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落到实处,深入人心,成为我们每个人安全工作、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习惯,是我们实现安全生产,安全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但是有一些企业,有一些人表示“安全第一是一个笑话。”这是因为,在他们只有在讲安全时,安全才是第一,只有在出了安全事故时,安全是第一。在与生产任务相比,特别是订单急,交期紧迫时,生产变成了第一;当讨论是否进行安全奖励时,成本控制变成了第一;当设备防护出问题,操作却不会受到影响时,完成产能提高设备使用率排在第一……这种对事情安排的优先顺序,其实与安全无关,而是受至于事情和重要性和紧急性!通常越是紧急的事排得越靠前,紧急程度决定了我们办事和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效率;所以着火时,安全第一;出事故时安全第一,有人来检查或审核时,安全第一。有一些企业,绝大多数安全问题恰恰属于“重要并不紧急”的类别,总是可以拖一拖,直到事情拖到变成紧急,安全就变得“第一”了。这是我们从事安全工作人员感受最深的一个问题,是企业安全管理中非常强大的惯性行为。
怎样才能打破这种惯性?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关键问题。
习惯是在习惯中养成的,只要用固定的方式持续地做事,就可以养成习惯。
我们每天做的大部分选择可能会让人觉得是深思熟虑的决策的结果,其实并非如此。人的每天活动中,有超过40%的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自己主动决定的。这是摘自于《习惯的力量》(作者美国,查尔斯.杜希哥)的至理名言。
不妨我们思考一下,要做点什么,才能体现出“安全真的第一”呢?如果“安全第一”真的是领导们、各部门管理者们都认同的安全理念,那么,让我们坚持这样做吧,把“安全第一”变成习惯。
安全第一,要在每件事情前:明确安全风险,确认安全状况,确保安全能力之后,再行动。我们是否是这样做呢?
其实真正的安全第一源于我们自己对生活和工作的“素养”,也就是我们每天在工作前是否坚持了“清理、整顿、清扫和清洁”的这样一个生活习惯。
人只有每天坚持对自己所用物品、工具盒设备进行清理、整顿、清扫和清洁,我们才能把不用的废弃物排除在自己工作的空间之外,使自己的周围环境形成一个安全的作业空间。只有不断清扫清洁设备工具,我们才能把自己所用的设备维护、保养好,做到及时发现设备、工具有无缺陷和故障,做到及时发现隐患,整治隐患,实现安全生产。只有不断清理整顿,把自己所用的物品摆放好,将用完的工具放回原处,才能在紧急情况下,第一时间内把它找出来用于事故处置。
据美国杜邦公司统计,事故的发生,95%来自于个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叫不良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因为不良的工作习惯导致自己的作业空间狭小,物品杂乱,使危险物品与易燃物品杂堆在一起,一旦发生泄漏或爆燃,就会在短时间内造成事故蔓延,形成灾难。1955年,日本5S企业的宣传口号为“安全始于整理,终于整理整顿”。其目的是为了确保作业空间和安全。也就是通过清扫、清洁、整理整顿,从而使应用空间及适用范围进一步拓展。
“清理、整顿、清扫和清洁”的真正核心是“素养”,整理整顿清洁清扫都是要天天做,持续做、坚持做的事情,是一种工作习惯,培养起来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检查你是否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请你认真检查一下你的桌面上有不要的东西随意地摆放着吗?你要找的东西会在打开抽屉的第一时间拿到吗?你的文件柜里是否每天都好像刚做过清理整顿,一样整齐?你自己是否会在用完工具后放回原处?是否会将文件插入正确的位置,而不是放上去就完成任务?你的安全眼镜是否一直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每天下车间前会顺手拿起,回到办公室时会顺手放好?你的同事是否也会这样呢?
这就是习惯,当这些习惯经过长期的训练,渗入血液、渗入潜意识,我们就会开始自动化地这样作,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比较,不需要排序,因为如果不这样,我们会难受,我会感到有些事情错了,我们有义务去纠正和调整。这是素养。
所以,我们每个人能否把安全摆在第一,自觉实现安全生产,关键是我们能否从改变自身的不良的生活或工作习惯开始,把清理、整顿、清扫、清洁作为自己每天开始工作之前的必备工作,坚持做下去,做到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践行新安法,让我们从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开始吧!
(吴杨云)- 上一篇:解码小车碰撞大车谁更安全?
- 下一篇:贯彻新安法要破解不能承受的执行之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