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30 07:51 来源:东方早报 发表评论
昨天下午南京市政府就“7·28”爆炸事件召开第三场新闻通报会,指出导致此次重大伤亡事件的原因是拆迁施工过程中挖断了可燃气体管道引发爆炸,经过初步调查,施工单位负责人系裙带关系,并出现两次违规转包,目前有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拘。南京市安监局负责人表明,南京市将全市地下化工用管道全部拆出城外。
爆炸现场 又发现三名遇难者遗体
昨天下午,现场仍旧一片狼藉,不少消防队员在清理现场,路边的消防车及应急移动通讯车辆也守候在事故外围。路边的梧桐树大多已拦腰折断,现场一片断壁残垣且均被大火熏黑,工棚上的彩钢板被冲击波掀到离地十几米的大树上。
同时,南京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院工作人员正在对28日发生泄漏爆燃的管道进行监测,并对原有的地下埋藏的旧管道进行测量与排查。
据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曹劲松介绍,在清理已被扑灭的爆燃第一现场又发现三名遇难者遗体,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13人死亡,120人住院治疗,其中14名危重伤员已有3人脱离生命危险。周围4300余户民众在此次爆炸中受损。
“我们根据总指挥部的要求,成立了8个搜救小组,进行了4次地毯式的检查,同时使用搜救犬及生命探测仪对现场进行仔细的寻找。”
据南京市环保部门对事故现场10公里范围内的空气质量监测,未见污染影响,也没有引发次生环境污染。
施工单位 事先已被提醒地下有管道
此次爆炸地点附近有不少住宅楼,还有幼儿园及外来务工人员的暂时居住地,爆炸给附近居民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关于2个月前这里曾发生过的丙烯输气管破裂危险气体泄漏事件,南京市安监局副局长刘照华昨日表示,当时施工人员将管道挖断造成了泄漏事件,栖霞区政府及时处置,并没有发生灾难。
“此后我们组织过工作人员对地下管道进行排查,但此次事件我们的工作还是有不到位的地方。”刘照华表示,经过调查他们了解到,今年春节原南京市塑料四厂与栖霞迈燕地区开发建设领导办公室签订了拆迁补偿协议,由后者支付拆迁转让费用并对这块地组织开发建设。今年6月份,该领导办公室又将拆迁工程转包给了扬州鸿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由其负责平整此处土地,拆除地面建筑。该公司负责人邵殿军违规将工程转包给了其姐夫董来荣,董来荣又将挖掘工作交给了其小舅子方强锋。
“本月26日,南京原塑料四厂还有部分职工留守,他们和当地街道负责人均提醒过施工方,地下有丙烯输送管道,并明确告诉他们管道的具体位置,董来荣及方强锋进入厂区擅自施工,造成了这次的重大伤亡事件。”刘照华告诉早报记者,除了邵殿军、董来荣、方强锋3人外,南京金陵塑胶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经营部副部长蒋山尊对丙烯管线管理不善负有责任。4名相关肇事者已于昨日早些时候被警方刑拘。
- 上一篇:夏日护肤8大技巧
- 下一篇:全员培训新教材ppt1.zip
早有预警 南京城区仅留1家化工企业
据了解,由于历史的原因,南京地下化工管道曾占全城的三分之一,化工物流量比较大,化工燃气的输送大约有6000公里,该数据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还是比较高的,目前在南京江北、大厂等地区化工厂比较集中,此外栖霞、雨花、煤山等地还存在一定的化工企业。
“去年南京城区已有9家化工厂进行搬迁,其中也包括了金陵塑胶厂的土地也在撤离的名单中。”刘照华指出,现在南京城区燕子矶东至绕城公路的化工企业已全部关停,长江以南的主城区除了金陵石化一家化工企业,其他的均已退出历史舞台。
相关新闻 专家谈南京爆炸:家园建到炸弹边 政府应担责 南方都市报
在爆炸发生后,消防人员全力抢险。受到爆炸波及的有22个小区的2300户居民。截至前日下午5时,已在3家宾馆的273个包间安置无法回家的居民。新华社发
可以说,先有城市规划上的无序,后有行政上的不作为,才使得化工企业带来的威胁一次次成为现实。
——— 东南大学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周勤
在南京发生爆炸事故的废弃工厂附近,两公里范围之内都是密集的人口聚集区,有着十多个小区、幼儿园、超市、家具城等。
迅速扩张的城市把以前设在郊区的化工厂区重新揽回到城市中间,变成了我们身边的定时炸弹。这究竟是前人的疏忽还是后来者的失误?化工企业与它身边的城市能否和谐相处?
据东南大学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周勤表示,南京此次爆炸事故中,管道铺在居民区内是有历史原因的。发生爆炸的栖霞区以前是郊区地带,输送石化原料的管道也是在当时埋下的。后来随着发展这些地方变成了繁华的地区。
周勤认为,政府部门对这种危险并非不清楚,但化工企业带来的税收很高,很难舍弃。可以说,政府部门在化工利益和民众安全之间做了一个选择题,而最终的选择又是缺乏智慧的。在实际的权衡中,政府考虑到石化利益的交换,会选择火中取栗。
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思诚看来,这种与炸弹为邻的建造格局最直接的责任应当是城市规划部门。朱思诚认为,这是由于规划管理部门可能管理得还不够严格。
不过朱思诚同时指出,规划部门在执行相关职责的时候,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有的地方干部对问题的严重性对后果可能没有清楚认识,有时可能没有认识到。有时也会存在一些暂时的侥幸心理。有些央企他们又是没有管辖权的,调整时有很大的难度。
调整规划搬走危险企业
周勤介绍,事故频发已让不少地方政府认识到危险了。南京市政府已开始提升石化企业的入行门槛,南京市石化企业的行业门槛已经由3000万元提升到了8000万元,淘汰了大量资质不足的中小石化企业。为了解决化工企业深入居民区的问题,当地也开始搬迁拆除一些城区的化工企业,爆炸发生的塑料厂就属其中之一。但同时也要看到,化工企业拆除搬迁所需要的巨大成本,让政府积极性不是很高。
周勤建议,第一就要在立法层面上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当下的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对于化工行业规范而言都不是刚性的。要防止化工事故,需要化工行业的专业立法。第二,政府对城区的化工企业要实行强制的搬迁,迁往人烟稀少地区,无论代价多大。第三,化工企业必须远离居民区,这样的话一旦发生事故,救灾空间也大得多。最后,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化工行业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必须严格,当下我国高危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极不规范,存在巨大的危险。
在朱思诚看来,过去一些老城市,有一些历史的原因,有一些老企业被遗留下来了,或者城市发展有些企业包裹进来,在新的规划中都要做些调整,就是把这些危险企业分出去。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拆迁工人会挖断燃气管。50多岁的住户钱先生说,自己从出生就住在这里,从来不知道下面还有燃气管道。但作为施工方,是否了解基本的地下管道布局,了解施工风险?工人在拆迁过程中有没有接受过基本培训,比如在遇到管道时如何处理?
据《南方周末》报道,在废弃的厂房区里,随处可见红色字体标记的“危险,严禁开挖,下有易燃易爆化工管道”提示牌。
住在阳光雅居顶层的王先生介绍,他看到近年来一直在进行零星拆迁的工地上都是使用着普通工具的拆迁工人进行挖掘拆迁。对于这一座遍布着化工管道的老化工厂,普通工人和普通工具进行盲目拆迁挖掘,危险性可想而知。
针对不同的建筑物与不同的地形,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拆迁,而施工方为了省时省力,极少雇用专业人士。尤其是对于一块拆了7年仍然没有啃下来的地盘,施工方已经没有了耐心。
据《经济半小时》报道,国内地下管网的混乱也是导致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表示,现在的情况是反复施工重复施工屡见不鲜,互不了解情况,你铺一个管子,我铺一个管子,谁都不知道地下是什么样子。从管理上讲,铺设管道一定要有专门机构审批评估。
王大伟同时表示,如果每一个施工单位、每一个推土机手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也可以避免很多危险。但现在工人素质参差不齐,缺少培训直接上岗。危险隐患很大。
王大伟建议通过这一事情,对于地下管道的管理和挖掘施工都能有明确规定,做到亡羊补牢。
易安博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