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约21时,福建泰宁县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山体滑坡失联人数、救援进展以及泥石流原因等进行通报。对于网上质疑的水电厂办公楼和生活营地等选址问题,中国华电集团福建分公司总经理李立新回应说,办公楼30多年来未现灾害,生活营地选址搭建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此次灾害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连续的暴雨所致。”(5月9日《新京报》)
事故原因是否与办公楼、生活营地等选址问题相关,只能等待第三方来审查,而中国华电集团福建分公司总经理李立新以办公楼建设30多年没有发生事故,来作为与此无关的自证,作为当事一方显然是不合适的。
事故之前从未发生,并不等于隐患就不存在。在当下不少事故中,我们往往听到的一个词汇就是“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特大灾害,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由此就撇清了人为责任。
这显然是在逻辑上站不住脚的。因为天灾是不可控的,暴雨、地震随时而至,而且量级目前也很难预估,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对此只能听天由命,而是要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应对手段,这包括长期性的预防以及临时性的应急,但其根本都是对于灾害的未雨绸缪,以及为此尽可能最大程度地推动各个环节的应对举措完善。
就以暴雨和泥石流来说,近年来已经多次发生类似事故,这就证明了一点,任何山体哪怕以往是安全的,没有发生过滑坡等事故,但绝不意味着有朝一日不会陷入突发灾害中。作为一家企业,就必须考虑到这样的可能性,对于30多年没有发生灾害、但毕竟处于周边环山环境的办公楼和生活营地,要有更多的建筑加固等手段。
当地村民的介绍已经指出了潜在的风险性。据村民说,事发水电厂厂区虽然没有发生过塌方事故,但其周边的环山公路经常塌方。事故看似发生在“远方”,但谁也无法保证会突然之间近在咫尺。
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都要做好预防准备,这才是公共安全保障的应有思维,而不是用以往不曾发生事故的既有经验,来作为应对当下和未来的唯一准备。
更需要指出的是,暴雨连续发生,厂区处于山地之间,这两者之间本身就存在发生关联的可能性。如果企业有更高的警觉性,要求日常安全管理人员加大巡查,做好一些预防措施,甚至在必要时暂时撤离相关人员,或许就能避免造成如此多的人员伤亡。
在当下中国,应对各类灾害已经有了逐步成型的公共安全运转体系,比如针对暴雨、台风等事先预警,根据灾害程度加剧提高预警层次,组织人员对高危地段巡查,及时发现各类隐患,甚至组织部分民众撤离存在不安全因素的地段。这种思维理应成为各级决策者时刻谨记的原则,并且以人的生命安全为第一要素,哪怕有时“小题大做”,也好过盲目地乐观与麻痹。
“30年没事”就成了安全证明?这句话背后还是带有某种对公共安全的忽视,还是在用过往一成不变的旧思维去应对瞬息万变的自然环境与灾害。因此,作为公共管理者,不要再用“30年没事”来作为公共安全管理的万灵丹药,而是要用不断升级的公共服务来确保民众生命安全,这才是真正的安全底线。
(毕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