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葬,由于不被人们了解,它常给人一种神秘的恐怖。天葬是藏族同胞最普遍采用的丧葬方式。天葬,简言之就是把死者的尸体送到特定的地方处理后喂老鹰。
有关西藏天葬的由来,目前有好几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西藏一年内大部分时间为冻土层,坚硬难掘且又因树木稀少难以棺葬,便因地制宜地采用了天葬形式。另一种更为可信的说法是天葬与佛教教义相吻合。在佛教中,“布施”是信徒的标志之一,布施中的最高境界就是舍身,佛经中就有“舍身饲虎”的动人故事,况且,按照佛教教义,人死之后,灵魂离开肉体进入新的轮回,尸体就成了无用的皮囊,死后将尸体喂鹰,也算是人生的最后一次善行。
甘南郎木寺作为藏区的一隅,当地藏民的天葬过程向来对路人公开不设防,从而使我这次郎木寺--花湖--拉卜楞寺--青海湖--塔尔寺之行,能有机会接触到这一独特的丧葬形式。
大名鼎鼎的郎木寺其实是位于甘肃南部与四川西北交界处的一个小镇,海拔约3500米。镇中央有一条曲里拐弯的小河将两省的地界明确区隔开来,河的北边是甘肃,河的南边为四川。这条河是嘉陵江上游白龙江的源头部分,因为同属藏族聚居地,小河两边的景致并无任何差异。好些年代久远的大小寺院、白塔依山而建,浓郁的宗教氛围注定成为镇上唯一的基调。藏民和僧侣们将小屋搭建在河谷两旁的斜坡上,还算错落有致。呈阶梯状排列的白色墙壁、红色院门和木板屋顶都极富沧桑感,无论在什么光线条件下都会显得协调。当地有人将郎木寺自誉为东方的小瑞士,爱乡之心切袒露无遗。客观地说,郎木寺的风景不属于那种跌宕起伏、精致或雄奇一类,应该说是比较有地域特征、比较耐看的那种景色。小镇周围的小山小水小寺小院对摄影爱好者而言可能会更诱人,他们能将一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场景拍出有模有样来。
郎木寺在户外圈里更大的名气估计还是得益于当地藏民有天葬的习俗,旅行者可以在较近的距离观摩、拍照而不需要任何特别许可,这种情形在藏区的其它地方是没法想象的。
天葬开始了,只见天葬师打开裹尸包,将尸体脸朝下置于天葬台上,头部用哈达固定在石柱上。第一刀落在背上,先竖三刀,后横三刀,意思是:“安息吧”接着肢解四肢,割成小块,取出内脏,待这些处理停当,天葬师就向周围的鹰示意。得到天葬师的招呼,鹰鹫纷纷上前,不多时,所有的肌肉和内脏都被子吃得干干净净。天葬师再把余下的骨头砸碎后,拌以糌粑,捍成团团,再把地上的血水粘干,然后扔给鹰鹫,直到没有一点遗漏。整个仪式以死者肉体的几近消失为标志宣告结束。待人马四散,原野又寂静如斯,仿佛什么也不曾发生过。只有那堆篝火仍清烟袅袅,蓝色的烟雾慢慢变淡、散去,一如魂灵升天的具象解读。
苍鹰重新升空,在耀眼的阳光里盘旋,它们离苍穹很近,离我们很远……
- 上一篇:安全格言
- 下一篇:越走越远-------从郎木寺到塔尔寺朝圣之旅(一)
佛陀以往舍身饲虎的利众精神,不可思议!
即便是死后将身体布施给饥饿的众生,又有几个能做到?
千万不要妄议这神圣的仪式和灵魂安息的殿堂,因为能做如此供养的人们,不是寻常可言的高尚!
我们应当随喜赞叹,赞叹那博大精深的利众精神!
即使我们不能像他们一样,有巨大的福报去完成身后的供养,也应当发愿,以这样的精神,去利益遍法界中仍在轮回的有情众生! 嗡阿弥德瓦舍。。。。。。。。嗡嘛呢巴咪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