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心里藏着那片绿
在40几年前,我们老铁开进了大兴安岭,在深山老林里安营扎寨。那年月,施工条件艰苦,缺的是机械,靠的是手拉肩扛,艰苦奋斗,常常是遇水架桥,逢山开峒,住的是帐蓬。我们那时,沿着铁道线路前行,远处看去,凡是有帐蓬的地方,犹如一株株绿树,那便是我们老铁的驻地。我所在连队附近,有一片樟子松,即使隆冬季节,仍然蓊蓊郁郁,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往往大雪封山,一片银白的世界,兵们不能施工,我站在营房眺望,别有一番滋味,耳畔仿佛响起毛泽东诗词《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那一片樟子松,不像落叶松、白桦树,冬天都脱叶了,光秃秃的一片,一年四季穿着绿衣裳,多像我们的兵一样,始终保持青春的魅力。我们三五成群,爱到樟子松林地,爱听松鸡的鸣叫,爱欣赏樟子松墨墨绿的衣裳。
那个年月,我们老铁多像是一条流动的河流,每修完一段路基,我们就搬一次家,再筑另一段路基,一直到尽头。我依稀记得,铁路越向北延伸,那气候越冷。当得知,我所在的地点,叫孟克山,是个人烟罕至的地方。我们在那里打隧道,冬天的气温在零下45度,甚至是更低,素有“高寒禁区”之称。那里的冬天来得早,雪早早地光顾我们,一场接一场,我担心能否在这里待下去吗?甚至怀疑非冻死在这里不可。特别是晚上,那地笼(火炕)不断火,帐蓬里仍结成厚厚的一层霜,兵们仍穿着绒衣绒裤睡觉,吃的是脱水菜,生活非常艰苦。我们连指导员会做工作,他对我们说,考验你们的时候到了,看看你们能不能抵御风寒,闯过这道冰雪关。他不善言谈,但脑瓜好使。有一天,指导员带我们到樟子松林地,我心里纳闷,他在搞什么名堂。突然,他折断了一截树枝,高举着。我看到这个绿树枝,知道指导员的良苦用心了,就是说,樟子松不怕风雪寒,仍然保持绿色,那么我们军人呢,应该像樟子松一样,始终保持葱葱郁郁青春本色。
我退伍时,我从大兴安岭带回的“纪念”,是一块尺余长的木板,没有大拇指厚。家人问及这块木板时,我笑而不答。再后来,我的晚辈问到这块木板,我却叫他们猜猜木板的颜色,大孙女说,那还用问吗,白色的。但我摇头,在我的眼里,那块木板永远是绿色的。
樟子松,是我的最爱,每每提及它,我仍充满感激。那一片绿,依然是那样的广阔,那样富有魅力,深藏在我的心里,帮我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岁月。
樟子松,那一抹绿,永远是生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