,一旦无路,细心寻找,有时因为滑坡或者枯树倒塌挡住了路。因为鳌太一线南北两侧,下撤线路线很多,只要用心,先沿支梁行最后再下沟,基本都能走出去。

        15、一旦起风降温,且有浓雾时,就离降雪或者下雨不远了,尽量早点扎营,进入帐篷钻进睡袋才是最安全的。

        16、在天气正常情况下,鳌太每日最佳行走时间冬季是早8、9点至下午5、6点,夏季为早6、7点至下午6、7点,如果不是想挑战自己体能,尽量别加班走夜路。

     17、当你在行走时候腿抽筋,说明你腿部肌肉已经疲劳了,赶快停下来,用热毛巾敷敷,或者自己揉揉,让肌肉疲劳得以缓解,休息休息再走。

        18、爬山不要太倔强,不要不服输——输赢皆浮云,生死一念间。

鳌太的营地

        19、鳌太线路全程虽长,但理想营地并不多。理想的营地,第一避风、第二防雷、第三利水(排水较好,不会因为大雨帐篷被淹)、第四平坦、第五有水源。按照上述原则,鳌太全线营地有:a2900营地、b鳌山大梁和药王殿大梁衔接处营地、c药王殿营地、d水窝子营地、e2800垭口营地、f九层石海下西原营地、g大石河营地、h大爷海营地、i平安寺以下十里一庙,基本都可扎营。

鳌太水源

        20、鳌太一线,在营地附近,基本都有水源。水源分活水和死水。活水水源一般位于梁侧面褶皱处,活水不用过滤,即可烧开饮用,有时着急,甚至不用烧开即可饮用。死水一般位于草甸低洼处,基本都是雨水积水,用丝袜过滤后烧开就能饮用。随着季节和天气变化,水源有时会有变化,和原GPS水源点有不同。但是只要用心去找,营地附近基本都可以找到。




鳌太事故年年有,初略统计失温是事故致死的主因。而这个问题却常常被驴友们忽略,这相当危险。万一不幸遇到失温的情况,该怎么自救或者帮助别人呢?

什么是失温?

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些寒颤、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

核心区:指包括大脑、心肺等核心生命器官,而不是四肢和体表皮肤。手指头脚趾头长冻疮之类的伤害并不是失温。

什么状况会导致失温?

很多人认为失温就是冷,就是因为温度低导致的,这个没错,温度低确实是导致失温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并非全部。

人体正常体温是37℃,本身就是个热源体,因此也会与外界进行热传递作用。起风时通过对流方式与外界进行热传递、游泳时身体的热量通过传导方式与水发生热传递、即便静止不动身体同样会通过辐射向外传递热量。

根据这三种热传递方式:温度、湿度、风力,这三个因素是失温最常见的直接原因。

三要素当中只要有两个因素出现状况就有可能会出现问题。

失温有哪些症状?

当体温在35℃以下时,就会发生失温。失温必须立即处理,否则患者可能会丧命。


轻度失温(MildHypothermia)

核心温度在37-35.55度。 

体征:不能控制的发抖,不能做复杂的动作。例如攀冰或滑雪,但能够走路及说话,外围血管收缩。

其中:在37-36度时,体征正常,可能开始发抖,在 36~35度时,会感到冷,抖动可轻可重,手开始发僵,不能用手做复杂的工作。

中度失温(Moderate Hypothermia)

核心温度在35-33.88度。

体征:意识茫然,动作协调性开始丧失,尤其是手部。例如不能够拉拉链。原因是外围的血流量不足。说话含糊,剧烈的抖动,行为失常,例如,开始脱衣服,但自己不觉得冷。会出现激烈的抖动,肌肉不协调开始明显,动作慢且看上去费劲,脚下开始磕磕绊绊,开始迷糊,也可表现为警觉。

重度失温(Severe Hypothermia)

核心温度在33.88-30度。

这个温度将是致命的!在33.88-32.22度时,会出现持续性的剧烈抖动,说话困难,思维 迟钝并开始健忘,明显的活动能力衰退,不能够使用双手,走路经常绊倒,情绪沮丧,低落,间歇性的发抖。

在32.22-30度之间时,外露的皮肤呈蓝紫色,并且肿胀,肌肉协调非常差,不能行走,思维混乱,但是也可能保持一个姿势并看起来有清醒的迹象。抖动停止,先是剧烈抖动,然后暂停,之后继续循环。暂停的时间会逐渐加长直到抖动完全停止。因为燃烧肌肉中糖原产生的热量不能抵抗核心温度的持续降低,人体停止了抖动来储存糖原。倒地,不能够继续行走,蜷缩成一团以保存体温,肌肉逐渐僵硬。

由于外围血流量被限制,及乳酸和二氧化碳的累积,皮肤发白,瞳孔扩张,脉搏速度变慢。在体温31度左右人体开始进入冬眠状态,关闭几乎所有外围血液循环,并且降低呼吸和脉搏频率。

最后,死亡!

在30度时人体进入一种看起来像是已经死亡,但其实活着的状态!在30度-27.77度时,肌肉僵硬,半昏迷,昏迷,脉搏与呼吸频率变慢,可能有心脏纤颤。

在27.77-25.55度之间时,失去意识,心跳和呼吸反复无常且非常浅,脉搏可能触摸不到,任何突然的冲击都可能引起心室颤动并导致死亡。

到了25.55-24度时,将出现肺水肿,心脏及呼吸衰竭。但很可能在达到这个温度之前就已经死亡了。

如何避免失温?

俗话说,防患于未然是规避风险最好的方法,我们不仅仅要学习失温发生之后该如何正确处理,更应该掌握如何做才能避免失温的发生,这才是最科学合理的方法。

户外出行的人注意力大多集中在防雨防雪,只顾保暖,而忽略了大量出汗引起的失温风险,忽略了贴身内衣的选择和准备。寒冷天气下的户外活动,保持身体干燥,若被打湿,赶紧换上干衣服,这点非常重要!

Tips: 选择快干排汗的内衣,切忌棉质内衣。棉织品很吸汗,不容易导出从而引起失温。

注意衣物的增减。很多人在徒步的时候喜欢穿得厚厚的,生怕自己在路上着凉,结果没走多远,浑身上下被汗水打湿,很容易失温。

在高寒地区徒步,出发前将保暖衣物放在随身携带的包里,然后出发时穿着薄快干T恤或加一件透气好的外套,这样做刚开始会觉着有点凉,但是不会出汗。每到一个休息点就立马取出保暖衣物给加上,避免着凉和失温,一旦再次开始活动,再脱下保暖衣物。这样做基本上从头至尾贴身衣物始终是干燥的!而且也不会觉着有多冷。

如果遇上寒冷天气出行,做好相应的防风防护措施,不要暴露在寒风中,保暖的帽子、手套、围脖、防风衣、厚袜子、防风面罩、甚至是风镜等都是大风寒冷天气出行的必备物品。暴露在外的身体器官过多,面临的风速越大,身体热量也就会相应的加速散失。

不要让自己体能透支,防止脱水,避免过度出汗和疲劳,食物和热饮随时补充身体热量也是非常有用的预防失温的方法。

失温该如何救治?

现在说说如果你失温了,我会做什么?


首先我会注意同行的队友,如果发现有人有类似轻度失温的症状,会立刻通知领队,另外看看队里是否有医生,由专业的人瞧瞧,毕竟同样的症状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

确定是轻度失温后,首先提醒领队立即检查所有其他队友的保暖着装,也让队友互相注意是否有其他人有反常情况。道理是,发现一个人失温,很可能也有其他人失温。

立即请领队通盘考虑,决定是否分队或整队前进,或下撤。并对失温病人,立即采取措施,千万不要冒险挺进,想等等看看情况再做决定。轻度失温对身体没有危害,只是身体发出警告信号,让人知道病人现在的情况是:体内所产生的热量不足以应付运动的需求和身体放出的热量,也就是能量入不敷出,开始丧失体温。如果没有迅速处理,等到失温进入中度,在恶劣环境中很可能就回天乏术了。

处理原则非常简单:增加热量供应,减低热量排放。

首先迅速找到相对遮风避雨的地方。

要求病人立刻进食,特别是含糖分高的或碳水化合物,不应该给蛋白质或脂肪类的食物,并同时给病人热水喝。人体的消化系统是最有效的产热机器,对提升体温,比任何身体外部加热的手段都有效。碳水化合物或糖可以“迅速”提供人体需要的能量,蛋白质和脂肪太慢。(扎营过夜睡前可以多摄取脂肪,因为身体在静态时燃烧相对较多的脂肪,可以防止自己睡眠时不失温。蛋白质则主要作为其他用途,实在没有碳水化合物或脂肪时身体才会拿它做燃料。)

进食的同时,检查病人是否里层衣服湿透。是的话,立刻换掉。湿衣服传导热的效率为干衣服的25倍。

进食之后要求病人在另一位队员陪伴下小解(失温病人可能认为自己没问题,别人小题大做而撒谎),由另外一位队员看尿液落地前是否黄浊。黄浊的话,说明病人已经脱水。脱水和过度运动也会导致失温。尿液检查,明确已经脱水后,必须要求病人喝较多的水。

不能给病人喝带咖啡因的咖啡,咖啡因利尿,加速脱水。

不可以让病人吸烟,尼古丁使血管收缩,容易产生冻疮。

没有水的话,千万不要让病人吃雪,要用炉子化开加热。每克雪化成水需要80小卡的热量,每提高一克水一摄氏度需要一小卡,把一克雪变成35度的水需115小卡,把雪变成一升35度的水需要115大卡。(懂化学的同学帮我检查一下是否正确。)剥夺一个失温病人115个大卡的热量是要命的。

病人进食后,可能的话,尽可能继续运动,可以往下一个地点移动,或就地运动。使用背部和腿部的肌肉可以很快产生热量,比身体发抖更有效。如果决定暂时停止前进,要立刻搭建避难所。有帐篷用帐篷,越封闭越好。专家根据经验说,一个封闭的空间比救生毯管用。前者减少空气对流引起的能量消耗,后者减低人体热辐射损失的热量。对流是可怕的,换言之,暴露在大风的环境里是极度危险的。

如果失温现象发现的晚,救助就难了。进入中度失温,病人很可能不合作,不进食,即使食物进到胃里,也可能因为体温低,消化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无法产生足够的热量。要着重考虑建立避难所,减缓病人的能量排放,再用其他较低效的体外暖身办法帮助他。幸运的话,病人回暖,就有可能活命了。前面提到如果病人剧烈颤抖停止时,表示身体无法产生任何热量,如果队伍还在行进中,即使病人在搀扶下还能走动,也必须立即停止,建避难所,立刻急救,用各种体外的热源帮助病人回暖,否则很快会进入重度失温。

重度失温时,病人看起来几经死亡,但并未死,不过也只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和设备才能救活。这段时间,病人心脏非常脆弱,很容易发生心室纤颤,即心室肌肉乱颤,无法正常供血,紧接着血液循环停止,导致人体缺氧,死亡。处理这样的病人,要小心翼翼,好比处理脊骨折断的伤者,不能有任何一点颠簸磕碰。我常想,如果灵山或鳌太失温的驴友,成了活代谢冰箱,是否也禁不起被抬下山的折腾,注定要死亡。除非有直升机救援,我想应该没戏。


知道什么时候人事已尽很重要,是否继续在野外施救,是否留人陪伴,领队必须重点考虑其他队友的安全。如果认为其他人也有失温死亡的危险,把病人安顿好之后,这些人(包括领队本人)也必须尽速撤离,希望新的队伍可以尽快赶到进行施救。懂得判别重度失温的症状将有助于做此类困难的决定。在珠峰上,超过8千米乃死亡区,极寒又极度缺氧,人在此区内停留两三天以上必死。原则上是驴友丧失行动能力时,只能遗弃,不提倡其他人跟着陪葬。


内容引自:MRZ(http://bbs.lvye.cn/thread-746901-3-1.html)





自由空间 2017-5-5 23:36:00 | 阅读全文 | 回复(5) | 引用通告 | 编辑
{Re:“鳌太穿越事故”再次敲响户外安全警钟}
自由空间8月13日,朱某和同行队友从太白县塘口村进入鳌太穿越线路,至今已经过去大约半个月的时间。据悉,这名驴友进山后,行至导航架附近区域时,因体力不支与同行队友分手,有同伴为其留下了部分食品及饮用水。但随后朱某并未下撤,最终失联。

鳌太线穿越近年来频频发生户外登山者遇险事故。

从2012年至今短短几年时间,

共有41人登山遇险,其中14人不幸遇难。

户外潜藏着各种复杂的危险因素,

随时都有可能对驴友造成危险和伤害。

我们总是会忽略一些细节:

“意识、技能、装备”等

希望出行的朋友一定在技能、心理和物质上做好充足准备。户外说到底就是能安全的回家!祝所有要出行和正在旅途的朋友一路平安!
自由空间 2017-8-29 14:41:22 |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鳌太穿越事故”再次敲响户外安全警钟}
自由空间户外装备一定要过硬。那都是救命的东西,户外挑战也不是仅靠冲动所能为!环境的恶劣会让你知道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突降气温零下15° 装备不充足 导致失温 悲剧总是在上演 可我们都不能谨记 !

历史用无法磨灭的印记告诉我们,
户外的每一步都轻视不得,
无论是否拥有资深的经验,体力又有多强,结果都可能一样。
且行且珍惜!走向山野,平安回家。
自由空间 2017-5-10 8:35:38 |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鳌太穿越事故”再次敲响户外安全警钟}
自由空间鳌太线路本是一条极其平常的徒步线路,但虽然平常,却还没有平常到随便任何一个人都能走的程度,还没有平常到像逛街一样悠闲。鳌太虽平常,但人和人的体能以及对线路的掌握、对山的认识和求生自救的本领是不同的,无法效仿, 所以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体能、认识自己求生能力、认识自己对线路了解的程度、认识自己装备应对恶劣环境的能力、认识自己对队友和领队了解度等等,都是安全鳌太很重要的前提。千万不要以为别人能走的你就能走,人和人真是不同的。
自由空间 2017-5-8 10:09:22 |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鳌太穿越事故”再次敲响户外安全警钟}
自由空间中国30年户外,在进入21世纪后发展迅猛,但也只是市场规模的迅猛,人们的安全意识以及科学的户外都没有有效的快速跟进,前路漫漫,这就需要更多的人为中国户外运动科学、安全的发展做出努力。
自由空间 2017-5-7 18:26:07 |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天堂里没有暴风雪,逝者如斯,愿他们一路走好!}
自由空间于“五一节”前后抵达宝鸡太白山进行“鳌太穿越”遭遇暴雪失联的30余位驴友,目前,除1人失联、2人遇难外,其余人全部找到,已汇集在大爷海,处于安全状态。
作为旁观者,我无法还原整个事件的现场,只能推敲、推测、推演。鲜活的生命,是怎样的一点一点的熄灭生命之光的,心里和生理做过怎样的抗争和挣扎,即使是其亲属、家人,即使是血脉相连,也无法感知,但是他们的痛苦,却一辈子永远地烙在了他们的同伴、他们的家人的心上,即便是时间的流失、岁月的冲刷,都无法泯灭!
自由空间 2017-5-6 0:05:45 |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