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怀念地龙
怀念地龙
孙守仁
人老了,爱回忆。不知为何,地龙老是在眼前浮现。
地龙形如卧龙。说白了,就是长条状火炕。古代用地龙取暖,很多宫殿的地下,均有火道。火道设在地面,有洞口,续柴烧火,热气通过火道传到屋内。现代人久违了,根本不知何物,一是大多数人,没见过。二是取暖有暖气或是火炕。三是即便偏僻的农村,很少用此取暖。
我骄傲,我自豪,非但见过,而且还睡在地龙上。那是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们老铁(铁道兵)在大兴安岭修铁路,我们住的是帐篷,冬天没有火炉,靠靠地龙取暖,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地龙的形状,长方形,宽一米二左右,高不足一米。并在帐篷外竖个烟囱。那年月,地龙烧的是枯木,伴随着噼噼啪啪的声响,炉火顺着地龙前行,帐篷温暖如春。有谁想到,外面的气温竟是零下四十几度,甚至高达五十度,滴水成冰,帐篷内的小草们,却是绿茵茵的,一派生机。我打心里感谢地龙。
每修完一段路基,连队就要搬一次家。在搬家之前,抽出一个班打前战,选好地点、拖坯,打地龙。坯很大,足有零点八到一米,待连队搬过来了,搭帐篷,打地龙。有的兵很巧,地龙打得规矩,美观大方,结实耐用。我在那里待了四年多,睡的是地龙。在我看来,地龙是火炕的代名词。它占地面积小,空余地方又能放些杂物,有效利用空间。走进帐篷,看到是一张偌大的床,地龙藏在床下面,十几个兵睡在上面,既被热气烤着背,又不得腰腿疼。那时候,我对地龙没有什么印象,如今回想起来,在那个年代,多亏地龙了,否则岂能过去那严寒的冬天。我十分感谢它,给兵们带来无尽的福祉。
或许,有的读者问,你写地龙有何用?我是想说,东北也好,北方也罢,冬季如何取暖,大有文章可做。既然,地龙是古代人发明的,适于宫殿,在农舍里又是如何呢?生炉子、烧火炕。但有的人家,变大炕为小炕,所谓小炕,就是地龙,一是有效利用农村能源,将秸杆变废为宝。二是屋内空间变大了,变靓了,美观大方,很适用于民居。
随着人民生活改善,取暖的形式,有所改变,尤其是北方的农村,不妨采用地龙取暖。我虽住楼房,但我仍想着地龙,我总以为它是龙的化身,保佑我们平安无事。有机会我非要睡在地龙上的床铺上,享受着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