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经过
2015年某月某日,某矿井采掘班三名出渣人员入井至254中段西部回风巷掘进面进行出渣作业。约23:20时,巷道左壁一块约 1.3*l.*28*0.25m的石头突然滑落,将正在装岩作业的装岩机手谭某从身后砸压,致使其头部被挤压在石头和装岩机之间,导致头部开放性颅骨骨折,当场死亡。
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巷道左壁一块不易发现的片帮(重约一吨)突然滑落,将正在装岩作业的装岩机手谭某从身后砸压,致使其头部被挤压在石头和装岩机之间,导致头部开放性颅骨骨折,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
(1)作业人员松石处理经验不足,没能及时发现并处理隐性的片帮浮石。
(2)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辨识能力不够。
(3)湘核建驻锦原铀业公司书楼丘项目部安全管理不到位,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
预防措施
1.及时调整采矿工艺,保证合理的暴露空间和回采顺序,有效控制地压。
要加强矿井地质工作和采矿方法的实验研究,对原设计的采矿方法不断进行改进,找出适合本矿山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高效安全的采矿方法,加大采矿强度,及时处理采空区。要控制好采场顶板的稳定性,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开采顺序,因此要合理确定相邻两组矿脉的回采
顺序;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采矿方法,严格控制采场暴露面积和采空区高度等技术指标,使采场在地压稳定期间采完。
2.要加强顶板的检查、观测和处理,提高顶板的稳定性
顶板松石冒落往往是造成人员受伤的重要原因。对顶板松石的检查与处理,是一项经常性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须固定专人按规定的制度工作,才能确保顶板安全生产,防止松石冒落顶板事故发生。对一些危险性较大的采场,在技术、经济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科学方法观测顶板。目前国内较经济简便的观测手段有光应力计、地音仪及岩移观测等。要观测摸索不同岩石岩移的规律,科学地掌握顶板情况。对已发现的不稳定工作顶板,要及时进行处理,并尽可能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如喷锚支护等)防止冒顶事故发生。
3.科学合理地布置巷道及采场的位置、规格、形状和结构
要避免在地质构造线附近布置井巷工程,因为垂直于地质构造线方向的压力最大,是岩体产生变化和破裂的主要因素。
要避免在断层、节理、层里破碎带、泥化夹层等地质构造软弱面附近布置井巷工程。因为在这些地方布置的工程更易产生冒顶。如井巷工程必须通过这些地带,也应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或特殊的施工方案。
井巷,采场的形状和结构要尽量符合围岩应力分布要求。因此,井巷和采场的顶板应尽量采用拱形。因为围岩的次生应力不仅与原岩应力和侧压系数有关,而且还与巷道形状有关。采用拱形形状时,施工难度不大且顶板压力不会太集中,顶板稳定性较好。
- 上一篇:二手烟的危害及预防
- 下一篇:劳动安全卫生监察理论
易安博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