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走吧天亮就出发
梦已经醒来心不会害怕
有一个地方那是快乐老家
它近在心灵却远在天涯
我所有的一切
都只为找到他
。。。。。。。
2009年10月5日早上河南洛阳19名驴友和伊川2名驴友在雪峰户外集齐后,6点天刚亮准时坐车出发。到济源又接了14名济源驴友后,众驴友轮流自我介绍展示才艺。大家在欢歌笑语中经山西晋城,于上午11时左右到达陵川的马圪当乡的双底村。
去之前,找走吧户外领队“鱼雷” 咨询线路时,知道双底村前有个路障,大车不能通过。所以我前期计划大家在路障处下车,背上装备徒步前行,在黑毛沟峡谷内的陵马公路与白陉古道的交叉点处上白径古道。让人惊喜的是路障拆除了,11点20分我们直接将车开到了双底村村中,这反而让我一时不知下一步该怎么走。找当地人询问了一下后,决定大家将装备放在老乡家,轻装从七十二拐上白陉古道,下至黑毛沟返回双底。
当我向大家宣布这个决定后,“相遇不易”又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从黑毛沟上白陉古道,下七十二拐返回双底村。我想了想后,感觉这确实是好建议,这样走不仅省1个多小时的时间,而且很省力。后来我问“相遇不易”你对线路怎么这样清楚,他说“太阳泉”的帖子我看了6遍,为此还在“野骆驼”注册了。感谢“相遇不易”事前对这次穿越进行的认真研究,让大家省时、省力。
黑毛沟两边山势犬牙交错,悬崖峭壁,遮天蔽日,抬头仰视,一线蓝天,所以有一线天之称。有几处斗折蛇行,后不见来路,前不见出口,所到石壁禁锢山洞,直到近前,才峰回路转。
黑毛沟原先谷深、林密、崖悬,本来无路,人迹罕至,现在的路是修古里河电站时,开山炸石,硬劈出来的。下午11点40分,在黑毛沟峡谷内的陵马公路与白陉古道的交叉点处我们弃车踏上白径古道。
前行不远,我们就看到了那座民国十九年建造的行巅第一桥。说起来,海拔这么高,桥体有这么大,又建在太行山上,称其为“行巅第一桥”也名副其实。
古栈道、引水渠、陵马公路在黑毛沟大峡谷内交相辉映,自上而下,从古至今,折射出人类历史的进步,是一本很好的古今对比教科书。
白陉古道——太行第三陉,全部用青石铺就,或在山腰间依势环绕,或在险峻处开凿铺平,一面是深沟峡谷,一面是凌山利峰。
白陉古道使用时间甚久,直到1968年修了陵马公路(当时的路面不是我们现在所走的柏油路,而是砂石路,这条新路投入使用才两年时间),此路才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白陉古道是古代山西跨越太行山,进入中原地区最主要的交通枢纽。在2600多年前,修建这样一条全青石面的高等级道路,堪称规模空前。 最使大家感兴趣的是:白陉古道建筑质量一流,它历经两千多年而基本完好,最关键的技术是什么?就是我们今天高质量的高速公路,最多也就是撑个三两年就要大面积维修。
看了“太阳泉”的介绍才知道。白陉古道的完好,除了道路两侧用青石建设的护墙和护坡外,最主要因素就是古道上没多远就出现一道竖立的青石。因为道路的损坏,主要是因为山洪暴雨,而这道竖立的石档,有效地缓解了古道上水速,从而减轻了水流对古道的冲击,保护了古道。古栈道坡度不同石挡间距也不相同,坡度较缓的地段石挡间距相对较远,坡度较陡的地段石档越多,我们的先人聪明啊。
站在白陉古道上,俯瞰黑毛沟大峡谷,其险峻可见一斑。走在下面,是峰回路转;从上面看,则是犬牙交错。
我们走在饱经风霜的白陉古道上,感受着岁月的沧桑,思索间抬头清晰地看到了七十二拐。 白陉古道由“古栈道”和“七十二拐”两部分组成,走“古栈道”见小庙右行下山就是史上知名的七十二拐了。沿七十二拐下山,确实比上七十二拐轻松多了。大家一拐一拐的数着,不知不觉间13点10分就又回到了双底村。
- 上一篇:南太行大穿越,是一种喜欢,也是一种选择(一)
- 下一篇:进入受限空间安全培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