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对是铁路车辆的“双脚”,一根最细部位只有130毫米的车轴,却承担着20多吨重的载荷。随着铁路运输高速重载的发展,车轴上一个肉眼看不见的1毫米深裂纹,在长期运行的交变冲击下,就有可能造成车轴断裂、货车倾覆。轮对裂纹也因此被称为铁路货车安全的“隐形杀手”。
襄阳北检修车间探伤班组主要利用电磁原理、超声波特性,发现这些隐藏在轮轴内部的“隐形杀手”,每年提供2万多条合格轮对,实现了安全生产1万多天。班组现有12名职工,全部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探伤工高级技师和技师6名,高级工6名,先后涌现出2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名“火车头奖章”获得者。
什么原因让这个班组拥有这么多高技能人才?“我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首先要感谢‘三带’活动……”去年刚参加工作就取得武汉铁路局技术比武第一名的朱元龙如是说。他口中的“三带”即师傅带徒弟、骨干带新人、先进带短板。这个班组自上世纪80年代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三带”活动,全面提升每个职工的业务能力。
每年,班组按照业务相同、自愿结对的原则,上报师徒帮带计划,然后由车间进行审定,确定后签订师徒协议书,明确师徒关系、责任义务、培养目标及考核奖惩措施,建立师徒信息档案,确保活动覆盖率达到100%,实现签订一个、培养一个、成才一个的目标。
班组还创新传、帮、带学习模式,指定一名业务骨干与新进职工结成对子,平时前者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要对新职工进行系统性、强化性的业务指导,并与新职工多交流勤沟通,使其尽快度过适应期,增强班组凝聚力。
“为了带好新职工,我会主动去加强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业务,这对自己也是一个促进、一个提高。”班组骨干甘照志说。为了当好新职工朱双良的“老师”,他上网收集典型故障、研究论文、经验文章等内容,形成了10多万字的“教案”。而朱双良发挥自己在电脑编程方面的特长,将自动超声波的电脑程序讲解给甘照志听。工作上的疑难问题一个个迎刃而解。
对技术不强的“后进”职工,班组的技术能手根据其能力和特点制订培训计划,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教什么”的原则,分步骤、有重点地进行“传、帮、带”,补强“短板”。探伤工雷磊在测算探头折射角和计算裂纹位置上一直很吃力。“全路技术能手”陈静与他结成对子,从高等数学学起,从探伤基本原理教起,循序渐进地进行培训,很快提高了雷磊的业务能力,他考上了段2014年首席职工。
工作中,每次不管哪个职工遇到难题,或发现典型故障,工班长廖大强都会采取“微课堂”的形式,组织全体人员现场传授探伤经验,解答工作疑问、“会诊”技术“顽疾”。他们开展的“提高铁路货车车辆轮对超探判伤准确率” QC攻关项目,被湖北省质量协会评为二等奖。
班组建立了严格的考评制度,每月将帮带对象的工作情况纳入到帮带人的业绩考评中,与工资挂钩,形成同工作、同考评、同促进的良好格局。每年还评选出1对“明星对子”,推荐到车间、段予以表彰,进一步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 上一篇:行为安全观察与沟通(BBS)管理(四)
- 下一篇:买得起车,配不起安全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