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库是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堆存金属或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尾矿库分山谷型、傍山型、截河型和平地型。山谷型尾矿库是一个具有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危险源,存在漫顶、溃坝等危险,一旦失事,容易造成重特大事故,是最危险类型的尾矿库,但到底有多大危害呢?
“美国克拉克大学公害评定小组的研究表明,尾矿库事故的危害,在世界93种事故、公害的隐患中,名列第18位。它仅次于核武器爆炸、DDT、神经毒气、核辐射以及其它13种灾害,而比航空失事、火灾等其它60种灾害严重,直接造成百人以上死亡的尾矿库事故已不鲜见。”不论该评定小组的结论是否准确,是否危言耸听,世界史上确实发生过特别严重的尾矿库事故。1972年2月26日,美国布法罗尼河矿尾矿坝溃坝,造成125人死亡,4000人无家可归;1985年7月中旬,意大利东北部的普瑞皮尔尾矿库溃坝,造成250人死亡。
我国历史上也曾发生过多起尾矿库重特大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1962年9月25日,云锡公司火古都尾矿库溃坝,造成171人死亡、92人受伤,受灾人口13970人;1994年7月13日,湖北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龙角山尾矿库溃坝,造成30死亡;2000年10月18日,广西南丹宏图选厂尾矿库垮塌,造成28人死亡、56人受伤。2006年4月30日陕西镇安尾矿库溃坝,造成17人死亡、5人受伤。2008年9月8日,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造成287人死亡,4人失踪。据统计,自2001年到2007年间,全国共发生43起尾矿库事故,事故共造成69人死亡、2人失踪,事故发生起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01年3起,2003年2起,2004年3起,2005年9起,2006年12起,2007年14起。2009年到2014年底,尾矿库发生事故22起,死亡17人。
尾矿库为什么会有如此严重的危害性呢?一是设计施工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或不符合规范,就会为尾矿库的运营埋下不可消除的重大隐患。尾矿库设计之前,首先作安全预评价,综合分析项目的危险性并提出预防措施;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部门对库区进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为尾矿库设计提供专业基础资料和主要依据;设计主体工程时对所有安全设施都要严格按照国家法规和设计规范进行;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都要有相应的资质,并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只有环环相扣,合法合规,步步符合安全设施“三同时”要求,才能建设成能够正常运营的尾矿库。
二是尾矿库运营过程中,尾矿排放方式、筑坝方式、排洪井(塔)的封堵、排洪设施维护都很重要,无论哪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堆积坝外坡比、干滩长度、浸润线埋深、最小安全超高等关键性指标的控制,难免会出现重大隐患,如果不及时消除隐患,发生事故是早晚的事情。三等以上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对坝体位移、浸润线、库区水位、干滩长度、降雨量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安全措施,应当及时分析数据,采取安全对策,及早消除隐患,保证尾矿库正常运营。
三是闭库后续管理过程中,尾砂回采、排沙、闭库等有严格的规定,都应该有设计方案和安全防护措施。不能随意回采,不能随意闭库,闭库后还得保留并经常维护排洪设施。尾矿库毕竟是高势能危险源,如果闭库设计、施工、验收等后续工作管理不严,或出现问题,同样会出现尾矿库事故。
四是恶劣气候条件对尾矿库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正常情况下,如果企业严格履行“三同时”程序,严格按照《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进行操作,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溃坝、漫顶等重大事故。但遭遇超出设计防洪能力的特大暴雨时,出现重大事故就是例外了,只有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撤离危险区域人员,以确保人身安全,减少事故损失。2010年8月7日和12日,甘肃省甘南、陇南等市(州)发生特大强降雨,造成9座尾矿库决口、10座尾矿库漫坝、112座尾矿库遇险。2012年7年21日,河北省涞源县遭遇1958年以来最大的特大暴雨,涞源县共有248座尾矿库,绝大部分出现严重“拉沟”,大量尾砂泄入河道,影响正常行洪。
五是尾矿库危害的大小与下游人员多少、远近及企业应急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是一座尾矿库,如果下游有厂房、办公楼、宿舍楼、村庄、集贸市场、道路等等人员较多的场所,并且在其冲击范围内,那么这座尾矿库一旦发生事故,应急处置再不到位,后果有可能很严重;反之,在其冲击范围内既没人员,又没有重要设施及水源地,即便出现事故,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堵塞河道、淹没农田、冲毁庄稼等,后果就较轻,至少造成人员伤亡的概率会很低。
单单从冷冰冰的事故伤亡人数上看,尾矿库危害后果的确很严重。但是,自2007年开始,全国上下加大资金投入,采取强有力的整顿关闭措施,目前我国尾矿库现状得到明显改善,安全级别大大提高。2007年5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原环保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开展尾矿库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07〕112号)以来,我国开始持久的大规模尾矿库专项整治工作。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开始到2013年底,我国通过中央财政、地方政府和企业自筹等方式,共投入近300亿元资金用于尾矿库治理。几年来,尾矿库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尾矿库事故逐年下降,尾矿库安全形势实现明显好转,其中2012年和2014年实现尾矿库事故零死亡。
2008年,我国摸底调查,尾矿库共有12655座,截止2013年底,我国现有尾矿库11666座,期间,取缔、关闭、消号7979座。2008年危库、险库共有1878座,到2013年底危库、险库数量降到143座。通过加强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日常监督检查、强制应用在线监测(三等以上尾矿库)技术、大力推广一次性堆坝、干式堆排和尾矿综合利用等新技术,尾矿库本质安全水平大幅度提高,尾矿库事故风险基本得到可控。
事故总相似,原因各不同。谈起尾矿库事故,谁都忘不了山西襄汾“2008.9.8”特大尾矿库事故,该事故是最典型的无设计、违规蓄水、违规筑坝引发的事故,它代表不了其他尾矿库事故特点。谈襄汾尾矿库事故案例,不能以偏概全单单强调尾矿库的危险性,从而误导全社会公众产生恐慌心理,谈库色变,更重要的是认真分析其事故原因,深刻吸取其教训。通过国家及地方安监部门几年来的大力整治,虽然不敢确保以后尾矿库一定不出事故,但我国的尾矿库本质安全水平已经普遍大大提高,尾矿库事故风险大大降低,安全形势基本实现了持续好转。
综上所述,对待尾矿库,既不可危言耸听,杞人忧天,谈库色变,也不可以高枕无忧,满不在乎,掉以轻心,或因噎废食,裹足不前。应当以科学的、理性的态度,客观了解尾矿库常识,认识尾矿库的危害性,积极采取科学的对策措施,有效降低尾矿库事故风险。推广应用先进的尾矿筑坝技术,提高尾矿库本质安全水平;探索研究尾矿再利用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尾矿的储存;采取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先进技术,从根本上降低尾矿库固有安全风险;加强尾矿库管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尾矿库事故,进而归还尾矿库一个安全环保的良好社会形象。(139xo20150315)
- 上一篇:深纠“四风”,提高防腐拒变能力
- 下一篇:零死亡,是目标更是理念
易安博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