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之一:将事故率做为安全绩效的惟一指标
安全绩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误区之二:曲解“安全第一”
正确的认识是:“应该像管理公司其他职能部门一样管理安全。管理层应该通过设立绩效目标、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和管理控制等系列现代管理手段来管理安全”。
“安全第一”新概念:“安全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和其他的业务职能同等重要,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之一”。
当其他任何事情(如生产进度、质量或费用控制)与安全出现矛盾时,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
误区之三:80% 以上的事故是由于不安全行为而导致的
许多人相信80%~90%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余下接近10%~20%的事故是由于工具、设备、环境等不安全的状态所导致。 (二分法)
1、二分法过于片面,不能解释实际伤亡事故的原因。
2 、二分法导致过分强调和追究人的错误行为,而不是纠正和预防管理上的失误。
3、我们的目的是处罚某人还是预防事故的再次发生?碰到事故时,我们考虑的问题是:“谁应该受到惩罚?”,还是“事故是怎么发生的?怎么才能预防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4、许多事故调查人员总是在浪费时间,将事故发生的原因不是描述为某人的失误,就是归结为与某种设备的故障。提出似是而非的建议,没有找到导致事故的系统原因。
误区之四:行为安全管理是万能之药
行为安全管理理论认为,许多事故是由于工作人员的“冒险”行为所导致的;将可能引发事故的行为称之为“关键行为”;引发关键行为的根本原因是管理系统存在缺陷;所以,行为安全管理方法的目的不是找错和对人的处罚,而在于识别关键的行为,降低关键行为发生的频率,消除系统缺陷,提高安全管理绩效。
“什么样的人会做什么样的事,他做什么样的事就是什么样的人”
态度会影响行为,同时行为也会影响态度。
行为安全管理不是万能之药,也不是安全管理的终点。
误区之五: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传统模式
企业安全文化的提升与企业安全绩效的改善中,有3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领导承诺与行为;机制与过程;员工参与
从文化的形态来说,安全文化的范畴包含安全精神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物质文化是指可见之于形、闻之于声的文化现象。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制度文化,是指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和安全管理体制。安全精神文化,是指沉淀于企业及其职工心灵中的安全意识形态。
但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安全文化的认识上仍沉浸于传统企业安全文化中,即对“物”和“事”的局限,把安全总是只局限于生产之中,文化建设仅涉及到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没有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提炼,使企业安全文化上升为一种全体员工共同自觉遵守和认同的价值理念、行为准则、道德观念。
- 上一篇:穿越牛心山,趟过黄金大草原
- 下一篇:化工企业应建立的安全管理台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