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要点)
一、古典管理理论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1)主要思想:
①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提出管理是一门科学;
③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强调责任观念。
(2)管理原理:
①制订科学的作业方法;
②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
③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④将计划职能与职能分开;
⑤实行职能工长制;
⑥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1)法约尔被誉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2)法约尔认为经营有六项职能,即技术职能、商业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和管理职能。其中,管理职能居于核心地位。
(3)十四项原则。
3.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
韦伯的行政管理体系,强调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个人或世袭的地位来管理,韦伯被称为“组织管理之父”。
二、行为科学理论
1.梅奥及霍桑实验
(1)经过工厂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试验、谈话研究及观察试验梅奥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生理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2)人际关系学说。梅奥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该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职工是“社会人”;②’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③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2.有关行为科学的理论 (1)个体行为理论。 (2)团体行为理论。 (3)组织行为理论。
三、现代管理理论
(1)由于学派众多,该理论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2)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包括管理过程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
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详细)
1.古典管理理论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1856—1915年)出生在美国费城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接受过良好的早期教育。他年幼时就很爱好于科学研究和实验,对什么事都想找出一个“最佳”的解决办法。从1880年开始,他进行了时间研究、金属切削研究等工作。1899年他又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搬运生铁、铲铁和金属切削等试验。通过上述一系列试验和长期的管理实践,泰罗总结出一些管理原理和方法,将它们系统化,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其主要思想如下:
1)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泰罗认为,最高的工作效率是工厂主和工人共同达到繁荣的基础。它能使较高的工资和较低的劳动成本结合起来,从而使工厂主得到最大的利润,工人得到最高的工资,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扩大再生产的兴趣,促进生产的继续发展和工厂主、工人的共同富裕。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确定各种科学管理原理、方法的基础。
2)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泰罗认为管理是一门科学,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在管理实践中,建立各种明确的规定、条例、标准,使管理科学化、制度化,是提高工作效能、达到最高效率的关键。
3)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精华不在于具体的制度和方法,而是一种重大的精神变革。它要求工厂方面进行彻底的精神变革,改变对工作、对同伙、对雇主的责任的观念;同时,也要求管理人员、领工、监工、企业所有者、董事会也进行完全的精神变革,改变对同事、对工人以及对一切日常问题的态度,增强责任观念。通过这种重大的精神变革,可使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都把注意力从盈利的分配转到增加盈利上来。当他们用友好合作和互相帮助来代替对抗和斗争时,他们就能够生产出比过去大得多的盈利,从而使工人的工资大大增加,企业主的利润也大大增加。
根据上述思想,泰罗提出了以下管理原理:
1)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首先,从执行同一种工作的工人中,挑选出身体最强壮、技术最熟练的一个人,把他的工作过程分解为许多个动作,用秒表测量并记录完成每一个动作所消耗的时间,然后,除去动作中多余的和不合理的部分,最后,把最经济的、效率最高的动作集中起来,确定标准的作业方法。其次,实行作业所需的各种工具和作业环境的标准化。例如,经过铲铁试验,确定以每铲重量为21磅,效果最好,过重或过轻都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再次,根据标准的操作方法和每个动作的标准时间,确定工人一天必须完成的标准的工作量。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泰罗曾经对经过科学选择的工人用上述的科学作业方法进行训练,使他们按照作业标准进行工作,以改变过去凭个人经验进行作业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例如,在搬运生铁的试验中,使经过选择和培训的个人每日的搬运量从12.5英吨,提高到47.5英吨;在铲铁试验中,使每人每天的平均搬运量从16英吨提高到50英吨。劳动生产率成倍增长。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按照作业标准和时间定额,规定不同的工资率。对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的个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一般为正常工资率的125%;对完不成工资定额的个人,则以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一般仅为正常工资率的80%。
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泰罗主张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泰罗的计划职能实际上就是管理职能,执行职能则是工人的劳动职能。在旧的管理下,所有计划都是由工人凭个人经验来制定的。尽管其中有些工人很熟悉生产情况,也能掌握科学的计划办法,但绝大多数工人是做不到的。因此,必须把计划职能从人的工作中分离出来,由专业的计划部门去做,专门进行标准化的研究,制定标准,下达任务;工人则从事执行职能,即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和指令,使用标准化的工具,从事作业生产。
5)实行职能工长制。即将整个管理工作划分为许多较小的管理职能,使所有的管理人员(如工长)尽量分担较少的管理职能;如有可能,一个工长只承担一项管理职能。一个工人同时接受几个职能工长的指挥,容易造成管理混乱。这种原理为以后职能部门的建立和管理专业化提供了基础。
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泰罗指出,规模较大的企业不能只依据职能原则来组织管理,还需要运用例外原则,即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处理一般事物的权限下放给下级管理人员,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权和监督权,如企业基本政策的制定和重要人事的任免等。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亨利?法约尔(1841~1925年)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他所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1916年法约尔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由此被誉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与“科学管理之父”泰罗齐名。
法约尔认为,他的管理除了应用于工商企业外,还适应于政府、教会、慈善团体、军队组织以及其他各种事业。
法约尔在泰罗理论的基础上,大大充实和明确了管理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的经营有六项不同的职能,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项。这六项职能是:①技术职能,指从事生产、制造、加工。②商业职能,指购买、销售、交换。③财务职能,指资金的筹集和运用。④安全职能,指维护设备和保护职工安全。⑤会计职能,包括存货盘点、资产负债表的制作、核算、统计等。⑥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种职能活动。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法约尔认为管理处于核心地位。
法约尔十分重视管理原则的系统化。他提出著名的十四项原则,即:①分工。②权力与责任。③纪律。④统一指挥。⑤统一领导。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⑦人员报酬。⑧集中。⑨等级链。⑩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
这上述14条原则只是显示管理理论的一些“灯塔”,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原则是灵活的,是可以适应于一切需要的,问题在于懂得使用它,这是一门很难掌握的艺术,它要求智慧、经验、判断和对尺寸的注意”。
(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马克斯?韦伯(1864—1920年)是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韦伯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他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指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他所讲的“理想的”并不是指最合乎需要的,而是指现代社会最有效和最合理的组织形式。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明确的分工。即组织内每个职位的权力和责任都应有明确的规定。
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组织内的各个职位按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形成自上而下的等级安排。
3)人员的任用。组织中人员的任用,完全根据职务上的要求,通过正式考试以及教育训练来实现。
4)职业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和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是一种职业管理人员。 5)遵守规则和纪律。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规定的规则和纪律。组织要明确规定每个成员的职权范围和协作形式,避免感情用事;滥用职权,以便正确行使职权,减少摩擦和冲突。
6)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这种公正的关系不仅适用于组织内部,而且也适用于组织同外界的关系。
韦伯认为,理性的行政组织体系最符合理性原则,是达到目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
的形式。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优于其他组织。
2.行为科学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虽然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但古典管理理论只将人当成“经济人”,主张用严格的科学方法和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较多地强调科学性、精密性、纪律性,而对人的因素注意较少,把工人当成机器的附属品,不是人在使用机器,而是机器在使用人,这就引起工人的强烈不满。
20世纪20年代前后,一些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注意到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管理理论。于是,他们开始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出发研究企业中有关人的一些问题。如人的需要、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的关系等等。他们还研究如何按照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去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于是行为科学便应运而生。行为科学的管理学家们将管理学的人性研究由“经济人”转向“社会人”。这是继古典管理理论之后管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行为科学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霍桑实验,而真正发展却在20世纪50年代;
(1)梅奥及霍桑实验
乔治?梅奥(1880—1949年)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他对古典管理理论做了重要的补充和发展。梅奥受过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系统训练,这使他有可能在管理的社会因素和人际关系领域做出贡献。
20世纪20—30年代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由于该项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
1)工厂照明试验。此项试验主要是证明工作环境与生产率之间有无直接的关系。试验证明,照明度与生产率并无直接关系,工厂照明灯光只是影响员工产量的因素之一。
2)继电器装配试验。试验的目的是企图发现各种工作条件变动对生产率的影响。试验表明,督导方法的改变,使员工的态度改善,产量提高。
3)谈话研究。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梅奥用两年多的时间对公司2万多名员工进行了调查。被访问者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由发表意见。研究者由此得出结论:任何一位员工的工作成绩都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即不仅仅取决于个人自身,还取决于群体成员。
4)观察试验。为搞清楚社会因素对激发工人积极性的影响,研究人员选择了14名工人组成的生产小组进行观察试验。梅奥等人由此得出结论:实际生产中,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并决定着每个人的工作效率。
梅奥等人通过上述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这对于“科学管理;只重视物质条件,忽视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工人生产效率影响的观点,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2)人际关系学说
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点、新思想。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1)职工是“社会人”。从亚当?斯密到古典管理学派都把人看作是仅仅追求最大经济利益而进行活动的“经济人”,梅奥等人则提出了与“经济人”不同的“社会人”的观点,强调金钱并非是刺激职工积极性的惟一动力,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等社会的和心理的欲望的满足,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生产效率与作业方法、工作条件之间存在着单纯的因果关系,只要正确地确定工作任务,采取恰当的刺激制度,改善工作条件,就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可是,霍桑试验表明,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直接的联系。生产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工人工作态度,即工作士气的提高。而士气的高低则主要取决于职工的满足度,这种满足度首先必须是人际关系,如职工在工作中的社会地位,是否被上司、同事和社会所承认等;其次才是金钱的刺激。职工的满足度越高,士气也越高,生产效率也就越高。
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企业的经营结构是由“技术组织”和“人的组织”所构成的。而“人的组织”又可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种。“正式组织”就是指为了实现企业总目标而担当有明确职能的机构。这种组织对于个人具有强制性。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必然发生相互之间的联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有重大的区别,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则以感情的逻辑为重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3)有关行为科学的理论
1)个体行为理论。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它在理论上可分成三类:一类是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成就激励理论等。另一类是过程型激励理论,包括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等。再一类是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包括强化理论、归因理论等。
二是有关企业中的人性理论。主要包括: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的“X—Y”理论,围绕“人的本性”来论述人类行为规律及其对管理的影响;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克里斯?阿吉里斯把马斯洛的思想加以发展,提出了一项人类行为的不成熟—成熟理论。他认为,在人的个性发展方面,如同婴儿成长为成人一样,也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连续发展过程,最后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个性。
2)团体行为理论。团体是由两人或两人以上组成、并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团体可分为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也可划分为松散团体、合作团体和集团等等。
3)组织行为理论。主要包括有关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有关领导理论又包括三大类,即:有关领导性格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等等。
3.现代管理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利?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管理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并形成众多的学派。这些理论和学派,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1)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以亨利?法约尔、厄威克、古利克、孔茨、奥唐奈等为代表。该学派的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法约尔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个,即: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这五种职能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即各级管理人员都执行着管理职能,但侧重点不同。孔茨和奥唐奈在合著的《管理学》中认为,管理人员的职能有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五种,并按此来分析、研究阐明管理理论。
(2)经验学派
经验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德鲁克和戴尔。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即指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就可以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以有助于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来学习和理解管理学理论,使他们更有效地从事管理工作。
(3)系统管理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它是在一般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般系统理论为理解和综合各种专门领域的知识提供了基础。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卡斯特和落森茨。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因此,必须以整个组织系统为研究管理的出发点,应该综合运用各个学派的知识,研究一切主要的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系统管理学派突破了以往各个学派仅从局部出发研究管理的局限性,从组织的整体出发阐明管理的本质,对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赫伯特?西蒙。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全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西蒙将决策分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他的研究重点放在非程序性决策方面,提倡用电子计算机模拟人类思考和解决决策问题。
(5)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求出最佳方案,实现企业目标;信息情报系统就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向管理者提供信息情报的系统。
(6)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认为,由于组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组织的管理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任何理论和方法都不见得绝对的有效,也不见得绝对的无效,采用哪种理论和方法,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
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管理学界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这些理论代表了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1.企业流程再造
企业再造又称业务流程重组,简称BPR,是20世纪肋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企业管理的又一新理论。1993年,迈克尔?海默与杰姆斯,钱皮合著了《企业再造工程》一书。该书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阐明了生产流程、组织流程在企业决胜于市场竞争中的决定作用,提出了应变市场变化的新方法,即企业流程再造。
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业务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提供给企业客户。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产品增值无实质作用的环节和过程,建立起科学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使产品的质量和规模发生质的变化。
企业再造的基本内容是,首先,以企业生产作业或服务作业的流程为审视对象,从多个角度,重新审视其功能、作用、效率、成本、速度、可靠性、准确性,找出其不合理因素;然后,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对作业流程和服务流程进行重新构造,以达到业绩质的飞跃和突破。企业再造强调以顾客为导向和服务至上的理念,对企业整个运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加以彻底的改革。企业必须把重点从过去的计划、控制和增长转到速度、创新、质量、服务和成本,目的是为了吸引顾客、赢得竞争和适应变化。
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 )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A.亚当·斯密 B.查尔斯·巴比奇 C.泰罗 D.大卫·李嘉图
2.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 )。
A、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B、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
C、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和控制
D.计划、组织、激励、协调和控制
3.“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 )提出来的。
A、韦伯 B、泰罗 C、梅奥 D.法约尔
4.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他被誉为()。
A、工业管理之父 B、科学管理之父
C、经营管理之父 D.行政管理之父
5.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组织是以( )为重要标准。
A、感情的逻辑 B、正规的程序
C、科学的理念 D.效率的逻辑
6.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其中“理想的”是指现代社会( )组织形式。
A、最有效和合理的 B、最符合需要的
C、最经济和合理的 D.最先进科学的
7.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 )。
A.科研部门 B.军队 C.学校 D.企业
8.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被称为( )。
A、经验教学 B、案例学派
C、案例教学 D.经验学派
9.战略管理的核心是( )。
A.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进行操作方法和作业方面的管理问题
B.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进行有效的管理
C.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进行价值观的培养
D.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
10.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包括从阐明企业战略的任务、目标、方针到战略实施的全过程,一般由( )等所组成。
A、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
B、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及控制
C、战略目标、战略方针和战略实施
D.战略目标、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及控制
11.泰罗的管理理论对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代表作是( )。
A.《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科学管理理论》 D.管理的要素
12.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 )学说。
A.行为科学 B.人文关系 C.社会关系 D.人际关系
13.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 )。
A.培养并充分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B.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C.充分利用企业战略管理 D.进行了企业流程再造
14.( )引起管理界的轰动,从此建立学习型组织、进行修炼成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热点。
A.迈克尔·海默的《企业再造工程》 B.孔茨的《管理学》
C.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 D.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与实务》
15.关于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 )。
A.物质层规范和制约着精神层和制度层 B.制度层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
C.精神层是物质层和制度层的思想内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D.制度层是物质层和精神层的载体
二.判断正误题(找出错误并改正)
1.泰罗的科学管理既重视技术因素,也重视人的社会因素。
2.正式组织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企业成员之间个人感情关系的一种结构。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逻辑为其行动标准。
3.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4.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
5.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比如,在美国表现为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表现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
6.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其代表作是《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7.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必然发生相互之间的联系,产生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形成了正式组织。
8.企业作风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信仰及行为准则。它体现在企业经营哲学、宗旨、方针、目标等方面。
9.彼得·圣吉教授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原因是他们的行为模式不同。
10.1993年,海默和钱皮合著了一本书,该书总结了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阐明了生产流程、组织流程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提出了应变市场变化的新方法----企业流程改造。
11.在《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他最早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因此被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他就是法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韦伯。
12.“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在于,“非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13.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并传授管理学问题,被称为经验教学。
14.西蒙是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将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他的研究重点是程序性决策。
15.权变理论学派试图通过“权责改变”融各学派学说于一体,风行一世,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16.权变理论认为,组织和组织成员的行为是复杂的,不断变化的,这是一种固有的性质。
17.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比如,在美国表现为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表现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
18.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他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被誉为“一般管理理论之父”。
19.企业作风是企业文化的后向层,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信仰及行为准则。它体现在企业经营哲学、宗旨、方针、目标等方面。
20.企业战略管理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业务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三.名词解释
1.霍桑试验 2.行为科学
3.组织行为学 4.企业再造
5.管理理论的丛林 6.案例教学
7.企业文化 8.战略管理
- 上一篇:安全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资格管理
- 下一篇:安全评价机构业务范围划分标准
易安博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