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历史的长河,追溯社会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历史的进展,人类利用自己创造的工具和手段,一步步地揭示了自然的奥妙,人类不断地认识自然规律,解释物质世界的种种现象,不断地按照自己的意图安排物质世界,构造所需要的目地物,在世世代代延续着的规模越来越大的适应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努力中,人类最“得意”的武器就是技术。
但是,技术也给人类带来了另一种后果,这就是由于技术失控,其能量的逆流,导致了灾害和事故,造成人体伤残、健康危害乃至生命的丧失,以及造成技术本身功能的丧失或减弱,使人类的财产遭受损失,环境遭受破坏。
显而易见,人类既期望继续领受技术带来的利益,同时又憎恨由其导致的恶果。随着现代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技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中越来越变得大规模化、普及化和复杂化,这种状况使得技术带来的利益与恶果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和尖锐。为此,为了能更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安全科学在80年代初应用而生。
在进入21世纪,面对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和变革的年代,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需要思考中国安全生产、人类公共安全的发展战略,而这种战略首先是建立在历史的基石之上的。为此,需要对安全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作一回顾。
安全生产、安全劳动是人类生存永恒的命题,已伴随着创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社会的生存与生产走过了数千年。20世纪是人类安全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最为快速的百年。从安全立法到安全管理,从安全技术到安全工程,从安全科学到安全文化,针对生产事故、人为事故、技术灾害等工业社会日益严重的问题,百年中,劳动安全与劳动保护活动为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存,以及人类文明创造了闪光的、不可磨灭的一页。在本世纪,人类冲破“亡羊补牢”的陈旧观念,改变了仅凭经验应付的低效手段,给予世界全新的劳动安全理念,给予人类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知识,以及生产与生活事故的防范技术与手段,把人类“事故忧患”的颓废情绪变为安全科学的缜密,把社会的“生存危机”的自扰认知变为实现平安康乐的动力,最终创造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安康世界。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安全认识观的发展和进步。
一 、安全认识观的发展和进步
1.从“宿命论”到“本质论”
中国很长时期普遍存在着“安全相对,事故绝对”、“安全事故不可防范,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认识,即存在有生产安全事故的“宿命论”观念。随着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事故规律的认识,人们已逐步建立了“事故可预防,人祸本可防”的观念。实践证明,如果做到“消除事故隐患,实现本质安全化,科学管理,依法监管,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安全事故是可预防的。
2.从“就事论事”到“系统防范”。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发达国家引入了“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通过近20年的实践,在安全生产界,“系统防范”的概念已深人人心,这在安全生产的方法论层面表明,中国安全生产界已从“无能为力,听天由命”、“就事论事,亡羊补牢”的传统方式逐步地转变到现代的“系统防范,综合对策”的方法论。在中国的安全生产实践中,政府的“综合监管”、全社会的“综合对策和系统工程”、企业的“管理体系”无不表现出“系统防范”的高明对策。
3.从“安全常识”到“安全科学”
最初人们把安全仅仅作为一种常识,但随着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安全被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社会大众层面的“安全科普”和“安全文化”,都是安全科学发展进步的具体体现。
4.从“劳动保护工作”到“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建国以来的很长一段时期,中国是以“劳动保护”为目的的工作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在国际潮流的影响下,中国引进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论证的做法,这使中国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劳动安全、职业卫生、工业安全等得到了综合协调发展,建立了安全生产科学管理体系的社会保障机制,并逐步得到推广和普及。
5.从“事后处理”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长期以来,中国完善了事故调查、责任追究、丁伤鉴定、事故报告、工伤处理等“事后管理”的工作政策和制度。随着安全生产工作发展和进步,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综合对策的长效机制正在发展和建立过程之中。这种工作重点和目标的转移,将为提高中国的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安全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安全科学技术是研究人类生存条件下人、机、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保障人类生产与生活安全的科学和技术,或者说是研究技术风险导致的事故和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为防止意外事故或灾害发生所需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它是一门新兴的交叉科学,具有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
追溯安全科学技术发展历史,人类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如表1-1所示。
阶段 |
时代 |
生产技术特征 |
安全认识论 |
安全方法论 |
工业革命前 17世纪至20世纪初 20世纪初至50年代 50年代以来 |
农牧业及手工业 蒸气机时代 电气化时代 宇航、核能等新技术 |
听天由命 局部安全 系统安全 安全系统 |
无能为力,被动无意识 就事论事,亡羊补牢 综合对策及管理系统工程 本质化安全,预防超前型管理 |
18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劳动生产率空前提高。但是,劳动者在自己创造的机器面前致死、致伤、致残的事故与手工业时期相比也显著增多。资本主义初期,劳动条件极端恶劣,生产中人身安全毫无保障。工人的斗争和大生产的实际需要,迫使西方各国先后颁布劳动安全方面的法律和改善劳动条件的有关规定。
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随着生产的高度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尤其是高技术、新技术应用中潜在危险常常突然引发事故,使人类生命和财产遭到巨大损失。因此,保障安全,预防灾害事故从被动、孤立、就事论事的低层次研究,逐步发展到系统的、综合的、较高层次的理论研究,最终促使了安全科学的问世。
安全科学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多门学科,涉及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而。从学科角度上看,安全科学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安全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如灾变理论,灾害物理学、灾害化学、安全数学等;
安全科学技术的应用理论,如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心理学、安全经济学、安全法学等;
专业技术,包括安全工程(防火防爆工程、电气安全工程、交通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除尘、防毒、个体防护等)、安全管理工程等。
安全科学技术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近十几年来发展很快,直接影响着经济和社会发展。随着安全科学学科的全面确立,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安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用安全科学的理论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保护职工安全与健康,提高功效,发展生产,创造物质和精神文明,推动社会发展。
三、中国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
中国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 建国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
国家把劳动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实施,安全工程、卫生工程作为保障劳动者的重要技术措施而得到发展。
2.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安全科学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综合性的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已有初步基础。一方面为劳动保护服务的职业安全卫生工程技术继续发展,另一方面开展了安全科学技术理论研究。国家对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的宏观管理也开始走上科学化的轨道。
3.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中国安全科学技术进入了相对成熟的发展时期,例如成立了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设立了第一个“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等。将安全真正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
- 上一篇:兰州铁路局天水火车站货场发令纸燃烧爆炸事故案例
- 下一篇:电梯安全管理规定
应用科学学的理论,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结构如图1-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安全科学技术是一门交叉科学,既包括社会科学,也包括自然科学。
安全科学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既有管理科学的内容,也有工程技术内容,既有工程技术硬科学内容,也有安全管理软科学的内容。安全经济学是安全管理科学这一软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分支科学。
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从科学学角度,包括三个层次:基础科学,如安全哲学、安全原理、安全系统学、安全人机学等;技术科学,即安全管理学、安全工程技术、卫生工程技术;行业应用学科,即交通安全工程、矿山安全工程、建筑安全工程、石油安全工程、化工安全工程等。
从应用学科的角度,安全科学技术具有三大技术支柱。
a.安全学,包括安全哲学、安全原理、安全系统学、安全人机学、安全行为科学、安全经济学、安全法学、安全教育学、企业安全管理等。安全学是揭示技术风险、意外事故规律和现象的学科,属于软科学性质。
b.安全工程技术--防范危险的技术,包括防火防爆、压力容器安全、机械安全工程、电气安全工程、交通安全工程等。安全工程技术是防范和控制技术危险的科学。
c卫生工程技术--防范危害的技术,包括防尘技术、防毒技术、通风工程、噪声与震动控制、辐射防护技术等。卫生工程技术是防范和控制技术危害的科学。
经过分析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结构,可以认识到安全经济学与安全科学技术具有如下关系:
安全经济学是安全科学领域中安全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安全经济学与安全系统学、安全管理学、安全教育学、安全人机学等安全科学的分支学科一样,应成为安全科学大学科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实际上安全经济学已在国家“学科分类与代码”中被列为安全科学的一个三级学科;
安全经济学不仅有技术科学层次的理论内容,而且有技术应用层次技术方法的内容。发展安全经济学是发展安全科学技术的客观需要,也是解决人类安全问题的实际和迫切的要求。
易安博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