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该定义不仅仅指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也属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范畴。重大传染病的概念也不专指甲类传染病,乙类与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罕见的或已消灭的传染病、临床及病原学特点与原有疾病特征明显异常的疾病、新出现传染病的疑似病例等均包含其中。
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从发生原因上来分,通常可分为:
(一)生物病原体所致疾病:主要指传染病(包括几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区域性流行、暴发流行或出现死亡;预防接种或预防服药后出现群体性异常反应;群体性医院感染等。传染病肆虐人类历史数千年,曾造成世界性巨大灾难,尽管科技进步发明了抗生素及疫苗等药物和生物制剂,使传染病有所控制,但是目前传染病的发病率仍占全世界每年总发病率的第一位,其原因:1、一些被控制的传染病如结核、疟疾等又死灰复燃,卷土重来;2、一系列新传染病相继发现如艾滋病、埃波拉病等人类构成严重威胁;3、特别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某些帝国主义国家,人为研制烈性传染病并用于军事战争,即生物战(或细菌战),给人类带来危害和恐慌。
(二)食物中毒事件:食物中毒是指人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后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人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属于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三)有毒有害因素污染造成的群体中毒、出现中毒死亡或危害:这类公共卫生事件由于是污染所致,如水体污染、大气污染、放射污染等,波及范围极广。据统计,全世界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每年有1472万人因此丧命。并且由于是有毒有害物质所致的污染.常常会对下一代造成极大的危害。
(四)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台风、洪涝等的突然袭击,会在倾刻间造成大批生命财产的损失、生产停顿、物质短缺,灾民无家可归,眼见几代人为之奋斗创造的和谐生存条件毁于一旦,几十年辛勤劳动成果付之东流,由此而加剧产生种种社会问题,并且还会带来严重的、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诸多公共卫生问题,从而引发多种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五)意外事故引起的死亡:煤矿瓦斯爆炸、飞机坠毁、空袭等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让我们感到震惊,一些生活意外事故也在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安全。这类事件由于没有事前的准备和预兆。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六)不明原因引起的群体发病或死亡:这类事件由于系不明原因所致,通常危害较前几类要严重的多。一来该类事件的原因不明,公众缺乏相应的防护和治疗知识。同时,日常也没有针对该事件的特定的监测预警系统,使得该类事件常常造成严重的后果。此外,由于原因不明,在控制上也有很大的难度。
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护措施
(一)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及疫源地控制
1、中毒、污染现场控制
(1)出现重大食物中毒或毒物外泄引发中毒,应立即送医院救治病人。
(2)封存所有可疑物品,保存可疑物样品(如食物、饮水、空气、病人呕吐排泄物)以备进行化验分析以确定中毒物质。对明确受污染的食品、饮料、饮水等应就地销毁。对毒物外泄,应及时采取措施阻断外泄,并对外泄毒物进行清除。
(3)出现大范围有毒气体外泄事件.应及时汇同公安、武警、交通、环保等部门封锁现场、撤出所有人员,并通知下风向地区及紧邻地区人群做好防范或撤离工作。
2、疫源地控制
当出现鼠疫、霍乱、SARS病等重大传染病时,应对疫源地进行专门处置。疫点封锁及消毒:疫点是指小的疫源地。通常指与病人同一门栋出入或与病家有密切关系;若为平房,则病人所在住所及附近住所为疫点。对疫点要立即通知医务和防疫人员外,严格限制人员进入,一般情况下封锁区外人员禁止进入封锁区。同时保障封锁区人员的生活供给。穿隔离服、戴手套、口罩、胶鞋.出来时在封锁线边缘设置的消毒换干净鞋,并进行手消毒清洗。定期反复进行空气、地面、墙体、物体消毒。还须在封锁区内实行灭鼠、灭蝇、灭蚤工作。
(二)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防护措施
1、当发现食物中毒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2)饮水。立即喝下大量洁净水,稀释毒数。
(3)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4)用塑料袋留好呕吐物或粪便,以便于诊断。
(5)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起皱、心率加快),应尽快将中毒病人送往医院救治。
(6)不要轻易给病人服用止泻药,以免贻误病情。
2、当发现传染病人的措施。
(1)早期发现。患者是许多传染病的主要传染原,早期发现不仅有利于患者本身的及时诊治和康复,而且可以防止其病原体继续传播。
(2)早期隔离治疗。隔离是将患者在传染期内置于不再传染健康人群的医疗监护环境,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便于管理和消毒,同时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休息和康复,起到控制传染源的作用。根据当时、当地的条件和传染病的传染力不同,可采取住院、家庭和临时病房隔离。目前,需住院隔离治疗的有鼠疫、霍乱、$ARS、白喉、病毒性肝炎、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炭疽等;可在家庭隔离治疗的有麻疹、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痢疾等;临时病房隔离治疗的有流行时的伤寒、甲型肝炎、流行性感冒、登革热等。
3、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
(1)消灭。对所传疾病危害性大、经济价值低的鼠类、某些野生动物及狂犬病犬、炭疽病牲畜等可杀灭,然后焚烧或深埋。
( 2)隔离治疗。对有经济价值且所传疾病属非烈性传染病的动物,如血吸虫病的耕牛,布鲁氏菌病的牛、羊等,可进行隔离治疗,防止在畜群间传播。
(3)免疫预防。通过检查及早发现感染动物,做好家畜动物的预防接种及检疫。尤其对养犬施行狂犬病疫苗免疫,是预防人类狂犬病的关键措施。
(4)卫生管理措施。多种家禽、家畜带有感染性腹泻病原体,但因携带率高,动物数量大,目前只能在饲养、屠宰、加工、销售等过程中加强管理,减少危害。
(三)家庭中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措施
1、净化空气
(1)通风换气利用室外的新鲜空气,置换室内污浊的空气。能形成对流的居室,开窗通风10min可置换一次室内空气;不能形成对流的居室,可开窗通风40~60min,也可置换一次室内空气;若用排气扇通风,3~5min可置换一次室内空气。通风是很有效地空气净化方法,能把室内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化学物质,通过气流带出室外,使室内空气得到净化。
(2)湿式清除灰尘。灰尘是一类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混合物,成分极其复杂,有人体的皮肤毛发、痂皮、痰液、血液等千性碎屑,有衣物、被褥、毛巾、纸张等脱落的纤维,有香烟的烟雾、烟灰、飞沫核等颗粒物,有小型动植物尸体的碎片,有建筑物墙壁和室外带进的元机尘土等。灰尘可吸附空气中悬浮的飞沫、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化学物质。灰尘可借重力沉降在地面及物体表面,人员走动和扫帚清除可产生二次扬尘,加重室内空气污染。可用消毒剂浸泡过的抹布、拖把湿式清除。
(3)经常清洗空调器过滤网。家用室内空调器开启时,空气中的飞沫核和灰尘会随回风被吸入空调器,被阻留在过滤网上,积存过多会被吸进空调器,再随冷风返回室内。因此,过滤网应经常清洗,一般可一周清洗一次即可。
(4)有传染病流行时,可适时使用空气消毒器或进行空气消毒。
2、注意个人卫生
(1)勤洗手。手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手在人类感觉器官中,是与外界接触机会最多、防护又最难的器官。手非常容易被污染,相当不易保洁。
洗手应掌握频率。饭前饭后,便前便后,接触血液、泪液、鼻涕、痰液、唾液之后,做完卫生清扫之后,接触生人、病人之后,抚摸不洁物品之后,接触钱币之后,购物之后,外出健身之后,吃药之前,抱小孩之前一定要把手洗净。
洗手方法要正确。试验证明,用肥皂洗手的杀菌率比不用肥皂洗手的杀菌率高8~10倍。这是因为肥皂既去污又杀菌。若用肥皂加温水在脸盆里洗手,杀菌率为92%;若用肥皂加流动温水洗手,除菌率在95%以上。
洗手时应使手腕、手掌、手背、手指充分浸湿,然后用肥皂均匀涂抹,让上述部位及指甲缝都搓出肥皂沫,重复2~3次,再用流动水冲净,自然晾干。
(2)勤洗澡。人体的皮肤面积很大,身高170cm的人,其皮肤的总面积约有3m。。人体皮肤有很多汗腺和皮脂腺,成年人每日排汗1L (冬)~10L(夏),分泌皮脂20g。皮肤脱落的皮屑、死亡细胞、空气中沉降的灰尘等可与汗液和皮肤形成“体垢”,不但堵塞汗腺、皮脂腺的分泌,还影响汗腺的排泄。洗澡可去除体垢,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促进睡眠。即洗澡有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3)不共用卫生用品水杯、刷牙杯、牙刷、牙膏、毛巾、脸盆等要分开使用,不论大人还是儿童都不要共用。因为人的手上、脸上、口腔里、耳、鼻等均有细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
(4)晾晒被褥。被褥上除了会留下人体的汗液及皮脂以外,还会留下人体的皮屑、毛屑及微生物、寄生虫等,晾晒被褥可去除异味,并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杀菌。紫外线可使细菌的核酸、原浆蛋白酶起化学变化而死亡。
(5)外出回家应更换衣服。室外环境有灰尘、有化学物质、有微生物,人在室外或者在单位的室内,要接触很多物品。所以外出回家更换衣服,可以防止把病原体带回家中,散落在家中物品上(床、沙发、家具等)。
(6)外出戴口罩呼吸传染病流行季节,外出应戴口罩,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商场、歌舞厅、车站、机场等),应将口罩戴上,防止被感染。回家后应洗净晾干。
3、注意饮食卫生
(1)餐具要消毒提倡用物理的方法,最简单易行的就是用沸水煮或烫。若用化学方法消毒,要冲洗干净。若用去污、消毒合用的制剂,更应把化学药物冲洗净。
(2)生吃蔬菜、瓜果要用流动水洗净,有条件的可用开水烫后再吃。慎用化学制剂消毒。
(3)合理营养。所谓合理营养.就是平衡膳食。即每日的食物应做到营养素齐全,比例合理,主副食搭配适当,科学配餐。“营养素齐全,比例合理”是指每日必需的5类食物(粮食、蛋白、豆乳、果蔬、油脂)进行合理选择,按比例进食。粮谷类食物要粗、细搭配,成人每人每日500g左右(可按热能供给的60%~70%、膳食总量32“掌握);蛋白类食物每人每天70~lOOg,其中鱼、虾50g,蛋白25~50g,动物蛋白占1/3,豆类蛋白占l/4(蛋白类食物可按总热能的lO%~15%掌握);豆奶类食物每人每日豆类50g,奶类1()0~200g;水果蔬菜类食物每人每日8()Og,其中4/5为蔬菜,1/5为水果,蔬菜中1/2应为绿色蔬菜;油脂类食物中,植物油脂比动物油脂好,可多吃,可按每公斤体重1g计算(包括肉、鱼、蛋中的油脂,也包括植物性食物中的油脂)。“主副食搭配,科学配餐”是指根据上述5类食物每日的需要量,按主食、副食,早、中、晚3餐,进行合理分配。主食要做到精粮与杂粮平衡,于与稀平衡;副食要做到生菜与熟菜平衡,荤菜与素菜平衡;一日三餐的分配可按早餐25%~30%,以吃好为准;午餐按40%,以吃饱为准;晚餐30%~35“,以吃少为准。
4、保持卫生设施清洁
家里的卫生设施有水龙头、洗手池、地漏、便池,有的家还有浴缸。水龙头因为是公用的,使用率高,交叉污染机会多,应在每次洗手时,用涂有肥皂的手搓洗水龙头,等手洗净后.用手接水把水龙头的肥皂冲净;洗手池应每日用清洁剂擦、洗;地漏口应每日加水,让水槽充满水,也可用开水冲烫一次;大便池应每日用消毒剂擦拭,便后冲水时应加盖,并打开排气扇;浴缸应在每次洗前洗后,均用消毒剂擦拭、冲净。
四、适于家庭使用的消毒方法
(一)、消毒的概念
消毒是指最大限度的消除或杀灭外环境的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达到无害的程度。“外环境”是指无生命的表面和物体。消毒的对象最初是无生命的物体表面,近年来也把皮肤、黏膜、浅表体腔也列为消毒对象。“消毒”一词的含义是:消毒是针对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并不是对所有微生物,不要求把所有微生物全都杀灭;消毒的效果是相对的,只要求把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无害的程度,不要求把所有有害的微生物全部杀死。把微生物全部杀死的工作叫“灭菌”,消毒达不到灭菌的要求,但灭菌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消毒的作用是:切断病原体由传染源向健康人传播的途径,破坏其传播的连续性性,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但消毒不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惟一措施。
消毒应有针对性,若家中无病人、无疑似病人、无密切接触者、无可疑物品,就没有必要消毒。
消毒分为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没有传染病流行时生活环境、餐具、公共用品的日常消毒,就是预防性消毒。有疫情时病人家庭、隔离病房的消毒,就是疫源地消毒。疫源地消毒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二)、家庭中的消毒对象和消毒方法
1.室内空气消毒
(1)开窗通风物理性的消毒方法,把含有病原体的室内空气置换到室外,经日照、干燥使其死亡,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室内空气的病原体含量。家庭中应首选这种方法。
(2)过氧乙酸熏蒸 密闭居室,用15%的过氧乙酸溶液按每立方米空气7ml的量,放置在容器内(小碗、小玻璃杯等)加热熏蒸2h后开窗通风。也可以用2%过氧乙酸溶液按每立方米空气8ml的量喷雾,30~60nljn后开窗通风。
(3)食醋或乳酸熏蒸密闭居室,食醋按每立方米空气5~10ml,加倍量水后熏蒸。乳酸按每100m。空气10g熏蒸。均在30~60mln后开窗通风。
2.门窗和地面消毒 可用O.2%~O.5%过氧乙酸溶液或者用含有有效氯1000~2000tng/L的氯制剂,按l00~30Oml/m。喷洒。
3.餐具消毒首选物理的煮沸法,把洗净的餐具在沸水中煮沸5~10m-Ⅲ也可以用0.5%的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250~500mg/L的氯制剂浸泡3mln后用清水冲净。
4.家具和物品消毒可用O.2%~0.5%过氧乙酸溶液或含有效氯1000~2000rng/L氯制剂擦拭。消毒的重点是容易交叉污染的门把手、电话机、各种开关(电源开关、便器水箱开关、冰箱门把手、微波炉按钮)等。
5.手的消毒 只有在接触不洁物品后才需要消毒。可用蘸75“的酒精、O.5%的碘伏、0.2%的过氧乙酸的纱布、棉球擦拭。
6.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及其容器消毒稀的排泄物和呕吐物,按每升加漂白粉50g或含有效氯20000mg/L的氯制剂2000ml搅匀后放置2h;成形粪便,用20 56漂白粉乳剂或含有效氯50000mg/L的氯制剂2份加于l份粪便中,混匀后放置2h;盛放排泄物和呕吐物的容器,可用2%的漂白粉澄清液或用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
- 上一篇:英曝特大医疗事故 兼职医生为病人注射过量吗啡致死
- 下一篇:如何分辨事故车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