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石 > 文章列表
原创散文:“一滴锡”精神 (浏览次数:983)
发表于2012-6-19 5:33:00
               

 
         “一滴锡”精神
                        文/孙守仁
    一滴锡,看似微不足道,但聚少成多,聚沙成塔,这个道理,人人皆知。有人会问,你为何钟爱“一滴锡”,是不是在作秀呀?当我说完“一滴锡”的来历,就会拍手称道了。
    早在70年代初,我调到局机关,闲谈时,说起“一滴锡”了,有人告诉我,在台吉一井矿灯房。愚钝的我,误以为是个人呢。我所在的辽宁北票煤矿,有三四万人,难道还有叫这个名字的呢。岂不知,是我搞错了。
    有一天,我骑着自行车,跑了七八里路,来到了这个井的灯房子。发灯姑娘见我一脸汗水,以为我是找人呢?便问:“同志,你找谁呀?”“我,我,是来找“一滴锡”的!”那个发灯姑娘笑得很夸张,眼泪都流出来了。在工作台作业的老工人,扶了扶老花镜,瞄我一眼,若有所思。他拆下一个报废的矿灯,拿起电烙铁,只听“吱拉”一声,冒出了一股烟,焊下米粒大小的一滴锡,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接着,又拿来一只报废的矿灯盒,不知是电烙铁断电了,还是那个锡点太小,一连焊了几下,终于焊下那颗小米粒大的锡,他像获得珠宝一样,嘴角扯着淡淡的笑。我再看看铁盒子,有拳头大小锡蛋蛋,被阳光一晃,银光闪烁。我问他,“一天能回收多少?”他看了看我,指着那个锡蛋蛋说:“呵呵!别嫌少呀,日久天长,不就是个大数目吗?”末了,他又补充一句:“别小看这些锡,再用到生产上,不是节省了一笔钱吗?”听了他的话,深为他的节约精神所折服。
    “一滴锡”精神,很快在北票煤矿叫开了,竟像滚雪球一样,已变成了广大干部和工人自觉行动,节约为荣,浪费可耻,蔚然成风。不管是井口的矿房子,还是的采场,到处盛开“节约花”。
    早在60年代末,已是风烛残年的北票煤矿,若想枯木逢春,焕发青春,惟一的办法,就是凿坚井,开采深部煤层。然而,那时节国家很困难,拨不起款。在这种情况下,北票矿工勒紧裤腰带,大兴节约之风,舍小家,顾大家,一分钱掰开两瓣花,省吃俭用,用来建竖井,延长老矿开采年限。于1974年和1984年,北票矿工发扬“一滴锡”精神,先后凿了两座千米竖井。为国家源源不断提供优质煤炭。有个姓戴的工程师,竟然到煤矸石中索“宝”,用煤矸石热量烧砖,既不用土,又不烧煤,非但节约成本,又做到废物利用。当时北票煤矿有句口号,叫做“吃光榨尽”。我对此很感兴趣,找到了那位工程师,谈起废物利用时,他很自豪地说:“你知道‘一滴锡’吗?”我愣住了,以为他所问非所答。他看了看我,很幽默地说:“亏你是个记者,连这个都不知道。”我越发糊涂了,他没有卖关子,而是意味深长地说:“我是在‘一滴锡’精神鼓舞下,做起废物利用文章,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取得了成功。”从那时候起,我有意识宣传“一滴锡”精神,总结他们的经验。比如,组织机关干部挖车底(矿车残存的煤炭),到采场回收残煤,全局开展了“节约一度电,一滴水”活动,连我们的记者,每月的稿纸都是有数的,不能浪费一张稿纸。
    应该说,国家有愧于北票矿工。尤其是住房欠帐太多,一家三代挤在日伪时期的劳工房里,但他们仍无怨无悔,照常下井挖煤。当时我就想,是什么精神支撑矿工这样的忘我?这样无私奉献?大都是心知肚明。虽然,我退休了,时常想起“一滴锡”,它像银子一样,在我眼前闪烁。
    我突然醒悟了,“一滴锡”精神,非但是属于北票煤矿的,同时也属于中国工人阶级的。如今,人们生活好了,浪费现象却很严重,骄奢淫逸,丢掉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光荣传统?每当我跟晚辈唠起“一滴锡”时,他们说:“一滴锡”精神过时了?”我看不是。绝对不是。
    “一滴锡”精神,永远会放射出夺目的光华。
楼主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进行回复或者发起新的主题