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最新日志
载入中.......................
最新评论
载入中.......................
//最新回复
载入中.......................
友情链接
站点信息
载入中.......................
博客首页 
{事故隐患排查的基本方法}


运用风险评估技术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机制


为进一步深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实现安全生产的系统化、科学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我们要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机制,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从细节预防事故发生。我们要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深入研究如何在现有安全管理基础上提升安全管理的系统性、前瞻性、可控性,探索适合安全生产实际的、基于风险的,系统化、规范化与持续改进的安全风险管理模式,逐步构建一套理念先进、方法得当、管控有效的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立隐患排查新常态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各类事故,保持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


我们以风险控制为主线,以危害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为原则,结合本单位生产实际,系统地提出设备设施、劳动安全、作业环境、职业健康风险管控的内容、目标与途径,强调事前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事中落实管控措施、事后总结与改进,最终达到风险超前控制和持续改进的目的。


生产企业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技术标准,规范风险评估方法,量化风险等级。要发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辨识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人员行为、环境条件等因素可能导致的安全、健康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风险,确保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及时性、全面性、科学性。要对辨识出的风险分类梳理、分级管控、分层落实,确定出各类、各级、各层的安全预控重点。要建立风险数据库并持续地开展动态辨识,评估更新,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动态管理。


我们通过一件具体的交通事件案例分析,来浅谈一下运用风险评估技术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机制:


事件简述:

2014年7月4日,司机班员工刘某某驾驶一辆皮卡货车往公司宿舍方向行驶,同行人员有三人,公司车间保管员王某某坐驾驶室前排。在车辆行至小果岭处时(车速为40公里/小时左右),公司员工戴某某骑一辆摩托车对向行驶而来(车速也应该达40公里/小时左右),由于摩托车是从弯道转入直道,为避免离心力将车往外圈的方向推,所以,摩托车在进入直道后还是压着路面中心行驶。由于汽车也是从弯道转入直道,同样压路面中心行驶,在两车驾驶员感觉迎面相对来车时,大概只相距8米至10米左右。此时,两个驾驶员均采取带刹车并互相躲避措施,但最终未成功躲避,摩托车前右挡脚板挂撞住汽车右灯保险杠处,惯性导致摩托车驾驶员戴某某前甩出1米左右(汽车右门外)。 


事故地点

事件发生位置如下:


事故现场

事件现场如下


事件调查分析

(一)后果

车辆货车损坏待估,摩托车司机鼻骨及左眼框内侧壁骨折、左额部及左眼睑挫裂伤。

(二)直接原因

摩托车采取错误避让措施,导致发生碰撞汽车的交通事件。

(三)间接原因及暴露问题:

1.无牌车辆上路(摩托车、皮卡均为无牌车);

2.摩托车驾驶员无证;

3.摩托车驾驶员PPE佩戴不合格,人员落地后,下颏带脱开,导致头盔脱落;

4.道路弯曲,视线不佳;

5.驾驶员防御性驾驶意识不强,对应急处置经验不足;

6.司机班车辆管理不到位,有未按规定私自用车的情况,如开回宿舍。

(四)责任认定

待交警提供认定书,初步认定为摩托车司机负主要责任,小车司机负次要责任。 


风险评估技术介绍

在GB/T 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和GB/T 27921-201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中对风险评估基础术语介绍如下:

(一)危险源(危害)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二)根源危险源

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三)状态危险源

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四)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指运行的环境,如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等造成人的失误、物的故障,进而造成能量意外释放。

(五)危害辨识

识别危险源(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六)风险

某一特定危害可能造成损失或损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通常表现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七)风险评估

辨识危害、风险分析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八)基准风险评估

对企业当前面临的危害和风险进行基本的、全面的识别和评价。

(九)持续风险评估

不间断地、不考虑位置地识别作业活动、设备和设施所面临的风险。

(十)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

对所确定的高风险对象或事故暴露的高风险问题,进行专项的或针对性的及详细的风险评价。

(十一)风险控制

制定风险管理方案,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度。


风险评估方法

(一)工作场所风险评估概述:

1.工作场所风险评估是一种特定的定性的风险评估方法。

2.可用于组织理解和评价所面对的风险。

3.在实施风险控制的时候,能够让组织辨识出需要优先考虑的风险,或者高风险。

4.主要适合危险操作和密集人群工作的场所。

5.评估主要针对操作者的行为(而其他评估方法,可能更多针对设备和环境以及程序等)。

(二)工作场所风险评估的主要工作内容:

1.工作场所危险源辨识;

2.工作场所风险评估(包括危险源导致有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P;有害事件发生后的可能的后果S;以及人员暴露在危险场所的频率E);

3.制定可行的控制措施,以降低评估出的风险。

4.实施确认的优先风险控制措施;

5.监测,以保证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以及风险变化的趋势,确保风险不会增加。

(三)工作场所风险评估的作用:

1.检查所有工作场所和设备操作的灵活性。

2.改善对危险源的认识(包括健康、安全、财产、生产、环境、公共责任、产品责任等 )

3.实现人力资源的纵向管理(任职标准、专业管理)

4.系统的文件化

5.改进风险管理的效率,便于风险回顾和理解,以及控制。

(四)团队或小组评估:

基于团队和小组的风险评估,要确保风险评估工作是由一个包含多个专业的人员组成的团队或者小组来完成;千万不能将一个场所的风险评估工作,做成一个人,或者象一个人一样的小组(如单一专业、形同一人)。

(五)工作场所风险评估的准则:

1.考虑所有程序和工作活动所引起的全部风险(所有的产品、活动和服务);

2.所有进入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员工、承包商等);

3.所有常规或者非常规的活动;

4.工作场所内设施、设备、材料、物质等的变化;

5.考虑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下可能的风险;

6.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下的风险;

7.风险评估的详细水平要和风险的水平相当。

8. 通过工作场所的风险评估,要评价和确定:

9.重大风险;

10.有发展潜能的较小风险;

11.可能变成主要风险的较小风险;

12.所有SHE监测标准和控制措施;

13.所有对SHE监测和控制的缺乏和原因;

14.工作活动的各个方面。

(六)工作场所风险评估的方法:

1.基准风险评估:确定工作场所现有风险概况,以便决定风险评估项目的重点区域。其结果是《风险概述》;

2.基于问题风险评估:对基准风险评估中所确定的具有重大风险的活动、职业及任务进行详细的评估研究 ;

3.持续风险评估:就是经常地进行风险评估,换句话说也就是不间断地、不考虑位置、个人而且所有员工都应当辨别所有的风险 。

(七)工作场所风险评估的作用:

1.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场所已经有了很多控制措施,而且,实际中很少发生失能伤害事故;现场的大多数员工都熟悉工作程序、使用PPE等;而且,也采取了监督和检查机制。

2.工作场所的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正式、常规的危险源辨识和控制措施的回顾、检查、评价和改善机制;也通过三种风险评估方法,让组织中不同层次的人员充分参与风险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风险评估流程

(一)危害辨识主要内容有:

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3.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

4.工序: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

5.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6.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

7.特殊装置、设备:危险品库房等;

8.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9.各种设施: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务室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

10.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二)危害类别

按GB/T3816-92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及导致事故、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起因物、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危险/危害因素综合分为8大类,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械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生理、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

(三)危险源(危害)识别要点与过程

1.危险源有两种:“根源危险源”和“状态危险源”。根源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状态危险源是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识别危险源存在,首要任务是识别根源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识别状态危险源(状态危险源包括了人、物和环境三方面,是人的失误、物的故障及其产生的环境因素)。

2.识别危险源(危害)是二个过程:一是识别危险源(危害)的存在,二是确定危险源(危害)特性。

(四)危害辨识方法

工作安全分析(JSA)、计划任务观察(PJO)、安全技术交底、安健环代表检查、日常巡查、使用前检查、专项监测等。


综合分析

依据风险评估技术对这起交通事件的综合分析暴露的问题如下:

(一)人:

1.无证驾驶整改,摩托车驾驶员基本均为无证驾驶。

2.超速驾驶,外来人员在厂内驾驶超速现象普遍,厂内人员也偶有发生。

3.电厂专、兼职基本没有进行过防御性驾驶技能和考核,风险预判能力及应急处置经验不足。

4.驾驶、乘坐摩托车不带安全头盔普遍,汽车前排不带安全带偶有发生。

(二)机、料

1.无牌车辆在厂区行驶,特别是摩托车基本均为无牌车。

2.近期部分土建工程使用的外来车辆状况较差。

(三)法

1.在前期检查中发现,综合部在交通方面的计划任务观察(PJO)开展不到位,安排了没有驾驶资格的新员工进行任务观察。

2.司机班非正常工作用车管理不到位。

3.检查站对过往车辆登记记录信息不全。

4.对外来车辆安全告知不足。

5.综合部、司机班对事故事件有关规定的依从不足,司机班人员在交通事件上,未能做得不及时如实汇报。

6.电厂基于目前现状,未能制定并执行无牌车辆、无证驾驶的管控要求。

(四)环

 1.厂区道路弯急、视线差,配置的反光镜、减速坎不足。

 2.节假日、暑假期间外来人多、复杂,给道路交通带来隐患。

3.外来车辆较多,对电厂规定、要求、路况均不熟悉,带来较大风险。


整改措施

依据风险评估技术对这起交通事件的整改措施:

(一)厂内牌汽车管理 ( 牵头责任部门:综合部)

综合部制定整改计划,尽快完成厂内牌汽车的报废工作。(规定时间提交方案计划)

(二)外部无牌车辆管理 ( 牵头责任部门:综合部)

1.无牌摩托车整改:组织公司商讨并提出公司无牌摩托车的整改方案,逐步禁止无牌车辆进入厂区。(规定时间提交方案计划)

2.综合部再次向各级保安强调,对外来无牌车辆严加管控。(立即执行)

(三)无证驾驶:( 牵头责任部门:综合部)

1.员工无证驾驶摩托车整改:组织公司商讨并提出公司无证驾驶摩托车的整改方案,逐步全面禁止无证驾驶。(规定时间提交方案计划)

2.综合部制定对外来驾驶员检查驾驶证的可行性及方案。(规定时间提交)

(四)限速管理 :( 责任部门:综合部)

1.制定增加测试拍摄、监控的方案,并做好资金预算。(规定时间提交方案计划)

2.制定门岗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并做好资金预算。(规定时间提交方案计划)

3.评估目前设置摩托车、汽车均限速40Km/h的合理性,并完成最终评估整改意见。(规定时间提交)

(五)外来驾驶员管理:

1.督促保安认真履行安全告知职责。(责任部门:综合部;完成时间:规定时间)

2.完善驾驶员入厂告知方式。(责任部门:综合部;完成时间:规定时间)

3.在承包商、供应商驾驶员管理方面,项目部门做好安全告知。禁止无牌、无证、超速、超载等要求及时通知承包商、供应商人员。

(六)道路设施整改及交通信息通报

1.综合部开展厂区内道路风险评估,并制定整改方案。(规定时间完成评估并编制方案)

2.道路风险提示:综合部将电厂经常行驶道路的交通安全或道路变化信息,以短信形式发布,针对性提醒驾驶人员关注道路变化情况,增加预防性驾驶的重要信息。(立即执行,并形成常规工作)

(七)安全教育

1.综合部组织全厂一次交通安全教育,并制定防御性驾驶的培训计划。(规定时间)

2.综合部组织司机班进行一次针对性的交通事件安全教育,并学习电厂事故事件管理标准(对交通事件的管理部分)。(规定时间)

3.各部门组织部门通报学习近期交通事件情况。(规定时间)

(八)交通安全检查及专项整治

1.截至8月底,开展交通专项整治,重点查超速、驾驶摩托车不戴头盔、酒驾、前排不带安全带等不安全行为。(责任部门:综合部、安监部;规定时间)

2.综合部根据警觉性驾驶法(或预防性驾驶法)制定计划工作观察表,进行有效观察, 发现不安全因素或危害驾驶行为。 (规定时间)

3.综合部根据对无牌、无证的最终整改方案组织进行专项检查,必要时邀请交警执法。(责任部门:综合部,安监部配合;时间待定) 






















01

生产现场有否“三违”现象

“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员工现场操作是否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和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不同行业员工劳保用品配备和使用有不同的规定,如建筑工人要配备和使用安全帽、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粉碎工要重点配备和使用防尘毒口罩,钳工、机床工重点配备和使用防护皮鞋、防护眼镜等。

02

车间、仓库环境是否整洁,物资堆放是否有序

如氧气瓶、乙炔瓶不能曝晒、倒立,两种气瓶不能同库存放(通风较好的宽敞场所,可相距5米以外堆放)。

03

危险物品管理是否规范

剧毒品、爆炸品的管理是否做到“五双”,危险化学品是否专库存放,危险化学品是否有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等。

04

高空悬挂和有限空间作业等危险作业有无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如制定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设置作业现场的安全区域;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专业人员施工;确定专人进行现场统一指挥;有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等。

05

车间、员工宿舍是否按规定设置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器材设施是否按规定设置

1、厂房的安全出口一般不应少于2个;但符合下列要求的可设1个:

(1)甲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0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5人。

(2)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5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人。

(3)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25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20人。

(4)丁、戊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40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30人。

2、厂房疏散通道包括楼梯、走道和门:

疏散楼梯宽度不少于1.1m,走道的宽度不少于1.4m,疏散门的宽度不少于0.9m且门要向外开(当人数少于50人时,可以适当减少,但门的宽度不少于0.8m)。楼梯、走道应安装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灯。

3、消防器材:

灭火器要按照企业场所危险等级配置。在配置灭火器时要根据企业生产性质选配,如石油化工场所应配置泡沫或ABC干粉灭火器,精密仪器应选配气体(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器,其它场所配置ABC干粉灭火器为宜。

06

通风除尘是否达到要求

生产过程中有产生微量热量、蒸汽、烟雾、粉尘的车间,是否有利用门窗进行自然通风换气;比较严重的车间,是否有采用机械通风排除有害物。

07

电气设备及安装是否符合行业标准和安全条件,电气设备包括发电、变电、输电或用电的器件

1、输配电线路:甲类厂房、库房,甲乙类液体、气体储罐与电力架空线的最近水平距离不小于电杆高度的1.5倍,丙类液体储罐不小于电杆高度的1.2倍。厂房内电线不能乱接乱拉,不能用铁丝铜丝代替保险丝。

2、配电房的长度大于7m和建筑面积大于60m时,应设2个出口;配电房的门要向外开;配电房的窗户,应采取防止雨雪和小动物进入的措施。

3、电气设备要接地。

4、危险物品生产、存储场所的开关、照明等电器设备应采用防爆装置,电线应穿非燃管保护,仓库白炽灯要在60w以下(严禁使用普通日光灯)等。

08

特种设备是否有有效的安全使用证

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使用,必须通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登记、检测检验,并取得使用证。

09

其他需要检查的方面

1、建设项目有否经过安全生产“三同时”审查。

根据规定,需安全生产“三同时”审查的建设项目有:一是矿山建设项目,二是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三是使用危险化学品等高危险行业的建设项目,四是属于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五是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建设项目,六是对国家、地区经济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七是国家、行业另有规定的建设项目,八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确认的其他具有较多危险或危险程度较高的建设项目。审查的步骤分为初步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审查。

2、高危企业有否按照规定进行安全评价。

指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使用单位,矿山、烟花爆竹等高危企业,以及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安全评价。

3、员工是否有超时间劳动。

4、有否根据行业的生产特点,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重点检查和整改工作,如制革企业喷光车间的安全状况,高危企业是否安装防静电装置、防雷装置等。

5、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有否持证上岗,员工有否经过“三级培训”。






















链接:




声明及联系方式

文、图、视频均源于网络,版权原作者所有

若有侵权,请联系,24小时内删除






自由空间 2017-3-5 11:08:00 | 阅读全文 | 回复(1) | 引用通告 | 编辑
{Re:事故隐患排查的基本方法}
自由空间在日常的生产过程或社会活动中,由于人的因素,物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影响等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缺陷、故障、苗头、隐患等不安全因素,如果不发现、不查找、不消除,会打扰和影响生产过程或社会活动的正常进行。这些不安全因素有的是疵点、缺点,只要检查发现后进行消缺处理,便解决问题,不会生成激发潜能(例如动能、势能、化学能、热能等)的条件;有的则具有生成激发潜能的条件,便形成事故隐患,不进行整治或不采取有效安全措施,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自由空间 2017-3-5 11:23:20 |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