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2月8日下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委“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团到克拉玛依市检查工作,克市教委组织中小学生在友谊馆为验收团举行汇报演出,部分中小学生、教师、工作人员、验收团成员及当地领导共796人到馆内参加活动。
18时20分左右,由于舞台上方7号光柱灯烤燃附近纱幕,引起大幕起火,火势迅速蔓延,约一分钟后电线短路,灯光熄灭;剧厅内各种易燃材料燃烧后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致使众人被烧或窒息,伤亡极为惨重。大火造成的325名遇难者中,中小学生288人,干部、教师及工作人员37人,受伤住院者130人。
由于官方公开的信息有限,直到十多年后,一些关键数据仍然存在争议,部分数据如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出场总数仍没有可靠的准确数字。
学生和教师的死亡率相近,都是约40%左右。医生鉴定表明,死因除了烧伤、窒息,还有近百名孩子是被踩踏身亡。
在撤离过程中,克拉玛依本地官员全部生还,其中3名市局领导和17名教委成员,除副市长赵兰秀外,均及时脱险,赵兰秀面部严重烧伤,但最终生还。来自新疆自治区的验收团共23名官员中,有17人遇难,其中包括两名带队的正处级督学,其他6人均受伤。
经有关部门共同调查,这是一起特大恶性安全责任事故,造成火灾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克拉玛依友谊馆人员及其主管部门负责人,严重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玩忽职守,汇报演出活动的组织者严重失职、渎职造成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消防局的消防专家会同有关人员连夜赶到克拉玛依进行事故原因调查。据时任自治区公安厅消防局副局长廉钰介绍,火灾的过火面积并不大,火灾造成重大伤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安全疏散门上锁关闭,全部加了铁栅栏、推拉门,严重违反了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第11条的规定:“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必须保持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畅通无阻”。
2、友谊馆室内的室内装修、舞台用品大部分采用易燃可燃材料:吊顶采用了五合板;座椅从外到里依次是化纤布、人造革、聚氨酯泡沫和麻袋片;舞台十三道幕布全部是化纤材料,还有一个金属幕布(这个幕布也烧着了)。导致空气中弥漫着有毒气体。
3、上级主管部门在知道友谊馆舞台曾经着过火的情况下,仍疏于整改,消防器材欠缺不全,南侧回廊很可能被当作仓库来使用,堆放着冰柜、沙发、自行车等杂物。
据调查,发生火灾的友谊馆严重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馆内存在多处火灾隐患,1994年9月在一次集体活动时,该馆曾出现过火灾险情,由于及时扑救,幸未酿成惨祸。但这一切却始终未引起该馆负责人及其主管单位新疆石油管理局工会和文化艺术中心领导的重视,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火灾隐患。该馆领导还将馆内仅有的两名电工派出,演出时竟由无电工操作证的人员代电工值班。演出当天,通向剧场外的门只打开一扇,馆内值班工作人员擅离职守,未能及时打开安全通道。
克拉玛依大火之后,检察院对14名友谊馆工作人员及官员提起了公诉。北京市第十律师事务所律师赵秉志、陈兴良,重庆市第三律师事务所律师邓又天、赵长青作为案件被害方的代理律师,参与本案诉讼。1995年,法院判决其中13人犯有重大责任事故罪或玩忽职守罪。
1994年12月17日,当地政府想将损毁的友谊馆炸掉,但因市民抗议,整修后被保留到了1997年。1997年9月24日,友谊馆主体建筑还是被爆破拆除,仅留下大门(前厅)。2010年,仅剩下门厅的友谊馆成为克拉玛依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曾有报道称市政府准备修建纪念馆,展出死难者的照片。但该诺言一直未兑现。1997年4月这里新建了“人民广场”,广场上没有任何关于当年克拉玛依大火的介绍,只设有传言可能代表死难者的300多盏路灯。
互联网普及后,有网民自发悼念克拉玛依火灾。1998年起,陆续有不少网络纪念文章出现。
时任中国中央电视台台长的杨伟光,在退休后的2007年接受《南方周末》访谈时表示,克拉玛依大火后,他曾经叫停过《焦点访谈》记者制作的一个报导纪录片:
同年,这个被禁纪录片的作者陈耀文在博客上公开了一些当年的一些回忆。事发当时的一些报道与电视专题被叫停。灾难后十多年后,内地渐渐有一些电视节目重新提起灾难的细节。2008年东方卫视《深度105》播出节目《1994克拉玛依大火》。北京电视台悬疑纪实节目《档案》亦曾制作《追踪克拉玛依大火》专题,由石凉讲述,于2011年1月播出。
此事件被拍成电影纪录片《克拉玛依》,由徐辛导演,于2009年制作完成,长6小时。该片目前无法在中国大陆上映,2010年3月28日作为第34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人道奖”纪录片竞赛单元入选的八部影片之一,在香港科学馆首映。该片还入选了第63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的国际竞赛单元。
那场大火的痕迹,在现在的克拉玛依,找不到了。
克拉玛依的很多市民提起那场大火,都是淡淡的口气,过去了,不想再提。但是选择婚礼日子的时候,克拉玛依人会有意避开那一天。
但是,这个城市忘不了那个教训。
在克拉玛依有一个习惯。每次开会,只要有十几个人,在开会之前,就会宣读一个通告,把安全门的位置和消防通道都介绍一遍。克拉玛依的所有消防栓上,都贴着责任人的名字。
如果有大型的群众活动,消防车会早早停在会场外面。
克拉玛依市消防支队指挥长娄承刚说,1997年11月,克拉玛依成立了武警消防支队,接管了克拉玛依城的防火监督。每年有多次检查,不论什么单位,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曾经有一年,电视台的演播室不过关,克拉玛依市的春节晚会差点被取消。
克拉玛依人对火灾非常敏感。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去摸一下煤气开关,似乎成了克拉玛依人的习惯。
从1994年到现在,克拉玛依未发生过大型火灾,消防设施在全国都是数得着的。
克拉玛依应急办的主任侯少华说,现在的克拉玛依对于突发事件有着快速反应。24小时的应急值守制度,各个单位的预警制度,正在建设的网络应急平台,都使得克拉玛依能面对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在12.8那场大火里,消防队赶到了,发现门打不开。而现在,打开那扇卷帘门只需要10秒。
- 上一篇:EHS是在裸奔吗?
- 下一篇:【与你有关】2017年放假表来了!你绝对想不到……
你问我看《泰坦尼克号》印像最深的是什么?我告诉你,我早已忘了男女主角是否英俊与漂亮,他们是怎么莫名其妙地坠入爱河的,片中的管弦乐交响乐风笛及主题曲《我心永恒》,或已遗忘殆尽,或早已耳熟能详,不会有什么悸动;但在灾难面前让女人和孩子先走的美德,在灾难面前船上乐队在指挥带领下为乘客继续演奏的从容,在灾难面前穿上晚礼服像个绅士一样就死的绅士,在灾难面前把救生艇座位让给一个孩子的母亲的人,在灾难面前坚守岗位发出最后一封呼救电报的电报员,这些人和这些画面依然在我的脑海里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